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施“专业+非通用语”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代对“新文科、大外语”提出的新要求。文章以云南民族大学开展“专业+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的案例研究为例,得出基于“专业+非通用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与人才培养目标匹配度还有待提高的结论。结合归因分析,提出应构建“一体两翼三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即以“专业+非通用语”的课程体系优化与建设为主体,以开展第二课堂和构建实践体系为两翼,以打造师资互通、文化融通、就业贯通三平台为驱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金玲  兰昊 《林区教学》2023,(2):31-3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即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具有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公共外语课程在融入课程思政方面有较多优势。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思辨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外语专业毕业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就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显示:是否独生子女、政治面貌、成绩排名、就业指导和父母意见是影响学生是否愿意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的重要因素。研究结论表明,个人及家庭、学校的就业指导等因素对外语专业毕业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业意向有重要影响,高校应围绕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专业课程、加强思政教育与实践、提供针对性就业指导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对“一带一路”就业的认知程度、国际化水平、独立意识和挑战精神,从而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好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当下,我国翻译教学正面临新文科建设的新任务,努力探寻课程思政背景下的教学新思路,积极适应“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新需求。这些新变化不仅为非通用语种的翻译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然而,学界对于非通用语翻译教材的编写研究还严重不足。文章遵循由一般到个别的研究思路,先从教材的定义和一般教材结构出发,探讨翻译教材编写的必要元素,再根据非通用语种的翻译教学实际提出三个教材编写的可能路径,以期为国内非通用语种翻译教材编写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各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非通用语专业发展面临着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理念和模式,以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和地方对非通用语人才需求的问题。文章从人工智能对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发展影响入手,围绕非通用语专业发展的理念、课程和教材、课堂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非通用语专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为教育政策、教育文化交流与合作带来发展契机,给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国际视野,创新性课程体系构建提供了发展思路,课程共建共享提供了丰富的红色资源。“一带一路”背景下,开放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建设路径上要打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壁垒,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创新地方特色课程体系,突出远程教育办学特色,构建思政育人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幼儿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7.
为适应“一带一路”的时代要求,我国高校外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培养有正确价值观、热爱祖国和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外语人才。在该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外语课程的思政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中级法语”的课程实践发现,为实现思政建设与外语课堂的较好结合,教师需要关注国内外新闻热点,及时更新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进行主题讨论,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国际视野。同时,外语教师应当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将中外文化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吟经诵典,感悟家国情怀,从而为国家培养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有文化自信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8.
郝文斌 《职业技术》2023,(5):97-102
“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在“大数据”“新医科”时代背景下,部分院校内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思政元素碎片化,教学内容单调、教法枯燥,脱离临床实际要求和学生真实需求,难以引起学生共鸣等突出问题。为探究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新路径,课题组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依托“大数据”信息技术,构建了以临床工作者、高职院校教师、学生融合共创的“医+教+学”课程思政体系、具化了课程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新方法、搭建课程思政教学考核评价体系,最终形成了以课程思政临床实践为主要路径的康养专业群课程思政改革新思路。探索出一条以康养专业群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为引领,以推进“仁心、仁德、仁术”立体化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主体的改革新路径。为“课程思政”+“医教融合”双驱动育人模式体系的建设,培养适应未来康养模式的创新型康养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对外语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如此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复合型国际化外语技能人才培养不仅是满足“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还是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提高高职外语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需要。针对当前高职外语人才培养普遍面临的目标定位偏差、融合培养缺失、培养方式同质、考核评价片面等问题,亟需对接“一带一路”人才需求、推行“外语+专业”培养机制,深化高职外语“三教”改革,突出考核“诊断+评估+整改”,以此探索高职复合型国际化外语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赵杰 《海外英语》2024,(7):127-12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我国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随之增强,以多语种、高素质、复合型为特征的外语人才成为社会各领域高度关注的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多语种协同为基础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成为高校适应外语人才需求变化的有力抓手。将“会语言能力”“通国家国情”“融领域知识”“强思政教育”作为教学理念,明确教学内容、施教手段、培养机制、育人主体等方面的困境,以丰富“多语种”施教资源、开展“跨国界”实践教学、落实“复合型”培育机制、构建“思政化”教育体系为路径,探索多语种协同教学模式下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创新方向,可以全方位提升多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质量,助力高校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课程思政作为新时代党加强人才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新举措、新方向,从根本上回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阐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探索“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高中数学课程思政实践,其中课前准备是课程思政的前提,课堂思政是课程思政的主战场,课后思政是课程思政的延伸。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要求高职商务英语教学更加突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而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忽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土化英语表达下的语言障碍,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教材内容滞后、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此,必须设置多样化培养课程,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推动产教融合,以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优质商务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3.
“林学遥感”课程的育人目标与“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紧密相关。将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能够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三观端正的专业人才。基于此,文章作者在分析“林业遥感”课程思政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对“林业遥感”课程思政的具体内容展开研究,以期培养爱农村、爱农业的林学人才,引导其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国家在文化、经济、贸易等多个领域不断开展合作交流,大大促进了就业市场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但同时为外语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本文将立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行业人才需求,结合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探讨高职外语专业应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加强创新,把握经济发展新风向,培养适应新时代行业需求的“外语+”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孙霞 《成才之路》2020,(10):8-9
“一带一路”倡议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需要大批人才支撑,高职院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是其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文章从经费投入、专业建设、师资培育等方面着手,探索“一带一路”倡议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向,为实现“一技之长+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厚实根基。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各高校开设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一带一路政策”为导向培养基于国际传播的汉语教学人才。学生本科阶段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准确了解学生需求,加强专业教育,合理设置课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构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多维实践平台,拓宽实践的维度;改革实践教学方式,增加实践能力考核比重,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专业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为新时代高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欠佳。基于此,文章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机制出发,从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路径,以促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已取得初步成效。基于对22个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的调研,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境外办学的基本逻辑: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共建国家高度重视教育领域合作、国家战略要求开展职业教育境外办学、职业教育境外办学的内涵特征不断丰富、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总结了职业教育境外办学的实践路径:明晰办学定位、开展学历教育与培训、深化校企合作、明确管理职责、实行标准引领、加强教学资源建设、推广“技能+中文”学习模式。当前,职业教育境外办学面临诸多困境,包括办学资金可持续性投入、校企协同办学、教学质量控制、专业教师选派、克服文化差异、招生等。未来,“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境外办学需要持续夯实境外办学的资源投入,充分发挥“政校行企”主体功能,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积极性并着力打造境外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幼儿文学是一门以理论为主的专业基础课,课程注重提升本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使用“知识传授+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学前幼儿文学课程思政的意义入手,分析和探讨幼儿文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与路径,以期实现文学的美育和德育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活动。中国企业大规模的对外投资为国内的外语人才需求结构带来了各种变化。高校外语教学必须紧跟全球贸易发展的前沿趋势,培养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乃至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多语种+”复合型外语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