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不久前一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朋友来看我。他知道我有病,坐下就说明来意:希望我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讲几句话,我道歉说,我行动不便,少出门,不能到会祝贺。他便说你写三五百字鼓励鼓励吧。交谈起来我才想起文艺出版社最初还是由几家小出版社合并起来组成的,那些小出版社中有两家同我有关系,那就是文化生活出版社和平明出版社,  相似文献   

2.
《出版史料》2004,(2):46-50
上海文艺出版社三十年(代序)巴金不久前一位在上海文艺出版社主持工作的朋友来看我。他知道我有病,坐下就说明来意:希望我为出版社成立三十年讲几句话。我道歉说,我行动不便,少出门,不能到会祝贺。他便说你写三五百字鼓励鼓励吧。交谈起来我才想起文艺出版社最初还是由几家小出版社合并起来组成的,那些小出版社中有两家同我有关系,那就是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滑稽大师杨华生走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愣了半天,心中的懊悔像潮水一样涌上来.那年,我本来有机会为他写一本传的,《滑稽大师杨华生评传》,某出版社请的我.我也跟杨老聊过几次,彼此甚是投缘.可是因为出版社的缘故,写书的事最终搁浅.我记得那天把杨老的一包资料还给他时,他眼中的失望.他说你不写了吗?我说不是我不写,是出版社没落实.我说这句话的时候理直气壮,我故意强调了那是出版社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通过博客和微博,他唤醒了社会对晋东南失修古建筑的关注,为有更多时间做抢救工作,他婉拒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等4家出版社的约稿计划,每发现一处濒危古建筑,就给国家文物局写一封信,至今已写了几十封,他说,"如果人一生能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抢救古建筑就是我要做的那件事"  相似文献   

5.
忆周文     
今年阴历五月初七,是党的著名的报刊宣传活动家、作家周文同志诞生80周年,阳历7月1日是他逝世35周年。忆起他,我就对他生发出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记得1945年5月,组织上决定把我从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党校调回晋绥大众报社兼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时,担任晋绥分局宣传部负责人的周文,兼任着晋绥大众报社和吕粱出版社的社长。我见到周文同志时便向他陈述自己搞了多年的文化工作和新闻工作,严重脱离实际生活,要求把我调去做基层地方工作,以便体验生活,写点文艺作品。周文说:“大众报需要人,你又熟悉这个工作,还是回来吧!”我坚持自己的要求,僵持了好几天。后来,周文恳切(?)说:“我原来是写小说的,说实在的,我也不愿在上层做党务工作,想下去体验生活,写我的小说,但是,组织上决定我做这个工作,我只能服从分配,不能再考虑个人的意愿了。”  相似文献   

6.
伍杰     
长途电话从北京打到了长江岸边。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让我协助他做两本书的编选工作。他接受了几家出版社的约稿,选编两本建国以来的书评范文。我这里思路繁多,手头的事也不胜其烦,但是我无论如何也只得丢下其他的事情,先做他交下的差使。此人原来是中宣部的出版局长,离退休后担任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7.
“给您一个智慧的人生”,这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广告语。 1997年7月,我奉调出版社。从教学、科研第一线来到一个全新的工作岗位,我感到一种莫名的兴奋,同时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冲动。很快,我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感受到了竞争的残酷。这一年的12月,在西安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大学出版社图书订货会。开幕当晚,西北地区大学版协宴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出版社社长,我与杭大出版社的副社长朱绍秦同座。他出示了两张名片,这两张名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背面都印有广告语。他评论说:“这一张(指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共有出版社470多家。多了,还是少了? 对这个问题,我听到两种不同的意见。有同志认为,中国是10亿人口的大国,只有400多家出版社;而美国是9000多家,日本有4000多家,连只有500多万人口的香港地区还有300多家,相比之下,我们的出版社明显少了,应该  相似文献   

9.
文学入门,应当由小到大,由低到高,这是许多人成功的经验。我开始写作也和一些年轻的同志一样,一开始就写大长篇,用了一年多业余时间,写出20多万字。当时在青年出版社工作的作家萧也牧同志看了这部稿子。他约我去谈心。他鼓励我,看了这篇稿子以后,觉得我有才华,有生活,可是缺乏驾驭长东西的经验,写长篇是有困难的。他说:这样会适得其反,我建议你练短篇,练基本功,从小到大。我那时候虔诚得很,是我第一次见到老作  相似文献   

10.
访美散记     
当前美国出版业概况 当今美国到底有多少出版社?一年到底出多少书?众说不一。因为美国办出版社不像我国有这么规范的审批手续,他们只要到有关部门进行注册,并缴纳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出书了。全美出版商协会主席威利奥茨先生在向我们介绍情况时就这么说:美国现在出版社有多少,有的说5000家,有的说10000家,还有的说20000家,我这个出版商协会主席也搞不清楚。据我所知,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出版社大概是  相似文献   

11.
谈起出版社做广告,人们通常认为只有部分大型出版社才做广告。然而统计表明,2003年法国有710家出版社在媒体上做广告,约占法国3400家出版社的20%,总共花费1.17亿欧元。而7年前即1996年广告费用只有7500万欧元,7年间增加56%。无论是口袋书还是大开本图书,可以说只要出新书就需要  相似文献   

12.
田耕 《出版史料》2002,(4):8-16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北京出版社大力抓长篇小说,是从兄弟出版社得到的启迪。 1978年我和李景慈一块到几个名牌出版社登门求教,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青年出版社负责人李庚对我们谈的一席话,他说:“青年出版社属综合性出版社,是面对广大读者的。我们过去出过不少青年修养方面  相似文献   

