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所谓“潇湘文学”,可以泛指一切以湖南的人、地、事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引喻联想,潇湘二水会流之处的永州是潇湘文学的写作重镇,代表作家即为柳宗元。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其一生其他时期之冠。他一方面承袭屈原楚辞的传统,哀感自身;另一方面也因游历永州山水而体悟人生,笔者曾经探讨潇湘文学的意象情境,归纳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类型,柳宗元的永州文学作品正是体现了这两种意象情境的绝佳范例。受到潇湘文学影响而产生的潇湘图绘以“潇湘八景图”最为称著,“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与柳宗元的《江雪》诗息息相关,研究潇湘山水画不可忽略柳宗元的重要性,因此,便将柳宗元置于潇湘文学与图绘的脉络中一并思考,以期突显柳宗元在“潇湘”母题创作中承先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所谓“潇湘文学”,可以泛指一切以湖南的人、地、事物为题材的文学作品,神话传说以及引喻联想,潇湘二水会流之处的永州是潇湘文学《的写作重镇,代表作家即为柳宗元。柳宗元谪居永州的十年期间,创作的文学作品为其一生其他时期之冠。他一方面承袭屈原楚辞的传统,哀感自身;另一方面也因游历永州山水而体悟人生,笔者曾经探讨潇湘文学的意象情境,归纳出“恨别思归”与“和美自得”两种类型,柳宗元的永州文学作品正是体现了这两种意象情境的绝佳范例。受到潇湘文学影响而产生的潇湘图绘以“潇湘八景图”最为称著,“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与柳宗元的《江雪》诗息息相关,研究潇湘山水画不可忽略柳宗元的重要性,因此,便将柳宗元置于潇湘文学与图绘的脉络中一并思考,以期突显柳宗元在“潇湘”母题创作中承先启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潇湘一词由地理走进了文学,从先秦到东晋完成了包含舜帝、二妃、屈原、渔父、桃源等众多元素的潇湘意象群的建构,成为文人"潇湘情结"的情感寄托,用以抒发其怀才不遇的幽怨和向往隐逸的情怀。"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出现对潇湘意象群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继二妃之后她再度演绎了永恒的爱情传奇,与之前的文学作品共同表现出潇湘意象群所包含的贬谪、归隐、爱恋三大主题。  相似文献   

4.
"潇湘"作为审美意象出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历史相当久远。至唐宋时期,"潇湘"意象出现于传奇之中。一方面,湘城与帝都作为两种对立的文化符号在作品结构中起到了转换叙事地点的作用;与此同时,湘女与帝都才子的爱情传奇更构成了故事的主干情节;而大量的湘景描写则为浪漫爱情营造了神秘凄幽的叙事氛围。它们共同构成了"潇湘"意象的丰富内涵,为唐宋传奇增添了幽渺凄婉的一脉,并对中国和汉字文化圈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自舜帝南巡,崩于苍梧,葬之九疑之后,九疑、零陵之名便进入史册,尔后,便有潇湘、永州等称。柳宗元因革新失败,贬谪永州,作《永州八记》,从此,永州之名远播域内外,并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大重镇。易先根先生受潇湘人文精神之熏陶,探舜迹古道,访柳、元遗踪,抒心中情怀。其最近结集出版的《潇湘夜雨》分6辑对永州的奇山异水、名人逸事进行了稽考与描摹,是一部讴歌潇湘大地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自舜南巡,崩于苍梧,葬之九疑之后,九疑、零陵之名便进入史册,尔后,便有潇湘、永州等称,柳宗元因革新失败,贬滴永州,作《永州八记》,从此,永州之名远播域内外,并成为中国化的一大重镇,易先根先生受潇湘人精神之熏,探舜迹古道,访柳、元遗踪,抒心中情怀,其最近结集出版的《潇湘夜雨》分6辑对永州的奇山异水、名人逸事进行了稽考与描摹,是一部讴歌潇湘大地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潇湘文学起源于远古时代帝舜的《南风歌》,经屈原、贾谊、柳宗元等一代大师的开拓与创新,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文本。但是,几经风雨削蚀,这种文学文本在最近的一个世纪中并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于此,经过对其历史传承的指认与对近20年来的潇湘文学的梳理,企图找出其本土化的一种趋向。  相似文献   

8.
兴起于北宋的潇湘八景文化,具有诗画结合的艺术特点,不仅在中国催生许多模仿之作,流传至朝鲜半岛,也引起追捧及创作热潮.北宋晚期潇湘八景诗画通过使团传入高丽宫廷.潇湘八景作为自然理想乡的象征,成为当时韩国文人心中不可或缺的一方净土.从高丽时期到朝鲜时期,乃至近代初期韩国文人以汉诗、时调、杂歌、歌辞等多种形式对潇湘八景进行创...  相似文献   

