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什么事情都有明确的目的,要达到目的就要注意方式方法,好的方式方法就能取得好的实际效果。学校教师请家长也不例外,众所周知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包括家长)的配合和支持。做为学校教师请家长的目的就是互通情况,相互商量,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方法,这也是学校教师争取家长配合的一种方式。优秀的学生家长非常关心孩子的表现,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经常主动找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听取老师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本期讨论的案例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  相似文献   

3.
对只盯分数的家长重在正确引导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此一般都能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关系,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工作。但仍有一部分家长过分希望子女将来能出人头地,只重成才,不重成人,认为孩子在学校就该读书,忽视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及其个性发展,两眼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不注重孩子素质的全面提高。针对此类家长,辅导员要注重多与其沟通,交流观点和看法,消除他们的疑虑,让他们多给孩子一些肯定,多和子女沟通,与孩子交朋友。  相似文献   

4.
杨姗姗 《班主任》2012,(6):46-47
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至唱反调;还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那样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有些中小学领导干部、教师谈到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时,总是强调家长要与老师密切配合,而且总能举出几个家长不与教师配合的例子,听起来这种家长的素质也确实够呛,老师辛辛苦苦把孩子往正道上引,家长却往反方向拉。这怎么能弄好?家长应该配合学校教育,我赞成。问题是这种家长占多大比例。据我了解,这样的家长是很少的。其实,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方面,目前在多数情况下,主要的危险并不是家长不配合老师,而是家长缺乏自主性,机械地与老师保持表面的一致,盲目地跟在学校教育后面当尾巴,使家庭教育学校化,家长角色助教化,家教目标应试…  相似文献   

6.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家长对学校、老师敬而远之,他们在家庭中支持、配合学校,搞好家庭教育,却不太关心、过问学校教育,很少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异议,大多数家长对学校教育有较高的“满意度”,对学校教育赞同多,批评少。新生入学时,家长一句“老师,孩子就交给您了”的重托,既反映了家长对学校、老师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家庭与学校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一致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才竞争的加剧、家长素质的提高、家长对孩子期望值的增高、教育个性化需求的增长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优质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和对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重视。家长需要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及该如何配合老师的工作,教师也希望对孩子的教育能够延伸到家庭,家长能够配合教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双方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然而现在常见的情况是教师因为学生成绩不佳和行为不良而抱怨父母的倾向日趋突出;  相似文献   

8.
陶曼华 《宁夏教育》2008,(12):27-27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家庭、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是否有效,还要得到家庭和社会的配合与支持,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半山 《甘肃教育》2014,(19):19-19
正在城市学校,老师通过短信布置学生作业或提醒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已成为非常普遍的事。每天晚上陪孩子写作业成为大多数家长的一项任务。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但其副作用不可小视,同时这也反映出应试教育下学校教育的无奈和困境。首先,虽然教育需要家校互动、协作和配合,但其重心显然不是完成学生的"家庭作业",但在很多时候,老师要求家长配合完成的大多是督促学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班主任工作更需要家长的信任和支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若能取得家长们积极配合,对学生的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家访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家访轻轻松松呢?我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家长会是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是老师和家长联系的一条纽带,是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学生的有效途径。通过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使家长为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同时,老师也可从家长处了解学生在家庭的表现,与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最佳办法。那么,作为学校开好家长会,应做好哪些工作呢?学校领导应该向各位家长通报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应该向家长讲清学生目前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以便配合学校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学校也应该向家长通报在学校…  相似文献   

12.
学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为取得社会、家庭的支持与配合并形成教育合力,常采取定期召开家长会的方式。按理说,家长会使家长和孩子的科任老师齐聚一堂,家长既可以对学校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动态有个大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怎样开好家长会已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的课题。由于持有不同的教育理念,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任务是将学生的在校表现及时通报家长,便于家长采取适当措施配合学校的教育管理。有的学校和老师认为家长会的主要目的是把学校教育管理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及时告知家长,以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学校教学效果等等。因而,家长会往往是一言堂,校长的讲话可谓放之四海皆准,老师的介绍也是千人一面,家长们也认为家长会不过是例行的探亲会。笔者认为,要开好家长会必须立足于“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切实把学生摆在中心位置,让学生充当家长会的主角,将家长会打造成一个展示学校教育成果的平台。笔者谈谈这样做的几点认识和理由: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家校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王兆红农村中学大多是方圆几里甚至几十里的几个行政村联办的,单靠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很不够,还需要家庭配合。但是,家庭的教育和管理往往是无章可循,无处下手,抓不到点子上,只是在问题出现了,家长粗暴地、简单地处理一下...  相似文献   

15.
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相约面谈,是学校与家庭合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老师在约见家长面谈时,若能掌握一定的技巧和要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面谈效果。一、要确定好与家长面谈的目的和任务在与学生家长面谈之前,老师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要确定好与家长面谈的任务和目的,明确面谈的中心议题。与此同时,要整理好面谈学生及家庭的相关资料,了解学生家庭有关情况,如家庭成员组合情况,父母职业情况,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家长对子女的希望和要求等。学生方面的相关资料依据也应准备到位,为保证面谈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良好个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效果,尤其是班主任对孩子的教育效果。所以,家长对班主任工作的配合程度直接影响到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如果家长能和学校步调一致地教育孩子,那么一切难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相似文献   

1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作用已经不用多说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越接近,产生的教育合力就越大.效果就越显著.要使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性.关键在于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德育工作统一战线。但是,我发现有的教师三言两语就能让家长接受意见.而有的教师苦口婆心家长却不领情.还动不动打投诉电话。与不同家长进行沟通时应采取怎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良华 《班主任》2010,(8):47-48
有效的学校教育总是需要学生家长的介入与配合,而且,孩子所在的年级越低,家长的介入与配合就越重要。但是,在学生家长介入学校教育的同时,在获得“通情达理的家长”支持的同时,老师也会遇到一些难以沟通的“偏激的家长”。与“偏激的家长”打交道需要讲究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有的家长说:“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 有的老师说:“家长不管,不配合。” 其实,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获得好成绩。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 家长和老师的这种误解,往往源于没有很好地沟通。依据时空的变化,家长与老师在教育孩子上扮演着不同角色,他们需要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和支持。 本栏目将陆续发表老师与家长的心语,在家长与老师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20.
十多年前,家长对学校有着近乎“迷信”的观念:把孩子交给教师保证一切没问题。他们很少了解或参与学校的教育。然而今天,家长开始更多地关注学校的教育,希望能了解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希望能参与到学校教育之中。学校的教育正受到来自社会的影响,学校也希望家长能够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以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