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嘉庆(爱新觉罗·颙琰,公元1760—1820年)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死于紫禁城的养心殿。定于九月初二起灵葬遵化裕陵。七月二十日,内务府大臣布颜达赉、阿明阿、緼布等人向嘉庆皇帝呈送了一份奉移梓宫(皇帝的灵柩)途中所使用的赐奠奏折。  相似文献   

2.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六月初,陕西道监察御史曹锡宝奏称和珅家人刘全家赀丰厚,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怀疑其有借端招摇撞骗之事。曹锡宝同乡侍郎吴省钦闻知后,密告和珅。及乾隆帝命留京王大臣等察查时,和珅已令刘全掩饰净尽。因查无实据及乾隆帝对和珅的袒护,曹锡宝被革职留任。嘉庆四年(1799年),和珅被治罪后,曹锡宝终获平反并追赠为副都御史衔,刘全被发配至黑龙江为奴。现辑录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及宫中朱批奏折中相关史料,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3.
乾隆二十五年(1760)十月初六丑时,京郊圆明园行宫内“天地一家春”传出婴儿阵阵清脆的哭声,乾隆帝第十五个儿子出生了.母以子贵,母亲魏佳氏清秀苍白的脸颊上顿时浮起了幸福的红晕.乾隆帝将襁褓中的儿子轻轻抱在怀中,望着他红润可爱的小脸,一种幸福和喜悦油然而生.按辈分这位皇子应是“永”字辈,取名永琰.这就是后来的嘉庆皇帝.  相似文献   

4.
光绪梓宫出殡始末●屈春海1908年11月14日傍晚(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酉刻),38岁的光绪皇帝在幽禁中死于中南海瀛台涵元殿。1909年3月12日光绪梓宫(皇帝之棺椁称之为梓宫,因棺以梓木为之,而得名)出殡,从京城景山观德殿移至西陵梁各庄行宫“暂...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全宗中,有宫中朱批奏折和军机处录副奏折两个文种。朱批奏折是清朝官员上呈皇帝的原件,录副奏折是军机处照朱批奏折謄写件,为朱折副本。我们在阅读录副奏折时,常常会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在奏折末尾录有朱批内容,一是在奏折末尾出现“×××年×月×日奉朱批钦此”字句,朱批内容空而不录。同样是录副奏折,为何有些录有朱批内容,有些则空而不录呢?这是否是军机处謄录时疏忽所致?不是的。通过多次摸索探究,即尽量找同日的朱批奏折与录副奏折相校,或查阅军机处《随手登记档》,凡不录朱批之处,乃为“另有旨”或“即有旨”。 清代官员呈递奏折,均要由清帝亲阅,阅后在奏折(片)末尾留下批示,谓之朱批。对于清帝在奏折末尾朱批内容的形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清帝阅后表示阅过,知晓或要有关部门研究了解。如“阅”、“览”、“是”,“知道了”,“该部知道”、“该部议奏”等,用词极简。第二类是清帝表示对奏折上报内容的具体意见,赞成、否定或其他。用语一般要十几字、几十字,个别也有数百或上千字不等。第三类则是清帝对奏请内容事关重要,有必要单独颁发谕旨,即用  相似文献   

