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期刊编辑在修改文章时,往往遇到写作运行中的话语形式。本文就此谈点粗略的看法。(一)写文章总是在有什么话要说的时候,才下笔的。一但下笔,所说的话,大致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结论式话语,一种是感觉式话语。所谓结论式话语,即所说的话,是在一定程度的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说出来的。这种话语,有丰厚的事实材料做后盾,有充足的逻辑推证做支撑,一般都要求读者无条件接受。所谓感觉式话语,就是一种感受与启悟的陈述。不依靠事实,也不追求逻辑。虽然有时也要分析、综合、推理、论证,但着重点在于陈述感觉。分析综合推…  相似文献   

2.
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社会是一个"公开展示的社会",也是消费文化盛行的社会,电视新闻、娱乐、电视剧、广告等话语形态在为社会消费提供展示的"舞台"的同时,电视话语也成为各种消费社会的"代言者".认同是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以及与他人关系的一种动态的评估或判定,电视话语作为一种控制性的力量,观众在"消费"电视话语的同时,也建构了一个作为消费者个体和群体的归属感,同时这种感觉也成为他们评估和判定自己和他人关系的标准,也正是在这样的建构与互动过程中强化了观众作为消费者应有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从话语的角度来看媒体,正如话语理论学者梵·迪克(Van Dijk)所说,"媒体从本质上说就不是一种中立的、懂常识的或者理性的社会事件协调者,而是帮助重构预先制定的意识形态."①话语是语言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的交汇点.新闻作为一种话语,反映着社会生活,也是随着社会变迁而发生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张二平 《青年记者》2007,(20):59-59
叙事学家把叙事分为两个层次:"故事"和"话语"。作为对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叙述与建构的产物,新闻话语无疑是一种叙事话语。叙事分析的资料不仅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童话",还包括"新闻报道"。叙事是对序列事件的再现,再现是逐一展现的过程。如果对一组事件的了解是不完整的,那么无论遗失的信息是被暂时延宕,还是被永久压制,对已知事件的阐释都可能得到被压制或被延宕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弹幕使用日渐成为大众视频观看的一种典型伴随性行为.本文通过对网络综艺节目《再见爱人》弹幕文本的内容分析,结合话语分析路径,旨在挖掘受众弹幕文本的话语生产及其与视频文本所共谋生产的关系性话语.研究发现,受众弹幕文本对应自我话语生成与互动性话语生成,两种话语生产的内隐线索均在于弹幕文本对视频文本的整体性依附,这意味着受众话...  相似文献   

6.
新媒体新闻事件是基于新的技术传播优势而存在的一种公共话语发生方式。其不仅在传播形态和传播资源控制上区别于传统媒体,而且展现出在传播价值上打破话语垄断,实现公众话语利益表达,弥补传统媒体角色缺位等作用,甚至也可以说其已然成为中国"公共领域"景象的一类特殊的以"事件"的形式组成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语言即是行为,话语关乎权力.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布尔迪厄认为,语言应被看做是身体的一个维度.人与整个自然界和社会的全部关系都经由语言得到了表达.当将语言的运用视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个体行为和情景变量的折射的时候,就可称之为"话语".  相似文献   

8.
汪德平  罗颂华 《今传媒》2010,(3):107-109
网络语言是指随着网络发展而新兴的一种话语形式,它是在标准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大学生在网络交往实践中逐步建构出具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语言,使得传统德育的话语体系产生了沟通有效  相似文献   

9.
徐传达 《声屏世界》2014,(11):62-64
<正>随着近几年网民数量激增、网络事件频发,我国互联网正孕育着一种新的社会公共空间。其中,民间话语作为一种底层话语日益成为一支重要社会力量,互联网也逐渐成为中国"民间社会"新的存在。1然而互联网也将转型期的阵痛与纷争予以放大,政府也实施了对互联网的管控,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一种"中央政府——部门与地方——机构——网民"的多层级、多偏  相似文献   

