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回忆我四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我感到最值得一提的有三个课例--《跳水》《田忌赛马》和《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它们生动而集中地体现了我在语文教学上的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2.
回忆我40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我感到最值得一提的有三个课例——《跳水》《田忌赛马》和《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它们生动而集中地体现了我在语文教学上的三次飞跃。上个世纪80年代,我的代表课例是《跳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他的著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并重视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散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让不少教师“黔驴技穷”.面对这一问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得不重视对散文的解读.文章选取黄厚江老师、王君老师、李华平老师的三堂《背影》课教学实录,通过对实录的分析,探究如何进行散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回忆我四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我感到最值得一提的有三个课例——《跳水》《田忌赛马》和《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它们生动而集中地体现了我在语文教学上的三次飞跃。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第10期《语文教学通讯》(B刊)刊发了李华平老师的长文《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该文批评韩军老师的《背影》课例严重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正道,成为哲学课、美学课、生命教育课,呼唤语文教学回归自己独有的使命。该文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2015年1月份、2月份《语文教学通讯》(B刊)与《新课程研究》共刊载了4篇批评韩军老师的文章。笔者以为,这些批评有其合  相似文献   

6.
<正>一2015年发生的韩军老师与李华平老师的这场论争,对于认识语文教育教学,对于端正语文教育思想,无论是哪个角度来看,都是必要和及时的,也是意义深远的。李华平教授在《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14年第10期上发表的《迷失在学科丛林里的语文课——兼评韩军〈背影〉课例》,对韩军《背影》课进行评析,认为韩军这节课把"生命和死亡意  相似文献   

7.
王君和黄厚江都是语文特级教师,他们的《背影》教学课例为分析和研究散文教学提供了一个途径。两位教师的《背影》课例既有共同点,如依据文本体式来教学、咬文嚼字体会作者的情思、"知人论世"理解课文,在教学目标、导入方式等方面又有各自的特色。通过两个课例的比较研究,得出散文教学的启示,从而为当前的散文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近些时,关于《背影》一课的讨论日益热烈,传统教学理解上的新观点层出不穷,基于不同视角下的方家之言,搅皱了《背影》教学的一潭清水。笔者任教初中多年,《背影》也曾经手多次打磨,研讨诸路高手文章,感觉有话要说。一、文本入教材与观点入课当下关于《背影》的解读堪称多元,但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从面向初中学生教学的角度来看,对包括《背影》在内的文本角度,需要考虑两个前置性问题:一为什么样的文  相似文献   

9.
《背影》教学史上有三次大讨论,分别出现在1951年、2003年和2015年.其中以2014年10月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兼评特级教师韩军<背影>教学课例》一文所引发的“李韩之争”影响最大.“李韩之争”成为语文教学史上的关键事件,将《背影》的解读与教学推到一个新的学术层面,使其丰富的内涵和巧妙的艺术形式不断被读者咀嚼、品味.  相似文献   

10.
翟娓 《语文知识》2016,(21):86-87
2012年,新语文教学代表人——北京的韩军老师在"全国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上上了一节《背影》的研讨课。之后,围绕韩军《背影》教学的视频、实录、解说等资源,国内语文界先后开展了多轮大讨论。其中以四川师大李华平为代表的多位教授发表了一些批评文章。其实,当年韩军的《背影》教学实是教学实验,是非典型的教学课例。  相似文献   

11.
2011年3月23日至25日,浙江省“语文同课异构教学比较研究”活动在杭州江南实验学校举行。几位执教教师分年级段相继呈现了《约客》《背影》及想象作文训练专题课。力图用这种同课异构的形式,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堂上的表演就是将课文中的可供表演的素材经过加工、改编,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的一种教学形式。他属于语文活动课的一种,我一直对他"钟爱有加",认为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能够体现教改精神的课型。所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经常运用这种形式来辅助教学,而且一直感觉良好,直到我在执教《背影》后。  相似文献   

13.
“语文味“表达了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特点。当前,不少语文课堂“语文味“有所缺失,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一、“语文味“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一位教师执教《麋鹿》(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教学伊始就用多媒  相似文献   

14.
《背影》是一篇叙事散文。朱自清先生用平淡而又含蓄、朴素而又清新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肺蛹的爱的故事,我们应借助《背影》这一文学名篇通过科学设计课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笔者在教学本课时巧妙地引入多媒体手段,优化了语文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回忆我四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生涯,我感到最值得一提的有三个课例——《跳水《》田忌赛马》和《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它们生动而集中地体现了我在语文教学上的三次飞跃。上世纪80年代,我的代表课例是《跳水》。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在他的著作《教海漫记》中有这样的描写“:靳家彦饮誉四海的《跳水》,我听了三遍,就像听梅兰芳的《霸王别姬》一样,韵味无穷,百听不厌。它的内涵很难用语言说清楚。因为艺术——包括教学艺术——是不可能用语言描述清楚的。”他在实录了“取乐”一词教学片断后感慨地说“:靳老师显然不仅仅是在解释词语‘,我…  相似文献   

16.
<正>课文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材料和主要凭借。语文教学应当老老实实地引导学生解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学习语文。游离课文,游离课文整体的语言表达,势必将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科技常识课、泛文化课。韩军老师的《背影》教学,正是泛文化课的典型。且在各地七讲《背影》,影响不小。分析其失误,可以帮助人们端正语文教学思想,促进语文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一、游离课文的语言表达,何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韩军老师把《背影》的主题解释为"喟叹生命"。然而这一主题却不是从课文中读出来的。让我们来看一看"喟叹生命"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相似文献   

17.
中师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教的能力.这是中师语文师范性的体现.毫无疑问,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还有《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又绝不是《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课一家的任务,《语文基础知识》课、《文选和写作》课也同样负有重要责任.《文选和写作》课怎样培养学生教的能力呢?除了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的方面为学生作出示范外,我认为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明确听说读写和教的关系中师语文教学,除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外,还要培养教的能力.教作为一种能力,其实是听说读写诸能力的综合和创造性运用.听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语文本质的讨论,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大家的认识趋于一致,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怎样落实到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去,又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多样理解,于是对于语文教学的把握,又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和流派。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必须注意下面三个方面,才能体现其本质。一语文教学是一个进程语文教学不是一堂堂单独的语文课,它是一个系列工程,每次语文教学都是它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这一系列的一个环节。应该说,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进程。1.知识、方法的积累进程。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吸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一篇课…  相似文献   

19.
教无定法,殊途同归。《<鹿和狼的故事>一课三式》,三位不同地区的教师,三种不同的教学思路,但体现了共同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语文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我认为,实施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应着力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