13.
“知识就是力量”——胡愈老主编的《知识丛书》,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都印上培根这句箴言。那是在一九六一年,我们的人民和我们的国家正默默地吞嚼着“大跃进”孕育出的苦果。此刻我已记不得这句箴言是胡愈老自己提出要我加在每本书上的呢,还是我或者王城(文化部出版局一处处长)向他建议的;但无论如何,这个决定是胡愈老作出的。这也符合胡愈老当时的想法;甚至可以说,完全符合胡愈老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愿望,是这位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智者毕生最大的愿望。胡愈老不止一次跟我说过,我们搞出版的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向最广大的群众传播知识。他特别叮嘱我,在发展学术著作的同时,不要忘记普及读物。在他掌管出版工作的两个时期(即在出版总署和文化部担任领导工作的两个时期),他跟我或跟我们几个人闲谈时,总是说,发展学术著作当然很重要,但是出版家在这个时候更要注意组织传播知识的普及性读物;他说,学术著作除了传播机关去组织之外,还有研究机关和高等学校去督促,可是普及读物却只能靠出版机关去组织。他还提出要鼓励专门家去写通俗性蚵普及作品。他说,已经获得一定知识的人,他就有义务去传播知识,普及知识;达到高水平的专门家,更加要把他所掌握的专门  相似文献   

14.
■有益的鼓励自 1 958年贾祖璋先生从中国青年出版社调到科学普及出版社以后 ,2 0多年里 ,我一直在王幼于先生的指导下做编辑工作 ,他给我的教益也很多 ,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我们从 1 951年起就在同一个编辑室工作。贾先生调走以后 ,他任我们编辑室主任兼副总编辑。他是一个沉默寡言、对人对己都非常严格的人 ,不轻易说赞扬的话。有一回看了一篇我的作品 ,他说“这一篇写得不错”。因为这话十分难得 ,所以尽管已经过去了好几十年 ,却还深深印在我的记忆里。那是 1 957年的事儿 ,当时正是“大跃进”的前夕 ,从党中央传下来一个精神 ,要提倡…  相似文献   

15.
艾风 《新闻界》2001,(1):35-36
许川离开我们已有 10年了,但他的形象仍活在川报老报人心中。大家平时有一句口头禅:“以后我要到许川那里报到 !”可见他很得人心。   我与许川相识相知已几十年了,但真正在新闻业务上有交往的,还是只有 80年代初几年。我在 1979年平反重返川报后,许川就我的工作安排,找我谈了两次话。他说:你离开新闻岗位已有 20多年,新闻业务不太熟悉了,是否先在编辑部当一段时间编辑,这样,熟悉政策、熟悉业务要快一些。我坚持要当记者,并且要到自贡去,我说:在哪里跌倒了,就在哪里爬起来。第二次谈话,他同意我当记者,但劝我不要到自贡…  相似文献   

16.
宋连昌 《传媒》2003,(4):17-17
记得大学毕业前夕,有一次跟一位教文艺理论的老师闲聊。他建议我们以后最好不要到出版社去当编辑,说那工作太苦太累,每部书稿几乎都有半尺多厚,看起来会令人头昏眼花,而且纯粹是为他人做嫁衣。谁知我毕业后拐来拐去最后还是掉进了出版社这口“陷阱”,一干二十多年也没有“爬出来”。不过,工作实践使我感到当图书编辑也并不像那位老师说的那么可怕。吃这碗饭苦是苦点,但苦中有甜、累中有乐,不但觉得这工作很有意义,而且从中受益匪浅,更获得不少乐趣,因此始终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17.
我2003年刚到出版社工作不久,一位业内人士讲过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一个出版社的老总不在业内干上四、五年,基本上没有说话的资格和权利。当时我深不以为然,我想这可能是对我们外来的排斥.D经过不到两年的工作,特别是听了刚才几位老总的发言后,我越来越认同那位业内人士的说法,虽然至今我仍然对其保留部分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7年,教育部和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召开了高等学校出版社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对未来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和发展进行了动员和部署,确立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等19家出版社转制为企业.2008年,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全面铺开,再次确定62家大学出版社启动体制改革工作.至此,尚未启动转企改制工作的大学出版社仅有十几家,可以说,大学出版社的体制改革工作已经在绝大多数出版社中逐步开展.为保证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的质量,少走弯路,在充分尊重各大学出版社创造性的同时.教育部及时制定了<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规范>,确保大学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的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9.
大约一年多前,我的一位研究生告诉我,他买到一本胡义成选评的《明小品三百篇》(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11月第1版),发现其中有几个错误的注释。我听了以后,对他说:“这几个注释的问题都是属于水平线以下的常识性错误,因此可以断言,书中的错误一定远远不止这几个。”果然,几天后他把书送来,我随便翻翻,发现书中的错误触目皆是,而且大多  相似文献   

20.
吴于廑先生     
出了校门做了编辑,编出了工作中的第一本书,于是给夙所景仰的吴先生寄去一册我的样书,并附上一封信,说到做编辑的种种艰难,请先生给予指点。不两天他就回了一封信,对我做编辑工作慰勉有嘉之外,还吩咐“你如在这方面有体会,也可总结一下自己参与工作以来的经验,供有志于此的青年参考”。那时候他刚兼任学校出版社的总编辑。不成想,这句话成了我后来工作的一道砥石。而我的这封信,可能也写得颇有些特点。若干年后,他还依稀记得,一见面他就说,你给我写过信。我与老人的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