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作一直是高中学习中的难点,也是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指标.调查数据表明,学生写作习惯差、写作策略欠缺成了高中生英语写作中日益凸显的问题.本次研究中,我们开发和实施了学生写作“学习策略包”和教师写作“指导策略包”,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写作实情及学生对写作的内在需求;另一方面教师提高了运用写作“学习策略包”指导学生开展英语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运用”作为“新课程标准”中的高频词,已然成为凸显“语文本位”的重要标志.那么,教师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能否通过某种教学模式,既注重内容和语言的感知,又能通过感知语言的表现形式,了解语言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学会表达、学会运用.“读悟写”三步教学法,正是站在写作的维度教阅读,力求真正落实“指向运用”的语文课程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3.
<正>语言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议论文写作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在写作过程中的作文思维、审美创造等的外显和文字固化,为充分有效地表明和论证观点,我们就要运用体现准确、严密等特点的语言来表达。本篇具体谈谈议论文写作中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4.
教学中,我们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写作中尝试使用教材中所学的英语语言,接近半数学生几乎没有想过或尝试过运用所学英语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写作内容,少部分学生被动学习甚至放弃学习英语写作。这提醒我们:英语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备课、授课时,是否忽略了应“授之以渔”,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更好、更高效地学习英语写作,写出地道的英语作文。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例子”,语文课应该是用课文教学生如何阅读,如何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其实,每篇课文都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载体,我们教师要用好这个“例子”,选择合适的内容,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积累课文规范的语言,习得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这样就能真正做到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英语写作训练是一项综合性语言输出活动,也是师生之间互动合作的交流过程.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巧妙搭建情境对话支架、词汇扩张支架、语段模仿支架和思维导图支架,由低到高,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言语表达和写作训练,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高,逐步达到自能写作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和语言技术结合,在国内外语言教学中,得到了普遍重视.文章针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由信息技术发展和语言教学的关联切入,通过清华大学外文系“快乐英语写作”教学团队多年探索在教学、评价、学习、研究四个方面运用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实践描述分析,旨在构建信息技术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运用框架并论证其特点.最后讨论语言教师在信息技术运用对面对的挑战和机遇等问题,从而探索新时期英语教学的改革出路.  相似文献   

8.
常云 《考试周刊》2010,(4):104-106
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由于受教师观念、教材因素等影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作者在对“过程体栽法”研究的基础上,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用过程体裁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范文分析、模仿分析、独立写作、编辑修订这一写作步骤,促进了学生主动地学习并使用语言,培养了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和用语言思维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所谓仿是指在写作形式上、思路上、语言组织或表达方式上有相仿之处,而具体要表达的语言和词语运用等方面还需学生自己思考。这就是说,既要给学生一个写作的“阶梯”,又要他们用力“攀登”。一、句子仿写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课文中重点词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加以内化运用,使学生从自己的写作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其写作的兴趣,激发写作的动机,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一)用具体的语言把重点词语表达清楚例如《捉迷藏》一课中,第3段的重点词语“全神贯注”,我先让学生思考,你从哪里看出李四光观察石头全神贯注的?学生通过朗读体会,…  相似文献   

10.
初学写作的同学,往往满足于对语言运用的熟练程度。因而在写作时,他们对语言的运用便常是对自己旧有语言的克隆,这实际上是写作的一个误区。语言运用原本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尤其对写作而言,更要时刻注意对语言进行创新,要让语言始终饱有鲜活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对语言的运用,要时时记住变熟悉的“陈旧”为新鲜的“陌生”,即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文字应是新鲜而陌生的,能给读者在视觉上营造出新奇、别致的效果,从而让文章灵动起来。如何让作文语言从熟悉的“陈旧”走向新鲜的“陌生”呢?一、语言变色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其本身所附着的语体色彩或感…  相似文献   

11.
英语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由于大部分教师极其重视“听、说、读”的训练,忽视“写”的教学,所以写作就成了大部分学生的一个难点。如何指导学生英语写作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2.
把语文上成语言训练课.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对此,诸多教师已形成共识,并给予实践上的重视.但从现状看,不少教师理解片面,把“理解语言’与“重内容理解”、”轻语言运用”划等号.结果,感知匆匆忙忙,理解囫囵吞枣,而运用则成了空中楼阁.我们知道,“感知、理解、运用”是学习知识的三级台阶,理解是感知的延伸和运用的前提,只讲理解,不讲运用,则难以保证知识的内化;而只讲运用,忽视理解,其运用则失之基础.为此,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必须切实抓好“理解”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即说话”,“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要说真话、实话”。这就给我们提供了写作教学的新思路——“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是指口头运用规范的语言形式表情达意直接作文的写作方式。它既具有口语表达的特点,又是书面写作的雏形阶段,更易于学生接受,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往的作文教学效果总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与教师只重视书面写作、忽视口头作文能力的培养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重视说与写之间的有效结合,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许多年来,学生对作文“望文生畏”的现象普遍存在,每逢作文时,他们便搬出“一抄二套三胡编”的招式应付了事。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是写作教学的一大难题。而古典诗词以其意境美、语言关、建筑美、音律美为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范本。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运用古典诗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文稿是广告的核心.”(美国小说家赫胥黎语①)国际广告协会会长罗杰·尼尔也说:“广告是词语的生涯.”②如何运用熟练的语言技巧进行广告写作,已成为经济工作者和语言工作者共同关心的问题.作为文学语言的一个分支,广告语言已熟练自如地运用着诗歌、散文等文体,并对许多修辞手法进行着大胆的尝试,幽默便是其中之一.我们把这种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幽默风趣的笔调,在轻松愉快之中进行产品宣传并刺激人们强烈的购买欲望的广告形式简称为幽默广告.  相似文献   

16.
欧阳江河在诗歌批评中阐释了写作自省和语言自律的元诗歌观念,强调疏离现实而“站在虚构这边”,其诗歌创作渗透着诗人的写作立场,体现了独具一格的写作方式.欧阳江河的诗歌在语言修辞、排列、运用上无不表现出他的“元诗歌”倾向,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元诗歌所产生的对于现实的离心力.面对诗歌在当代的困境,欧阳江河选择“元诗歌”建构“最高虚构的真实”,其诗学体现了当代诗人对生存本身以及诗歌技巧的追问与焦虑.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写作教学,前人早有“放”与“收”的论述.从学生写作的角度讲我们鼓励学生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写作课堂是师生交流写作思想的重要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写作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课上也应处理好“放胆教”与“小心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语言运用是发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教师要巧用课文范例,善用课后习题,活用“语文园地”,辅用插图功能,找准适合的读写融合点,搭建言语实践平台,加强“微写作”训练,以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要改革作文评改的内容和方式,使学生通过作文评改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写作交际能力和自主纠错能力.作文评改的内容要包括语言、结构、内容等各个方面,作文评改的方式可采取采取教师指导评改、学生自主评改、同伴或小组合作评改、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20.
吴雪芳 《早期教育》2006,(11):37-37
一、科学地运用平等性语言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常会运用“跟我……”“像××一样做”“这样不对,是……”等指令性较多的语言,但有效的师幼互动需要师幼在语言上的平等。平等性的语言环境能够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能对幼儿的学习产生一种支持的力量,使幼儿敢想、敢说、敢做。因此,在师幼互动中,教师要注意运用平等性的语言,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应有的体现。如在提要求时,教师应把“要……”“不能……”“必须……”等指令性语言转换成“让我们一起来……好吗?”“这样可以吗?”“你认为……”“能不能……”等平等性的语言。二、灵活地运用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