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广西是我国最大产糖区,蔗糖业是广西经济的支柱产业。1997~1998年广西甘蔗种植面积60万公顷,原料蔗总产量3086万吨;原料蔗平均单产67吨;混合糖总产量达323万吨。本榨季的原料蔗总产量、原料蔗平均单产、食糖总产量均创广西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食糖产量占全国食糖总产量的39.88%,连续6个榨季居全国首位,提前3年超额完成“九五”期末年产糖300万吨的计划目标。  相似文献   

2.
一九九七年九月八日,由内江市科委主持,邀请省科委、资阳市科委、资阳市农业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对资阳市农业局农技站承担的“水稻旱育大苗育秧及大田栽培配套技术”项目进行了现场验收。验收组织经过现场考察、查阅资料、听取汇报后,对资阳市丰裕镇护耳村韩明忠等农户的5块同田对比实验田(面积2.75亩,品种Ⅱ优6078,秧龄54天)进行现场收打,其结果:旱育大苗平均亩产597.7公斤,较同龄两段育秧平均亩产536.5公斤,每亩净增稻谷61.2  相似文献   

3.
依靠科技进步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范科技工作的背景 "两烟"是云南的经济支柱.1998年国家实行烤烟"双控"政策后,云南烤烟从1997年56万公顷(合840万亩)和110万吨,压缩到29.3万公顷和56万吨,分别减少近26.7万公顷和54万吨.  相似文献   

4.
棉花丰产栽培技术是四川省棉花协作攻关的研究成果,该技术被列为我市96年重大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由市棉办主要承担,各有关县(市)协作。目前该项目已通过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共推广28.61万亩,超计划2.61万亩,平均亩产81.47公斤,超计划1.47公斤,比对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是96-98两年大田栽培示范试验数据结果。试验通过将现有常规技术经组装,配套,综合;形成适合于我区农业生产栽培推广应用的实用技术。97年120亩肥玫验收单产743.61公斤;98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示范试验,面积推广至1253.2亩,验收单产753.16公斤,产投比是1:2.03。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年来黑龙江水稻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水稻种植面积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86.4%到2004年下阵到34.1%;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从80年代平均242.4万公顷和1340.0万吨,到2004年下降到102.8万公顷和686.9万吨;水稻单产增长幅度下降,单产年均增长率由20世纪60年代的5.396,到2001年以后仅为0.396,水稻现实单产、品种单产和良种良法配套单产存在较大差异;生产上主导品种不突出,良种良法不配套,技术的集成度不高和互补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水稻产量提高和水稻生产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提高水稻产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民友、程智慧和张恩慧等承担的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优质抗病丰产甘蓝、大白菜、西瓜、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示范” ,日前在杨凌通过了专家验收。该项目研究集成了 6个蔬菜新品种的亲本繁育技术、杂交一代制种技术、种子检测检验技术、种衣剂及种子包衣技术、配套栽培等技术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 17个省 (区 )设立多点进行生产示范 ,建立制种基地 14 80亩 ,生产优质良种 5 6万公斤 ,并培训种子生产技术人员 175名 ;示范推广新品种 73 2万亩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项目实施期间 ,通过蔬菜…  相似文献   

8.
数字     
《华夏星火》2010,(11):5-5
我国近5年增产粮食逾4000万吨 10月9日,科技部会同农业部、财政部和国家粮食局在南昌召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现场观摩会”。“十一五”以来,科技部通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项目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累计建设工程面积达6.83亿亩,共计增产粮食4008.68万吨。  相似文献   

9.
《西藏科技》2009,(8):79-80
近年来,林周县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农牧业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在优质青稞基地建设上,通过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和高产创建,全县优质青稞生产基地建设面积发展到8万亩,每亩平均单产提高30公斤。  相似文献   

10.
<正>甘蔗产业是我省滇西、滇南边疆民族地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全省年植蔗面积26.6万公顷。据统计,云南25个边境县中,有16个甘蔗产业县,甘蔗种植面积13.4万公顷,占全省甘蔗面积的50%,蔗糖产量85万  相似文献   

11.
唐山市是著名的“京东板栗”故乡。板栗产区主要集中在北部山区,是重要的创汇农产品。在实施星火计划中,唐山市科委协调有关部门及各产区县(市)政府,有板有眼,把发展板栗支柱产业作为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山区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取得显著成效,1996年全市板栗栽培面积达5.33万公顷,总产量突破2.7万吨。  相似文献   

12.
黄勇 《西藏科技》2003,(7):13-15,18
察雅县在吉塘镇、卡贡乡实施春青稞万亩400公斤高产栽培项目,通过“两改”(坡改梯、低产田改造)、推广良种、机播、种子包衣、增施化肥等综合增产技术示范推广,春青稞平均亩产达409.5kg,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两系杂交种"Y两优900"百亩示范亩产达988.1公斤,再创世界杂交水稻较大面积单产最高纪录。这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承担的"十二五"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课题"强优势水稻杂交种的创制与应用"取得的重要进展。2011年,两系强优势水稻杂交种"Y两优2号"百亩示范亩产926.6公斤,实现了中国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  相似文献   

14.
锦州地区水稻种植面积约50万亩,平均年产30万吨,平均亩产约600公斤,如能够合理运用高产栽培技术,应有巨大的增产潜力。从播种、插秧、田间管理等技术角度出发,对锦州地区水稻高产栽培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他1999年被选拔为兵团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先后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多项,其中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2003-2005年他是科技部西部专项机采棉综合配套技术产业化与示范的首席专家:2004-2006年他主持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特早熟长绒棉"新海22号"的中试与示范;在十一五期间,他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杂交棉种质资源创新及强优势组合选育(经费386万元),率领项目组选育出杂交棉品种4个,推广杂交棉509万亩(其中自育新品种29.9万亩),创经济效益14.19亿元,2010年获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耿马县在实施州市党政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8万亩高优蔗园建设及蔗畜沼循环经济示范"项目中,通过转化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建设优质蔗园,延伸甘蔗生产综合利用循环链,探索发展蔗畜沼循环模式,改变了蔗区传统粗放单一的耕作方式,为"打造云南一流蔗糖强县"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科技支撑引领下,耿马蔗区发展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在省、市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我们成安县承担了"河北省粮棉亩增200元工程集成技术示范与推广"棉花示范项目,由县农业局土肥站负责实施。通过在我县9  相似文献   

18.
本项目历时三年,实施面积4.94万亩、示范推广面积20.245万亩、辐射面积25万亩;新增产值1747.26万元。先后引进试种9种作物817个品种;引进示范4项技术。制定和应用了青稞、冬小麦、油菜等作物标准化技术规程,为全区种植业标准化树立了样板,提供了技术和经验,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本项目获2006~2007年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19.
《云南科技管理》2004,17(6):i011
西双版纳州地处西南边陲,与老挝、缅甸交界,全州的热区土地面积16113.75km^2,占全省热区面积的21.44%,有耕地面积10.71万公顷(合160.65万亩),其中水田4.3公顷,旱地6.4万公顷,总人口85.3万人。属热带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高温高湿、终年无霜,平均气温为18-22℃,全州自然条件优越,具备了发展高新特色农业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大众科技》2009,(7):4-4
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的认定成果——"云杉强化育苗技术研究"的基础上,2006年,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承担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云杉强化育苗配套技术中试与示范",此项目采用专用加光设备延长光照,并配合温度和激素的组合配方培育苗木,进行高寒地区针叶树育苗的生产性试验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