10.
余德光 《大观周刊》2012,(3):58-59,73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对农村偷盗的治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集体化时期,在这个时期,国家的治理表现为一种身份的治理,这种身份的治理建立于革命话语之上,国家在农村偷盗的治理实际上是政治运动在农村的延伸。第二个是改革开放以后,在这个时期,国家的治理表现为一种行为的治理,这种行为的治理建立在法治话语的基础之上。这种治理方式的变革其实是国家对乡村渗透两个阶段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11.
(一) 西方没有"舆论监督"的概念,只有"public opinion"和"watch dog"两词大体上可以和我国的"舆论监督"一词相对应.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西方对"舆论监督"的认识理念大体上可以分解为两个方面:一、现代社会,大众传媒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提供信息",而舆论监督只不过是大众传媒基本功能的延伸功能之一.新闻媒介只要能够全面、公开、及时地提供信息并形成在此基础上的相对多元的意见表达,也就具备了媒介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媒体生活政治话语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诺 《新闻战线》2016,(5):107-110
国家发展的主题变化了,新闻话语也跟着变化,当代中国媒体新闻生产越来越注重将个人群体命运与国家的发展进步联系在一起。媒体开始注重呈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微观话语。媒体参与具有重大公共意义事务的讨论与呈现,是转型期解决中国发展各种矛盾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协商与对话的存在是社会中公民之间相互尊重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3.
在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广告作为一种独语式言说类型,正在借助大众传媒的传播优势演化成一种具有强大渗透力、控制力的霸权话语,主导和影响着受众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方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悖论。本文在此种背景下指出,大众传媒要担负起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尽力避免这种绝对化的表述方式,促进真实的公共话语构建;受众则应当保持积极、理性的消费观念,避免主体性的丧失。  相似文献   

14.
苏柯 《新闻知识》2007,(3):36-37
女性话语指的是以女性的立场关注女性的存在和发展的话语,许多人称之为对男性话语霸权的反叛力量。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一提法不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大众传媒中,女性话语由于其在主流叙事的覆盖之下还有男性叙事的覆盖(这二者有时候是重叠的),因此女性话语在大众传媒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女性话语就面临着双重的困境.既要以一种有别于  相似文献   

15.
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话语研究教授托伊恩·A·梵·迪克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新闻。他认为,作为一种话语类型,新闻话语是“对过去所发生的政治、社会或文化事件的报道”。并且说“为了让受众注意、理解、再现、记住,最后接受乃至和他原先的认知体系融为一体,新闻内容本身就要进行进一步的组织。如果新闻命题要被接受为是真实的或可能的,那么就需要有其他的方式来增加它们的真实性或可能性。”①在现实的新闻话语的言说过程中,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精确性和可信度,新闻传播者往往要考虑在新闻报道中使用一些策略性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8,(5):4-10
本文以深度访谈方法,全面剖析知名语言学家、当代话语理论主要奠基人托伊恩·范·迪克的学术思想。通过对范·迪克的批判话语研究观念、新闻话语和种族主义研究实践,以及意识形态理论的内涵与政治性的考察,本文较为全面地勾勒出话语理论在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尤其是传播研究中的存在方式和应用路径。本文认为,正是在范·迪克所倡导的平等主义的价值框架之内,批判话语研究得以超越了单一学术理论或方法的范畴,成为一种追求社会进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电视节目可持续发展和文化自觉的内在联系,阐述了电视节目文化自觉的基本要求,第一要义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并指出电视制作人的倾向性,应该受到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制约,具有几个方面的认知。文章最后得出结论,电视节目文化自觉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最主要的体现就是要求电视人要以"创造性的思维和方法"处理电视节目中精英话语、国家话语、大众话语三种话语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8.
胡岑岑 《青年记者》2021,(19):12-15
互联网赋予粉丝的话语权是有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话语权,粉丝利用现行话语规则,采取了“提高音量”“降低噪音”“‘正确’发声”等话语策略。然而在不平等的话语规则下,粉丝试图争取的话语权是虚无的。与此同时,粉丝的话语策略变成了一种新的话语规则,对粉丝之外的其他网民群体形成了话语霸权。由此,粉丝陷入了争与不争都是问题的话语困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话语理论这一视角出发,考察新闻源对新闻话语的生成所产生的影响,认为在许多情况下,记者虽然是新闻话语的写作者,但他并非是话语的主体,他只不过是充当了编码者和代言者的角色,权威的新闻源才真正是新闻话语中说话的人。  相似文献   

20.
网民话语以网络文学、网络博客和播客、社区闲谈聊天等形式被生产和编码着。中国网民话语置身于特殊的政治社会空间,敏感的公众政治话语受到压制,娱乐化的大众话语往往借助各种类型的隐喻与威权话语形成一种游戏关系,在这种游戏中进行着一种"狂欢式"的表达,同时以"游击战"的形式循序渐进地争取地位。正是依托大众流行话语这样一种缓和及循序渐进的方式,中国的公共话语空间才得以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