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帮助学生树立修辞意识,培养学生修辞赏析和运用能力,是《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国内的外语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语法轻修辞的现象。本文从修辞与语言基本功之间的关系出发,以马丁·路德金的演说“Where Do We Go From Here(我们向何处去)”一文为例赏析各修辞手法在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方面所发挥的艺术效果,阐述通过修辞教学领略作品之美,阐明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修辞赏析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20世纪70、80年代美国解构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保尔·德曼在1971年出版的<盲视与洞见--论当代批评之修辞>中提出了一种别出心裁的阅读模式,即探寻文本中所存在的"盲视"与"洞见"的张力关系.通过对这一阅读模式的分析,追溯其理论的根源,比较德曼与德里达的方法论,可达到批判地理解保尔·德曼前期解构思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转换生成语法是现代语言学史上著名的“乔姆斯基革命”之辉煌成果。尤金&#183;奈达接受了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并成功的把它运用到翻译理论的构建中去。本文试图以乔姆斯基的语言观来分析奈达的翻译思想。更加清楚的了解他翻译思想的先进性以及以及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语法和修辞是语言内部的两种语言活动或这两种语言活动的结果,修辞对语法来说,是对语法的选择。语法是人们心理中的潜在机制,这种潜在机制可以生成一种语言中所有的语言要素,这此要素给修辞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对象。选择的结果,除了“合语法性”问题外,还有一个“合语法度”的问题。汉语语法中的语序,虚词作为选择要素,表现得尤为明显。风格作为修辞的结果,与选择怎样的语法单位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它是古代汉语中,某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环境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其它成分。词类活用不仅是一种语法现象,还是一种修辞手段。运用词类活用,具有多方面的修辞效果,可以使语言生动传神,以及使音节和谐,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美等。  相似文献   

6.
从修辞手段的丰富性、常用性和使用范围看,汉字修辞处于辅助地位;从汉字修辞所构成的独特的语言形式看,汉字修辞又是一种特殊的修辞现象,是一种不可替代的修辞现象。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修辞格则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是一定文化所编制出来的语言组合的模式。修辞格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固定的语言表达格式。修辞中的语音修辞、结构修辞、语义修辞和情理修辞对于增强语言表现力很有帮助,这在中国汉族婚礼用语中有生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和健康继续奋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语文》2001,(7):4-4
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重要社论,题目是,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语文界习惯上把它称作“六&;#183;六社论”)。这篇社论是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后批准发表的。它的发表宣告新中国汉语规范化工作的全面展开。在社论发表的同一天,《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和朱德熙两位先生合写的《语法修辞讲话》。社论和《语法修辞讲话》的发表,在全社会掀起了重视汉语运用规范和学习语法修辞的热潮。这篇社论曾经选入了中学语文课本,在语文教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雁 《教学与管理》2007,(6):133-134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中有一条总括性的目标:“了解基本的语法常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这就明确指出了语法修辞教学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新一轮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注人式教学转向对话式教学已成共识。对话式历史教学是依据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提出的教育具有对话性的教育思想、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以及建构主义的学习观,通过设置一定的教学场景,以教育性历史话题为核心,形成具有互动性、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的历史教学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它管的是语言内容对不对的问题;语法研究的是语言的结构规律,它管的是组词造句通不通的问题;而修辞研究的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它管的是语言材料选择得好不好的问题。普通逻辑与现代汉语中的语法、修辞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语法、修辞都要以逻辑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是象征行动>中,伯克明确提出语言四个基本维度:诗学、逻辑与语法、修辞以及伦理学.这四个维度几乎覆盖了语言的所有范围:诗学语言在富有情感的同时也含有理性的成分;逻辑语言并不仅仅局限于语法及逻辑思维,更应与理性相结合,指导行动;修辞语言贵在用劝说、劝勉的语气达到合作竞争的目的;伦理语言,要求我们真实准确地表达人格品...  相似文献   

13.
修辞是在一定的题旨和情境下对语言的修饰与调整行为,与语法和逻辑既相关联又有本质不同。修辞应服从内容的需要,而不能理解为就是对华词丽藻的追逐。写作教学存在的弊端是:重积极修辞,轻消极修辞;重文艺性文体的修辞,轻实用性文体修辞。中学生的议论写作不能缺失正确有效的修辞指导,这是写好议论文章的必需。  相似文献   

14.
修辞与逻辑是隶属两种不同性质的学科,二者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修辞常以逻辑为基础,受逻辑制约,反过来,修辞也利用逻辑的形式、方法、规律来实现修辞的目的。但在文学作品中。二者既有相辅相承性,又在情境生成方面体现出某种悖论性,文中就后者进行阅释。  相似文献   

15.
汉语语法修辞能否结合的讨论很有意义.如果我们脱开"葛朗玛”框框,探讨认识汉语本身的特点,找到它重意尚简灵活的独特品格,就能发现语法修辞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社会修辞,中国当代文论近60年的发展过程中,话语策略呈现明显的标志性、断裂性,具体表征为政治修辞、审美修辞和文化修辞的交错更替。修辞形态的转换,是社会历史语境变迁的产物,也是知识生产自身逻辑演进的结果。但文论中蕴涵的人文精神传统不能丢失。  相似文献   

17.
汉字修辞都要利用汉字的形体;但是,各种汉字修辞的方式利用汉字形体的特点是各不相同的。汉字修辞与字义也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利用字义;有的汉字修辞方式只是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有的汉字修辞方式不仅修辞信息与字义有关,而且其基本的言语信息也来源于字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言语修辞现象出发 ,探讨修辞现象的本质 ,提出修辞在本质上是优化的、个性化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和世界秩序化的方式 ;而进一步就是人的优化的、个性化的生存方式。由此 ,进一步认为修辞作品并不只是言语形式的作品 ,它包括修辞思维外化为能够负载信息或意义、可以被感知的一切物质形式。行为修辞将是今后修辞学研究的一个很有前景的新领域。基于这样的认识 ,本文着重提出并分析了行为过程修辞作品和行为结果修辞作品。  相似文献   

19.
逻辑在英语语言知识构成的三要素(语法、修辞和逻辑)中作用极大。学习英语偏重语法,轻视逻辑的看法是错误的。在英语学习中,要掌握最基本的逻辑规律;三段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分理由律;就能避免犯以下逻辑错误;四名词;中项不周延,以偏概全;偷换概念;自相矛盾,两不可,虚假理由。  相似文献   

20.
自然语言中数字的语义模糊性表达以及其特殊的修辞功能无处不在。翻译不是字当句对,而是保留语言的总风格和力量,按分量而不是数量译词。模糊数字的翻译不能拘泥于数字本身的数值,而必须依托具体语境,悉心推敲原文的修辞特色,着重从文采上考虑,精心选择适当词语译出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