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20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说没才气,那显然是自谦,说运气好,也不为过,说舍得下力气,则最恰如其分。二月河的“成功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秘密,可以说是个普遍规律,一般来说,一个人要事业成功,就需要凭借力气、才气和运气,这三气缺一不可。先说才气。譬如薛涛是“扫眉才子”,谢道韫是“咏絮才高”,宋之问有“夺锦才”。真正有才气的人不多,而且很容易就会江郎才尽,无怪乎谢灵运会说:“天下…  相似文献   

2.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郭沫若题蒲氏故居联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初著名小说家。他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凡四百三十一篇,流传二百多年,至今仍享受盛名。它与《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同样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道,几至家喻户晓。之所以能有如此成就,这与作者才识的渊博、长期辛勤的文学实践是分不开的;与他对苦难人生的体察,以及对人民痛苦的深切同情是  相似文献   

3.
第一种类型对联链接例1.(山东烟台市中考题)与下列对联有关的中国古典名著是: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例2.(湖北黄冈市中考题)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解析:例1中的对联,由郭沫若撰书,悬挂在山东淄川蒲松龄故居聊斋内,它是对蒲松龄的传世之作《聊斋志异》内容和艺术成就的高度概括。例2中的对联是根据范仲淹《岳阳楼记》内容撰写的、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由“万家忧乐到心头”自然就想到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第…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曾经这样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促织》作为《聊斋志异》中的代表篇目,其刺贪刺虐的深刻性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1.导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给蒲松龄的高度评价。我们这篇小说写的是?“促织”(学生答)”。讽没讽刺贪官污吏?“讽刺了(学生答)”。通过一只小虫子也能讽刺贪官污吏。可见蒲松龄确实是位高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先生的小说,去领略这位高人为我们创造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20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说没才气,那显然是自谦,说运气好,也不为过,说舍得下力气,则最恰如其分。二月河的“成功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秘密,可以说是个普遍规律,一般来说,一个人要事业成功,就需要凭借力气、才气和运气,这三气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20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说没才气,那显然是自谦,说运气好,也不为过,说舍得下力气,则最恰如其分。二月河的“成功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秘密,可以说是个普遍规律,一般来说,一个人要事业成功,就需要凭借力气、才气和运气,这三气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回答记者关于“成功的秘诀”时说:“我没什么才气,但运气还算不错,我写小说基本上是个力气活,不信你试试,一天写上十几个小时,一写二十年,怎么着也得弄点东西出来。”说没才气,那显然是自谦,说运气好,也不为过,说舍得下力气,则最恰如萁分。二月河的“成功秘诀”,其实一点也不秘密,可以说是个普遍规律,一般来说,一个人要事业成功,就需要凭借力气、才气和运气,这“三气”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刘雪梅 《现代语文》2006,(12):20-21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学大师郭沫若的这幅对联既充分肯定了《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又高度赞扬了它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之丰富深刻,艺术成就之高,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而《席方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堪为经典中的经典。笔试从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同志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史剧作家。他曾多次说过:“我是很喜欢把历史人物作为题材而从事创作的,或者写成剧本,或者写成小说”。又说他有好些历史研究“是为创作的准备而出发的”①。郭沫若同志一生所创作的历史剧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都是无与伦比的。尤其是在敬爱的周恩来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写于抗战时期的五幕历史剧《屈原》,是一部在郭沫若创作道路上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家有丑妻     
当了校长的老同学常讥笑我“书呆子”。原因之一就是我娶了个丑妻子,都什么年月了,还死抱着“丑妻、薄地、破棉袄”的古训不放,真是迂腐! 做裁缝的庄邻婶子中学毕业,很有审美观点,也多次惋惜地敲打我:“怎么要了这样一位丑老婆,太不般配了,你能写会画,一身才气,什么样的老婆说不着……” 听了这些直言不讳的话,我皆一笑了之。这笑中,有释然、自慰,也有  相似文献   

