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题是出其不意的落点变化。在本组圄解中,刘丁硕先利用发球对王楚钦进行控制,迫使对方在近台回出机会球,随后他用两板反手连续进攻压制对手,这两板球除了击球质量非常高之外,落点也都打到了对方意想不到的位置,每一板都打得对方很难受。在高水平的快速对抗中,当大家都在抢速度时,落点完全可以成为最好的得分辅助。  相似文献   

2.
《乒乓世界》2014,(11):92-93
本图解是丹羽孝希上步在台内进行反手拧拉后,接反手快撕直线的技战术组合。相对于第一组来说,这组衔接更简单一些,所以丹羽孝希在衔接中还特意注重了落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乒乓世界》2012,(7):84-85
正手摆短后衔接反手快撕,也是一个需要正反手自然转换才能发挥功效的套路。尤其是在对方准备发球抢攻或是双方在短球相持的过程中,对方主动挑打或晃推到我方反手位时,反手快撕可以起到迅速将被动转为主动的作用。在衔接过程中,从正手向反手的迅速移动是至关重要的,脚下步法要保证灵活。使用反手撕时,要有稳定的重心支撑,发力时可多依靠手腕的爆发力。  相似文献   

4.
本组内容是韩国新锐张禹珍在2020年东京奧运会上的技战术图解,他在发球轮次使用抢上旋的战术压制对手,随后通过反手压制、正手得分的战术理念完成进攻,整体战术衔接十分流畅。在线路选择上,他打得也非常灵活,充分展现了韩国运动员敢出手、步法好、击球质量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可晨立 《乒乓世界》2014,(11):90-91
本期三组图全部是丹羽孝希在接发球轮次展开的战术组合,分别展示了他在反手台内拧拉之后的衔接套路。第一组图是丹羽孝希在反手位短球的位置采用拧拉的技术进行接发球抢攻,随后进行正手快带的战术组合。这组技战术的衔接比较困难,在一次衔接中包含了长、短和左、右两种不同位置的转换,这就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调节能力和协调性,才能顺畅地进行快速衔接。  相似文献   

6.
陈梦的反手实力在当今世界的女子乒坛是堪称顶级的,她不仅可以在进攻中通过连续的衔接打出势大力沉的弧圈球,还可以在过渡和防反过程中利用合理的击球方式制造杀机,瞬间占据场面上的主动。本组这套二四板的衔接就着重体现了陈梦在左半台利用反手找机会并抓机会的能力,其特点可以总结为目的强、效率高。  相似文献   

7.
赵晖图 《乒乓世界》2012,(8):114-117
反手发球抢攻反手发球后直接使用反手抢攻在直板选手的战术体系中已并不多见,但对于两面攻打法而言,此套战术与横板选手的反手发抢具有同等的杀伤效果。在两面攻打法相对盛行的年代,进攻体系往往是由反手位发起,继而转入正手连续。因此,从发球到抢攻的还原衔接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实施反手发抢的过程中,除了要在发球质量上追求更高,抢攻手段也要力争“快、准、狠”,给对手施加足够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在本组图解中,韩国选手张禹珍在发球轮次被对方在台内使用反手拧拉压制,他在局势被动的情况下,通过步法的及时调整,使用擅长的正手技术解决场上问题,既展现了被动之中的相持能力,还展现了主动及连续进攻的能力。这组一三五板的衔接可以说这是一套完全围绕正手为主的战术选择,张禹珍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能够使用出来,充分说明他对自己正手实力的自信和依赖。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2,(8):102-103
“正手发球后衔接反手抢攻”是马龙技术武库中的精华部分。这不仅依托于他高质量的发球,同时也体现了他反手具备的强大杀伤性。比起侧身抢攻而言,反手抢攻的步法调整要相对简单,动作相对更小。由于马龙自身的连续进攻能力非常强,所以他在拉这板球时往往更注重旋转、落点以及出球的稳定性。即使对方能扛住这板进攻,他也能从容地在第二板衔接中加快节奏,使出球更具力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10.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10,(11):88-89
本篇为各位球友呈现的是横板反手拉下旋球的动作解析。反手拉下旋球是横板打法极为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娴熟的反手拉球技术可以在接发球环节更具“侵略性”,尤其在前三板环节可以抢占先机,更好地为下一板衔接创造绝佳的机会。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12,(8):96-97
反手拧拉正手位的台内短球是直板横打的标志性技术之一,同时也是王皓的特长技术。当对方发球到他的正手位时,王皓通常通过拧拉来衔接后面的技战术实施。由于握拍法的“灵活天性”,直板运动员在拧拉时往往可以利用手腕释放更充分的爆发力,使出球更具威胁。而一旦对方再将球回到其反手位,王皓便可以利用反手快撕来形成杀板。在这两板球的衔接过程中,除了来回的步法非常关键之外,击球时的拍形调整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乒乓世界》2012,(1):110-111
本篇我们为大家介绍的也是横板选手一项比较“经典”的套路,即站在中间位使用反手发球后衔接反手抢拉直线。这板球更带有横板打法的特色,因为站在中间位发球后能够便于两面上手。而李长青结合自己的特点采用反手抢拉,显然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在世界乒坛,欧洲名将普里莫拉茨和格林卡都曾在实战中大量地使用过这个套路,其威胁性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3.
本期所选的套路要求运动员要击打四板球:第一板上正手位挑打短球、第二板回反手位衔接直板横打斜线、第三板衔接直板横打中路、第四板移动至正手位抢攻斜线。这组综合练习的重点在于“近台率先发动,利用反手形成相持后,伺机转换用正手杀板得分”。就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来说,这是一项比较常用的套路练习。他要求运动员在反手主动相持中不仅能够通过落点变化为正手创造机会,同时更要强化正手位的得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组图中,水谷隼发球,庄智渊反手把球拧拉起来,水谷隼反手加力撕庄智渊的追身位。整个球共双方击球三次,在每两板球的衔接中部包含攻防转换,虽然回合少,但技术含量非常高,体现了高水平运动员间的高强度对抗。  相似文献   

