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世”后,人们对知识产权越来越关注,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实际提出加强研究生教育中知识产权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高等院校“教育、科研、创新”的功能有效发挥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研究生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和法律规范亟须健全和建立。加强研究生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规章、奖励机制和权利保护机制,明确研究生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有利于高校走一条自主产权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出台,赋予了高校特殊而关键的责任,同时也提出了值得关注的问题:研究生通识教育与国家战略性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协调。实证研究发现,由于缺乏本科的先有教育,研究生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需要承担本科和研究生两个阶段的知识传授任务,是中国研究生知识产权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因此"通达民情,化育人心"的基础意识培育仍然是研究生阶段通识教育的重点。同时,在研究生通识教育中引入专业教育方法,尤其是对话式的案例教学方法,是通识教育协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策略。此外,知行合一是重要的协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知识产权和高等院校自身分析了高等院校加强知识产权教育的必要性,突出了知识产权教育对于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高等院校加强知识产权教育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知识产权是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文章以燕山大学为例,论述了在大学本科教育,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中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教育的措施在于: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教育体系,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普及知识产权教育。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中医文献研究生古典医籍知识产权教育的意义及方法,以中药古籍《证类本草》为例,分析经典医药学著作中蕴含的知识产权内容,进而探究文献类研究生古医籍知识产权教育的途径。结果显示,古典医籍的知识产权涵盖专利权、道地药材地理标识、植物新品种保护等领域,可以通过引导入门、入学培训、选修课程、编写资料、开设论坛等多种途径展开学生培养。由此得出结论:中医文献研究生古典医籍知识产权教育不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摸索与实践。不同院校应酌情规划,摸索相宜方案,设定灵活而实用的模式培养学生的认知与能力。  相似文献   

7.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其保障是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公共课程的教学及其质量评价较之专业课而言独立性更强,也更容易被忽视。从质量保障角度看,工程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课程存在地位边缘化、教学实施与课程目标契合不够以及教学目标达成评价的事实缺位等问题。由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向知识产权教育回归,进而明确其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是质量保障视角下该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为此,要通过围绕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突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养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配套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等综合措施,确保该课程为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提供支撑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8.
高校知识产权教育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德忠 《教育与职业》2007,(11):170-172
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在高等教育各个层次上进行知识产权教育都很有必要.其中的重点是,在大学本科生中普及知识产权教育,将知识产权作为其必修课;保留适度规模的知识产权双学士学位教育;改革知识产权研究生教育,吸收大量的理工科本科生转向学习知识产权法或者知识产权管理;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教学研究机构;创建专利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认证、岗位聘任制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紧缺,制约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人才属于复合型人才,社会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理工类高校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具有独特的优势,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规律、彰显特色、面向市场。双学位、辅修专业和特色研究生教育是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知识产权通识教育亦应以合适的方式获得强化。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还应该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并注意和社会知识产权实务部门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将其国家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知识产权枢纽,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视知识产权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工作,许多做法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知识产权人才的标准和培养框架,针对普通公众和专业人士开展丰富多样的知识产权教育和培训。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办了知识产权管理的硕士研究生专业,其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颇有特点。新加坡其他理工院校也将知识产权作为专业选修课程,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后备力量。新加坡知识产权学院更是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不遗余力,其独特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使其成为"新加坡知识产权智慧聚集地"。  相似文献   

11.
作为国家和国防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军医大学承担国家和军队赋予的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合作交流日益广泛,成果产出大量涌现,这一方面提升了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推动了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对知识产权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特别是随着军医大学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化、科技成果产出的倍增,以及人员流动日趋频繁等,现行的知识产权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知识产权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不足等问题,建议军医大学应加强知识产权课程建设,保障普及教育;依托多方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营造教育氛围;发挥主观能动,调动学员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学术界乃至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从现阶段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入手,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从组织机构、教育体系、导师作用、监管机制、管理体制、学术氛围、知识产权等方面提出研究生学术培养及监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科特征和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对该学科的研究生教育中的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的设置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如何建立合理的核心课程群等几种措施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是科研队伍中一支活跃的力量,各国皆然,中国尤是。中国的科研力量集中在高校院所,在许多教授为申请项目、评职称而奔波忙碌的情况下,广大研究生也就成为科研活动主要实践者。科研活动的目标和结果是科研成果的产权化,知识产权制度赋予科研人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以保障科研热情。由于大多数研究生对知识产权制度不甚了解,严重缺乏维护正当权益的意识,加之目前科研奖励制度的不完善,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保险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设置当中增加法学内容的必要性,首先体现为经济学科与法学的互补性;其次,作为民商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法课程的开设也需要民商法学基础课程的支撑;更为重要的是,财产保险标的向无形财产的必然扩张,要求保险学专业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知识产权法的相关内容。因此,在高校保险学专业的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增加相关法学内容,既是高校保险学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保险业高端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探讨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必要性,分析了校企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在制度方面、教学体系以及知识产权归属方面,校方、学生和企业各自的权责及注意事项,最后介绍了在校企合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咏青 《考试周刊》2009,(51):200-201
我国既掌握专业技术又懂得知识产权知识的人才严重匮乏,这对于我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高层次人才战略极其不利。本文分析了目前国内研究生专利知识教学和专利技能培养的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相关课程教学、专利检索和专利分析及专利申请撰写技能培训等来提高研究生利用专利文献能力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彭雯 《教育教学论坛》2013,(4):197-198,124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导师和研究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生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系统,直接影响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文在对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导师和研究生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和谐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建议,并提出建立和谐的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9.
关于知识产权战略与知识产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源于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知识产权教育与知识产权战略的有效实施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在我国知识产权教育中存在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师资力量不足、人才培养层次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选择科学合理,特别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教育方式,如加强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加快知识产权师资培养和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层次和水平等,对于完善知识产权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学位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举办的、经教育部批准立项的“2006年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项目——“西部大讲堂”在西安开讲。本项目主要面向西部地区,聘请国内外知名大师进行研究生创新教育专题讲座,提供反映科学前沿新知识、新成果、新动态的精品课程。第一期讲堂课程“知识产权法理论及其应用”和第二期讲堂课程“高等电力电子技术”已于6月和8月在西安成功举行,受到了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