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证券法学在法学学科体系中处于并不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证券法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根据证券法教学的目的,结合内容和方法,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针对证券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特点,注重案例教学,注重教学的前沿性,通过完善证券法教学模式,促进教学互长.  相似文献   

2.
证券法价值的三维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证券法具有不同于其他法律部门的独特的价值属性,以主观性和客观性加以衡量,证券法的价值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以相对性与绝对性加以衡量,证券法的价值是自由与秩序的统一;以目的性和手段性加以衡量,证券法的价值是利益衡平与投资利益优位。这种三维的价值属性及其矛盾运动是证券法的固有特点,也是证券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相区别的标志。因此,在研究证券法时不应忽视对证券法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我国《证券法》当中民事责任种类及其缺陷的分析,提出完善证券法民事责任制度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证券法》与《刑法》的比较的研究,指出《证券法》对《刑法》的补充和发展。《证券法》对三种证券犯罪增加了犯罪的客观方面,对二类证券犯罪扩大了犯罪的主体范围,并提出了三个新的证券犯罪概念。作者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并于证券犯罪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证券法产生于清末,确立发展于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得到进一步完善。本文主要阐述了中国近代证券法的产生和演进,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2005年修订的《证券法》对信用交易打开了闸门,但仅仅是信用交易的“开口法”,《证券法》没有对信用交易的基本制度作出规定,对信用交易的规制完全交给行政法规或规章,导致对信用交易规制的制度效力低下,为了我国证券信用交易的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应该完善我国的《证券法》,使信用交易的各项制度在《证券法》中应该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证券法》与《刑法》的比较的研究,指出《证券法》对《刑法》的补充和发展。《证券法》对三种证券犯罪增加了犯罪的客观方面,对二类证券犯罪扩大了犯罪的主体范围,并提出了三个新的证郑犯罪概念,作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并于证券犯罪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8.
微博广场     
曹中铭(知名独立财经撰稿人):新证券法违规成本虽然提高了,但在惩处力度上还是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一方面,新证券法赋予证监会的自由裁量权无形中过大;另一方面,新证券法处罚的起点仍然偏低,且存在上限的问题。起点方面,虚假陈述100万元的处罚,是没有任何威慑力的。新证券法在提高违规成本方面虽有进步,但如何执行,对违规行为如何进行,显然又是非常重要的。在“有法可依”的背景下,“执法必严”与“违法必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9.
吴昊 《现代教育》2005,(5):33-34
《证券法》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济法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能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证券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证券法的有关法律规定,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证券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自学考试的特点,并紧密结合考试大纲的要求,重点提示一下这门课程的重点、难点问题,希望对大家顺利过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证券法研究领域的许多问题需以证券概念的界定作为分析论证的出发点。各国证券法上证券的范围不断扩大,其内涵也日益丰富。历经近六十年的日本《证券交易法》于2006年更名为《金融商品交易法》,其规制对象也随之扩大。金融商品交易法承继了原证券交易法中的有价证券概念,同时将《金融期货交易法》中的期货等衍生品整合到金融商品交易法中,另外通过政令等增加了证券种类。日本证券法制规制对象的演进可以为我国证券法完善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我国关于操纵证券市场的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法律条文的比较分析,指出民事责任重在对受损方的经济补偿,而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重在对被破坏的市场秩序的修复,但是三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可能存在竞合并可能相互流转,因此应该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修正,构建分工明确,协调统一的操纵证券市场法律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证券虚假陈述案件对我国证券市场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探讨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的相关法律适用对于解决这类纠纷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在证券虚假陈述案件中,囿于我国立法技术不足,相关理论和实务欠缺,导致在具体的虚假陈述民事侵权赔偿过程中的法律适用困难,在证券虚假陈述的制度构建中,应结合证券虚假陈述的特殊性,进行合理的证券民事侵权法律制度设计和民事法律适用。特别是对于揭露主体、揭露日等需要高度证券知识做支撑的法律概念界定上,必须要考虑现实情况,借鉴发达资本市场的相关规则进行相关考虑。  相似文献   

13.
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作为证券监管的基石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信患披露是展现证券价格的基础,是防止证券欺诈的基本手段,是提高证券市场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督促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的信忠披露义务并不仅仅是该公司向公众筹资的对价,而是该公司进入这个市场而对整个市场所应当承担的一种责任,强制信息披露制度已经超越了私法的范畴。信息披露制度的合理性在于证券价格与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性,而强制信息披露的依据则在于市场的不完全性以及信息分布的不对称。  相似文献   

14.
证券发行监管的经济学与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发行监管是证券市场监管的第一道闸门,证券发行监管的效果将直接影响证券交易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我们必须从源头上把好关。以经济学和法学理论为依据,对证券发行监管进行分析有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证券监管既是经济学问题,亦是法学问题,在经济分析法学和社会法学的思想中有其法学的理论基础。从法律意义上讲,证券监管指国家证券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依法进行的监督和管理。证券监管的法律制度是以社会公共利益为本位的公法与私法的融合法,属于经济法的范畴,其法律价值主要表现为秩序、效益和公平,它是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强心剂。  相似文献   

16.
间接持有体制是一个多层次的“金字塔”结构,其固有的非移动化、无形化等特点使其在国际证券市场上发展迅速,很多国家相继采用间接持有证券的方式发展本国的金融市场。针对我国证券市场而言,间接持有体制能够大幅度降低结算成本,便捷交易过程,有利于国内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但是其也可能会使得客户的资产风险增大,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稳定。针对这些情况,我国应该从法律和保护投资者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完善间接持有制度。  相似文献   

17.
证券法的修改是必要的,修改的热点问题主要有证券民事责任、大宗交易、银行资金流入股市、证监会监管功能等,此次修改,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8.
证券民事责任是指在证券发行交易过程中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而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证券民事责任具有填补损害的补偿功能、吓阻违法的预防功能、完善证券市场的监管功能和救济私权的司法功能。其中填补损害的补偿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其他三种功能必须以补偿功能为媒介或前提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证券市场惩戒机制一般分为法律惩戒机制、行政惩戒机制、自律惩戒机制、舆论惩戒机制、市场惩戒机制五个部分。在我国证券市场,这五种惩戒机制在不同程度上是失效的。造成这些惩戒机制失效的原因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与政府之间的联系还未被完全切断,国家依然为上市公司提供隐性担保。惩戒机制的失效也与我国经济转轨阶段的新兴经济体的性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20.
我国证券市场开放后,证券违法犯罪日益严重,证券犯罪就成了刑法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证券犯罪仅指触犯刑法的行为,而证券违法行为还包括那些仅仅违反相关证券法规的违法行为。刑法典的稳定性与证券法规的灵活性,使得我国对证券犯罪与证券违法行为的界定差异较大,这显然不利于打击证券犯罪。只有改变目前的刑事立法模式,使刑法与相关证券法规衔接起来,才能更好地打击证券犯罪,发挥刑法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