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田慧 《教育教学论坛》2014,(23):181-182
在我国教育领域,"教学品质"是一个较新的提法。与"教学品质"相比,我国教师更熟悉的一个概念是:"教学质量"。"教学品质"与"教学质量"是两个在形式上比较接近的概念,但是从根本上来说,"教学品质"是"教学质量"的质的升华。本文通过对"教学品质"的阐释,来对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教学品质"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单向的由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的这种"注入式"的教学模式仍明显存在.这种模式认为教师讲授是教学过程的核心,它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看成被动的"他组织"而不是主动的"自组织";它把学习过程看成是信息量的积累过程,而不是质的"建构"过程,明显违反了"教是为了发展"、"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些教学的规律、针对"单向一注入式"教学的种种问题,,有必要构建"交流一互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教学情境的内涵 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的意义 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怎样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4.
"教学""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义,"有效教学"和"好的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引申义。发生了"教"和"学"的活动不一定发生了"教学活动"。"有效教学"从效果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其关键词是"效率";"好的教学"从规范的角度研究教学问题,是对教学的伦理性规定,其关键词是"正当"和"应当","好的教学"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莱夫与温雅《合法理的周边参与》提出了"把学习看成是情景化的活动",称其核心特征为"合法理的周边参与过程"。为了厘清"合法理的周边参与"的概念并发展学习理论,莱夫与温雅从"学徒制"入手,对学习"从学徒制到情景化学习"、"从情景化学习到合法理的周边参与"进行了历史地研究,并提出了"合法理的周边参与"的学习理论,其既有着合理的解释,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6.
杨小龙 《海外英语》2012,(14):270-272
在第二语言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诞生是对传统语言教学法的一个挑战,它既关注"工具"的教学,也关注"交际"的教学。该文结合斯科特·索恩伯里《如何教口语》中的"任务重复"一节,谈谈"任务重复"在对外汉语任务型教学中对语言形式教学和交际教学所起到的平衡作用,从而保证任务型教学更好地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反思教学思想、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能分别形成寓教于乐、因材施教、优质高效、师生互动和收放自如的教学效能"的探讨,表明了"教学反思"和"教学效能"的之间的关系,突出了"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遇到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情况难免会有一些意外"插曲"。年轻教师面对这一尴尬现象,经验不足,如何应对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此类"插曲"分为三类:全掌控"插曲"、半掌握"插曲"、不能掌控"插曲"。并结合弹性教学体系的分析,不同的"插曲"选择不同的应对策略:面对全掌控"插曲",不如引入正题;面对半掌控"插曲",不妨将错就错;面对不能掌控"插曲",选择模糊教学。  相似文献   

9.
曾筱倩 《中国教师》2010,(Z1):165-165
"问题解决"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针对教学的"不平衡"现象而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问题解决"教学以"多类"求"平衡化"、以"多元"求"个性化"、以"整体"求"结构化"、以"建构"求"特色化",统筹整个教学,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有效教学"的一种新型有效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教学,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11.
一、精致教学的界定"精致"在词典中的解释:"精"含"经过提炼或挑选的"、"提炼出来的精华"等义;"致"含"达到"、"尽、极"等义。"精致"在教学中的界定:"精"是指对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挑选和提炼,是去粗存精、汲取精  相似文献   

12.
也论“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近年来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在《电化教育研究》中纷纷撰文争论"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首先从汉语构词法的角度指出了两者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概念,并着重利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时空思维框架和传播学角度分析了"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是一对系统时空范畴;而教学模式本质上是利用"模式构建的方法"对教学结构和教学过程进行的建模;接着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对教学变革进行探讨;最后结合教学技术的定义给出了相关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学文言文教学,"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教学中教师对二者关系的处理往往把握不当.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在最近由该校举办的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高级研讨班上明确指出:"文言文教学要回归到思想上,但一定要从语言出发."依笔者理解,简言之就是"文"为归宿,从"言"出发.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重要的前提下,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案教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帮助任课教师解决了"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案教学法,有组织、有目的地制定"学案",从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指导。学生可以借助"学案"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郑尚泽 《生活教育》2014,(15):22-27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的文化核心价值体现,而不是"游击战术"的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做法。大学语文的"教学做合一"之"做"的文化核心价值就是"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做人"的根本问题,必须融入"教学做合一"的"做法"之中。  相似文献   

16.
安恒 《地理教育》2001,(2):29-3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世界工业生产在"二战"以后迅速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二战"以后世界工业布局的新趋向的原因、条件、表现和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不少教育实践工作者对于真正的教学仍缺乏深刻全面的领会。本文通过回溯教育"善"的内涵衍化,揭示了自古代以来评判教学的视角位移,总体上呈现出从教学的目的论取向到实践伦理立场的变换,并进而考察了近代以来被视为教学理想范型的"教育性教学"命题的本意与价值,及其后来在跨文化传译与诠释过程中发生的价值悖离。进而,从教学的"教育性"延展至"道德性"的讨论,指出当代探求真正教学意味的重点应在关注实践伦理,而其评判标准应坚持"以善致善"即目的与手段的统整性思考。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这种双边教学活动是由教育目标所决定的,是师生"共同体"在课堂教学情境中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共同规范着各自的"教"的行为与"学"的行为。基于"师生共同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以师生科学的教学理解为前提保障,以师生有效的教学配合为关键要义,以师生有意识地反思为终端检验。  相似文献   

19.
一个课时知识点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与"教学法分析"及其合理地整合,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就在于这"三项分析"."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是"教学法分析"的基础,"教学法分析"又反作用于"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乃是有效数学教学设计的基础,"学情分析"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关键,构成了有效数学教学设计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说到体育课上的"放",人们总是习惯地把它和"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等同起来,所以体育教学到了该"放"的时候也不敢"放",惟恐沾上口诛笔伐的"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放"."放羊"式教学教师是旁观者,教学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学生无目的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