15.
本期拆招解式的主题是如何在实战中“用正手解决问题”。在本组图解中,刘丁硕在接发球轮次打得非常主动,他通过加力劈长和迎前贴撕两板球成功地压制了对手,随后他把握战机,积极侧身使用正手完成相持中的最后一击,展现了出色的相持以及防转攻的能力。此外,这套战术中刘丁硕在落点选择上比较讲究,没有让主动上手的王楚钦形成有效的连续攻势,在右手选手对阵左手选手时,这种出手顶深落点的方式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6.
《乒乓世界》2014,(9):96-97
陈先生也属于那种打球特别爱发力的球友,除非这板发力球能够完全置对方于死地,否则想从反手转到正手来实施衔接,几乎不太可能。正反手衔接进攻是一个组合套路的问题,它牵扯到前一板的节奏,质量,转换步法,重心交换等等,陈先生是左手持泊,他在正常击球时左脚太往外冒了,这样的站位打起反手来问题不太,但是换到正手时就很容易造成击球时间过晚。  相似文献   

17.
孙颖莎给人的印象一向是抢攻犀利,敢于上手,尤其正手位的进攻实力非常突出,而在本组图解中,她充分展现了自己使用反手上抢抓机会的能力。如下图,孙颖莎在进行二四板衔接时用了一个最节俭的步法移动,从正手摆短到反手抢攻,她都在自己的右半台做动作,两板球的连续非常紧密,完全打乱了王曼昱发球后的战术布置。  相似文献   

18.
在本组图解中,陈梦使用勾手上旋前拱发球组织战术,这种发球对衔接的要求很高,并有被对方压制的风险,陈梦通过快速的反应和极强的临场调节能力完成衔接,并在强对抗中打出了霸道的直线落点,展现了主动进攻的意识和超强的反手得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乒乓世界》2014,(4):78-79
陈梦的相持能力很强,经常能在实战中通过快速回球实现攻防转换,变被动为主动。本篇展现的就是一组陈梦反手位的高质量衔接。  相似文献   

20.
有神仙精灵 也有妖魔鬼怪——雅典奥运会中国对手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斐  陈洁 《乒乓世界》2004,(8):16-21
波尔4岁开始接受乒乓球正规训练,从16岁起代表德国队参加国际比赛。2002年,在男子世界杯中首次夺得世界冠军,翌年1月登上世界排名的头把交椅。波尔拥有一手出色的正手逆向发球技术,落点刁、旋转变化大,发球之后反手快撕和正手全台拉衔接紧密。他克服了以往欧洲选手反手好、正手差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