9.
“潇湘”意象群,包括潇湘、湘妃、斑竹、屈原、贾谊、渔父、桃花源等意象,这些词汇都潜藏着一种内涵,抒发着一种情感。结合文学史上的部分诗歌,分析"潇湘"意象群的内涵,对理解中国文学特别是潇湘文学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潇湘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甚为深远,但在过去的文化界定中,“潇湘”一词大多有两种涵义,其一是广义上的称呼,即洞庭以南,五岭以北的整个湖南地域。其二是狭义上的称呼,即指湘江上游与潇水流域内的永州地区。由于广义上的“潇湘”已被“湖湘”所代之,湖湘文化早已被许多研究者所关注。而狭义上的“潇湘”流域所孕育的“潇湘文学”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潇湘文化”,其研究者寥若晨星。但是,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永州地域内的文学艺术却是辉煌灿烂,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11.
永州山水融奇、绝、险、秀与美丽传说于一体,赢得了古今文人墨客的诸多美誉。元结、柳宗元作为唐代山水游记大家对于潇湘山水可谓意趣盎然,都在游记中展示了山水奇异之美。由于二者遭遇、心志不同,在面对相似的山水景物,触发的情感可谓大相径庭,因而选取的"山石"意象也大不一样。研读元结、柳宗元游记山水散文中的众多山、水意象,不仅可以对永州之自然风光有更多认识,并且还可以从中体会他们当时忘怀山水、寄寓身世之情。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都以永州山水和社会生活为素材.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永州处于蛮荒瘴疠之乡,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气候酷热,但其山水秀美,民风淳朴,百姓迷信鬼神,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可以说,柳宗元的作品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当时永州的自然和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和韩国朝鲜时期汉文四大家之首李廷龟的山水游记做了简要分析,从清新幽丽的表达技巧这一角度进一步考察了永州八记的文学价值。在韩国朝鲜时期官僚文人古文运动的大背景下,柳宗元在山水文学创作的文学价值,再加上同是官僚文人的身份认同感,此时期的官僚文人将柳宗元视为效仿的对象,他的集大成作品永州八记成为模拟的典范。本文通过进一步考察此时期朝鲜官僚文人代表李廷龟的文学作品,并与柳宗元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在山水创作文章表达技巧的层次上确实曾效仿柳宗元永州八记的这一文学事实,并通过李廷龟具体的山水游记作品加以佐证。通过这一现象,说明朝鲜时期的官僚文人在山水游记创作时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收容,也体现了其兼容并包的开放性文学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中日禅宗文化交流史中,禅僧牧溪八景图传去日本,以其渺远、盈虚、幽寂的美质内核和致思意趣,契合了日本人寻觅幽寂空灵、闲远淡泊、枯淡简古的心迹和审美意念而融入“和”文化.牧溪在日本被尊为“水墨画之大宗师”,其八景图被誉为“水墨第一画”,艺术魅力延绵五个多世纪不衰且历久弥新.通过梳爬史料,以中日禅宗系谱图为互证,考订了牧溪八景图传去日本的途径,也以确凿史料证实中国名僧对牧溪画的评价.这于重新认识潇湘八景文化在中日禅宗交流史中的价值,湖湘文化对外传播及潇湘本土文化经验的世界性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的《潇湘怨词》分为《潇湘小八景词》、《潇湘大八景词》及《潇湘十景词》三组,其山水文化一方面为山水与景观文化,体现船山对家乡湖南的情愫。另外一方面为山水与隐逸文化,即船山在面对国家灭亡时发出的黍离之悲。  相似文献   

16.
被后人誉为"游记之祖"的柳宗元,其<永州八记>堪称中国古代游记的精品.其中的<钴鉧西小丘记>托物言志、融情于景,巧妙地将作者被贬永州的愤慨与兹丘的遭遇融汇在一起,静静地描绘中有一种生命的力量.本篇赏析的切入点,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大都以永州山水和社会生活为素材。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永州处于蛮荒瘴疠之乡,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气候酷热,但其山水秀美,民风淳朴,百姓迷信鬼神,赋税沉重,生活困苦。可以说,柳宗元的作品多方面、多角度地反映了当时永州的自然和社会。  相似文献   

18.
柳宗元周敦颐都是在永州成熟、成长起来的哲学家,柳宗元对秦汉儒学进行了总结,周敦颐是宋代儒学的开山祖.柳子的思想学说为周子的性理学说扫清了理论障碍,永州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他们有深刻影响,永州是秦汉儒学和宋新儒学的终始地.柳、周两子的哲学都是以<周易>作为思想基础,阴阳二气的"交错"与"交感"命题源自<周易>.宇宙生成论是相近的,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周子还提出阴阳互为依存并互为转化.他们的宇宙观对思想诠释的进路和对象不同,取"道"不同;柳子诠释的是政治哲学,取的是为政之道、济世救民之道;周子诠释的是伦理哲学,取的是成圣之道.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诗文创作的繁荣,柳宗元与佛教的深入接触,都发生在其被贬永州时期.贬谪之后,柳宗元与佛教的关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他更多地从切实的内心感受的角度体认佛学义理的境界;同时,柳宗元的诗文创作出现许多新变,从题材内容、创作手法到文学风格,都受到佛教影响并留下很深的印记.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的文章多抒写抑郁悲愤、思乡怀友之情,幽峭峻郁,自成一路.最为世人称道者,是那些情深意远、疏淡峻洁的山水闲适之作.<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游记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而<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最负盛名的一篇.在这篇不到200字的作品中,作者以细致入微的手法,对潭水、岩石、藤蔓、竹树、游鱼等进行生动刻画,并把自己抑郁失意的隐痛巧妙地寄寓于凄清幽邃的自然景物中,使情与景达到高度的和谐和统一,集中表现了柳宗元既忘情于山水又抑郁苦闷的矛盾心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