12.
十来岁乃至二十来岁的人,写文章有一点稚气不是缺点,如果写得很“童真”、很“本色”,甚而可以算是优点。假如有的青少年不甘于总说些“孩子话”,不甘于在写文章时总是陶醉于写些“娃娃腔”式的东西,很超前地说些写些“大人话”,我看老师应当很习惯地认为那是“造作”、不真实”、不生动”。其实,真正有志气兼有才气的青少年总是喜欢说些“大气之言”,写些“大气文章”的。著名的革命家任弼时,11岁时(还是小学生)就有写日记的习惯。我抄录两段于下:之一:夫我国之中,寸土之地,皆我祖宗披荆斩棘,栉风沐雨,以积德而累功,保世而滋大,不知若何艰…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邈邈然已有千载。对联对仗严整平仄协调,句式精练,形式灵活,文情并茂,雅俗共赏。课堂教学中,我们不妨撷之精华,拾其珠玉,让学生能在课堂上睹其芳、品其泽,领略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自己的积累。一、用对联导入新课用对联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浓浓的文化氛围中,饶有兴趣地进入文本的学习,效果很好。例如:学习《促织》一文,笔者使用了以下导语:“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纪念馆聊斋堂写的对联。“写鬼写妖”指《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  相似文献   

14.
教育随笔     
我碰过这样的“钉子”:有一次,我检查一个学生的作文是否重抄,不料打开本子一看,这个学生在我的批语旁边写了两个字:“你呢?”我一时不得其解。我的批语最后一句是“字迹潦草,重抄一遍,把字写端正。”我仔细揣摸了一会,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学生的意思:“老师的字不也潦草吗?”我顿时感到刺芒在背,十分内疚。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感谢     
一个阳光很好的午后,我坐在办公室批阅周记。班长陈吉伟走进来,很有礼貌又略带不安地说:“陈老师,我在周记上写了一首诗送您,很不成熟,希望您不要介意。”“是吗?那我谢谢你了。”这个陈吉伟,生性孤傲,但很有些才气,常在周记里弄点小诗散文之类的“请教”我,今天又出什么花样了?望着他的背影消失在阳光里,我随手抽出了他的周记本。  相似文献   

16.
我(本文第三作者)在引导一个孩子作文时,发现了他写在书上的顺口溜:“小说、漫画、游戏,全都不能放弃;足球、篮球.、台球,也全都要保留。外语、地理、物理,一概不理;语文、地理、化学,打死我也不学。”我说:“才14岁就会写诗了,这么有才气,怎么会不行呢?可惜我无缘做一回你的班主任或科任。”我忍俊不禁、惊异、欣赏也遗憾,同时也马上应和,写在他的书上,加以疏导。“足球、篮球、台球,自然是健身之球;小说、漫画、游戏,  相似文献   

17.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先写“我”印象中的闰土,接着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最后写两人的分别和友谊。作者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的短暂而真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和茅盾都十分敬佩一代伟人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先生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我呢?我愿做这匹‘牛’的‘尾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和闻一多二人在对待作诗的态度上截然不同。郭沫若作诗,主张“写”;闻一多作诗,则主张“做”。“写”和“做”在这里各自具有着其特殊的含义。“写”就是郭沫若所说的“自然流露”;而“做”则强调艺术上的加工追求。郭沫若为强调“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时候”,他说“诗人的心境譬如一湾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像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在里面。”那“大波大浪的洪涛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茄十八拍》……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  相似文献   

20.
有段意趣隽永的文坛佳话 ,极为耐人品味 :郭沫若与茅盾都非常敬仰鲁迅先生。有一次 ,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 ,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 :“鲁迅愿做一匹为人民服务的‘牛’ ,我呢 ?我愿做这匹‘牛’的‘尾巴’。”茅盾莞尔一笑 ,接着说 :“那我就做牛尾巴上的‘毛’。”从敬仰鲁迅到学习鲁迅 ,郭沫若与茅盾的自喻蕴含着谦逊和献身的高洁品格。鲁迅自喻为“牛” ,郭沫若自喻作“牛尾巴” ,茅盾则自喻为“牛尾巴上的毛” ,这一个接着一个的比喻从大到小 ,由整体到局部 ,环环相扣 ,层层推进 ,相映生辉 ,使表意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