6.
乾隆二十二年彭家屏私藏禁书案史料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家屏,字乐君,河南夏邑人。康熙六十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江苏布政使,因病还乡。乾隆二十一年(1756)夏邑被水,河南巡抚图尔炳阿匿灾不报。二十二年春,乾隆帝第二次南巡,彭家屏前往迎驾,向乾隆帝报告了这一情况。乾隆帝当即申斥了图尔炳阿,并派彭家屏与图尔炳阿一起前往调查灾情,办理赈济。继而,夏邑民人张钦、刘元德先后遮道向乾隆帝状告夏邑地方官办赈不力,引起了乾隆帝的怀颖,认为此中必有主使之人,命“严加惩究”,由此引发了轰动一时的彭家屏私藏禁书案。这里从馆藏上谕档、军机处录副奏折中选编了部分有关此案的史料,予以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郭慧 《历史档案》2004,(1):23-32
清初,政府招募精通天文、算法及绘画艺术的西洋人进宫服务。如汤若望顺治时期已入钦天监;郎世宁、戴进贤因擅长西方绘画技艺,分别在康熙五十四年、五十五年相继入宫。继而西洋人陆续进住澳门、广东等地贸易,所到之处沿袭其风俗设立教堂,西洋牧师也随之深入内地传习天主教。为此,清朝皇帝严令禁止西洋人传教。嘉庆十五年,有内地民人张铎德入教堂习教诵经,考有品级,并持总牧字谕外出传教,第二年于陕西扶风县被获。嘉庆十六年,陕西道监察御史甘家斌再次提出西洋天主教蔓延无已,请严定西洋人传教治罪条款。经吏部等核议后,载入例册遵行。现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内选辑有关档案予以刊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阅中华书局《中国古籍文献拍卖图录年鉴》,翻至第5页,看到《薛大烈嘉庆十五年奏折》,眼睛忽然一亮。该书虽未著录其籍贯,但是名叫薛大烈的清乾嘉时将军,只有一人,他就是兰州人,其手迹世所罕见,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按下薛大烈不表,先说《奏折》。2004年5月17日,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将其以7700元拍出,编号为“嘉2004.5-2436”拍卖品《薛大烈嘉庆十五年奏折》。此奏折纸本,6面,长70厘米,高21.3厘米,恭楷书写。兹引录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嘉庆时期,由于国库空虚,财政危机日益严重,为了渡过难关,当时的士大夫,提出了发行纸币的问题,翰林院侍讲学士蔡之定,在“为述古裕今,敬陈管见”的奏折中,详细地论述了发行纸币的得失,其见解周详精细。但此建议未被采纳,反而受到了“交部议处”的处分,其奏折也留中不发。现将此奏折刊录于此,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0.
奏折是高级官员给朝廷的“工作报告”、请示和建议,稍稍重要之事.臣属都要向朝廷“汇报请示”。然而.皇帝每日要批阅大量奏折,所以奏折不能太长.或者说要尽可能短.但所奏之事又多数都是国家、地方的政治、军事、经济大事,其中不少又与上折者个人利益甚至身家性命息息相关.如何以最少的文字陈明原委、说透道理,委实不易。可以说.奏折中的每一个字都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清代皇帝后妃为题材的所谓清宫戏风行荧屏,生活在21世纪的观众,借助现代化的媒体,过了一把“人间帝王家”的干瘾。人们在熟悉了“朕”、“万岁爷”、“大人”这一类称呼的同时,对君臣朝廷之间的路数也略知一二。看戏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上折”“递个折子”这样的话。这个“折”、“折子”便是奏折。奏折是当时大臣与皇帝沟通的一条最重要的渠道,尤其是对地方上的官员而言,上一趟京师朝见皇上是桩很难的事。于是,一年到头大量的要政大事便通过奏折来禀报,并按照朝廷对奏折的批复来办事行政。同时,奏折也是臣工与皇上感情联络的主要…  相似文献   

12.
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官中朱批奏折及军机处录副奏折。其内容反映了方荣升于嘉庆十八年自狱中逃出后,在安徽和州一带,重兴收园教,进行反抗清政府统治的活动,及于嘉庆二十年被捕遇害的经过等情况。现予公布,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浙江档案》2004年第9期上,我们曾公布了浙江大学历史系文物室所藏清末重臣岑春煊的两件奏折并加以分析。最近文物室又整理出岑的另外12份奏折,上均有皇帝朱批。其中除两份是无甚史料价值的请安折和谢恩折及一份推荐外交人才折外,其余都与清末重要的政治事件“丁未政潮”有关,现予公布。因有关岑春煊其人及“丁未政潮”的情况在前文已有介绍,此次仅在介绍文件背景时略加提及。(一)太子少保·头品顶戴·署理两广总督管广东巡抚事·新授云贵总督臣岑春煊跪奏:为新任总督抵粤,谨将微臣交卸日期暨赴沪就医缘由,恭折具陈仰祈圣鉴事。窃臣蒙恩…  相似文献   

14.
嘉庆九年,那彦成任两广总督时,遵旨密查“洋匪逆词内伪号、伪官、伪印”情况。翌年清军在广州湾攻打海上武装吴尚德船队时,搜获了麦有金等七人公立约单盖印原纸,详细记述了其行动宗旨和约规等。现将宫中朱批奏折中约单之原文公布,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清一代,统治者一直很重视对灾民、流民的救济,将其视作维护社会稳定,从而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措施。对居于天子脚下的京畿地区,更是如此,有时甚至由皇帝亲自筹划并居中指挥。本专题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反映了嘉庆二十四年永定河水灾后,京畿赈灾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6.
庄有恭,字容可,广东番禺人。乾隆四年状元,十六年授江苏巡抚,后署两江总督,二十一年底丁母忧,命百日后署南河河道总督。庄有恭在即将离苏抚任时,奏报在任期间有泰兴县捐职州同朱(日冉)因主使杀人罪拟绞,曾准其以三万银赎罪。乾隆帝得知此事后大恼,责其专擅,令家居待罪,并令两江总督尹继善等从速审办朱(日冉)准赎一案。二十二年初,夺官逮至京师,下大学士九卿论罪,当绞。乾隆帝以其赃不入己,免绞,发军台效力。旋命戴罪署湖北巡抚。现将有关这一案件之史料从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上谕档中选出,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亦可从中窥视乾隆朝吏治之一斑。  相似文献   

17.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西梧州府藤县人,祖籍广东东莞.明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在誓死保卫明朝抗击清军中军功卓著,崇祯三年(1630),被崇祯皇帝以“谋叛”罪在北京西市刑场凌迟处死.其部下余氏义仆为其收敛骸骨,葬于北京广渠门内广东义园,并从此世代为袁守墓.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为袁崇焕平反昭雪,后人为纪念袁崇焕,先后修建了祠和墓.  相似文献   

18.
梓官——帝后的棺椁.俗称棺材:大行皇帝——刚死去的皇帝。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庆一行自圆明园大东门起銮.开始了本年巡行热河、木兰秋狝大典活动。嘉庆在抵达避暑山庄的第二天.就因中暑导致“痰气上壅”而病逝于烟波致爽殿内.享年61岁.嘉庆从二十三日中暑到二十五日病逝.仅仅三天的时间.而从十八日出京到二十五日热河驾崩.也就短短八天即阴阳相隔。  相似文献   

19.
清代太监止供使令洒扫,不许干涉政务。乾隆帝向来重视防范太监干政。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七月,在召见兵部侍郎高朴时,乾隆帝听闻有太监高云从将记名官员朱批记载泄露的事情,深为震惊。乾隆帝亲自讯问高云从,得知除了侍郎观保、蒋赐棨等外,军机大臣于敏中也牵涉其中,遂下旨严讯高云从。又得知高云从将其弟高云龙、高云惠分别荐往山东、粤海关充当长随,于是,乾隆帝下令将粤海关监督李文照革职拿解来京审讯,又令山东巡抚将相关地方官员革职严审,务必厘清案情原委。最终高云从被处斩,高云龙、高云惠等发往伊犁赏给兵丁为奴,涉案官员均遭惩处。高云从案是体现乾隆帝严密防范太监干政的典型事件。现从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内务府奏销档中选取相关档案,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一本书上,看到一段朱元璋披阅奏折的故事。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收到刑部主事茹太素一封奏折,看了半天,看不出个头绪,心里烦躁,让别人念给他听。听到6337字时,仍听不出个眉目,气得他把茹大素喊来,打了一顿大板。第二天晚上,他又想起这件事,就叫人继续念下去,一直念到16500字时,才听出了个门道。原来茹大素提了5条建议,其中4条都是有价值的,可行的。朱元璋严厉批评茹大素:你讲的5件事,只用500字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啰啰嗦嗦写到17000字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