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理解生物学中常用图、表等表达形式的意义,会用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一些生物学现象。 1.影响酶活性因素方面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通常有温度和pH。过酸、过碱或高温都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是酶的分子结构并没有受到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仍然可以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2.
一、容易混淆的概念 1.酶:其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数是RNA,而且可以在细胞外发挥作用。其高效性需适宜的条件;其中过酸、过碱及高温可破坏酶的结构使酶失活;而低温一般抑制活性,条件改变活性可以恢复。 2.光合作用:某些生物无叶绿体,但含色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光合作用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自然界其它生物代谢所需的有机物都直接或者间接来自于光合作用(除少数化能合  相似文献   

3.
<正>酶是指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多数情况下是蛋白质。常态下,分子链中各种基团相互吸引,使酶蛋白构象呈稳定的"线团"状,而活性中心就在其线团的凹穴表面。酶活性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且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适当提升温度可以增加酶的活性,但温度过高会破坏基团间的相互吸引,严重时会使酶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失活。大多数酶在6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就会  相似文献   

4.
浅析图像题关键点的生物学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理解曲线图中关键点的生物学含义 ,有助于快速、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克服死记硬背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下面浅析几例供同仁们参考。1 影响酶活性因素方面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通常有温度和 pH值。过酸、过碱或高温都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而使酶失去活性。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 ,但是酶的分子结构没有受到破坏 ,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得到恢复。例 1 ,图 1表示酶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 1( 1 )图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    。( 2 )曲线ab段平缓 ,而ac段急剧下降 ,试分析其原…  相似文献   

5.
采用淀粉琼脂平板法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测得淀粉酶适宜的pH范围是5~8,过酸或过碱均会导致淀粉酶失去活性,从而影响酶促反应.  相似文献   

6.
酶对环境中的pH十分敏感。酶只有在一定的pH范围内才能表现出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失活了。即使在这个有限的pH范围内,酶的活性也会随着环境中的pH的变动而有所不同,在某一pH值下酶的活性最强。最适的pH范围可能很窄,也可能较宽,这取决于不同酶的特性。本课题选择研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不断改进实验方案,探索最佳实验装置,获得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在0.1~600MPa压力和25~45℃温度范围内,压力和温度对胡萝卜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在较低的压力下(﹤396MPa),胡萝卜过氧化物酶的稳定性较常压下高,在506MPa、40℃时则观察不到再生,在600MPa、45℃下,胡萝卜过氧化物酶失活率达91%。但超高压(UHP)对维生素C或蛋白质的失活没有明显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胡萝卜处理中超高压结合轻微的加热处理比在高温下的热处理更容易使过氧化物酶(POD)失活。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几丁质酶活力的方法对来源于不同寄主和采集地的16株玫烟色棒束孢进行筛选,获得活性较高菌株RCEF3304,并对高活力菌株RCEF3304产几丁质酶的pH值、装液量、接种量和温度等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高酶活菌株产酶最适条件:胶体几丁质2%,NaNO33%,Mg2+0.05%,培养基初始pH值6.0,接种量12%,100 mL装液量为10 mL,温度25℃和培养时间36 h;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下,几丁质酶酶活OD值达到0.486,比优化前发酵水平提高了128%。  相似文献   

9.
从云南腾冲热海采回一批高温菌,从中筛选出具有抑菌活性的46#样品,对该样品进行纯化分离,得到产生菌和指示菌;通过对热杆菌素产生的发酵条件研究,发现热杆菌素产生的最适培养温度为60℃,最适初始pH是7.8,而菌体生长最适温度是50℃,最适初始pH是7.0,热杆菌素是在菌体生长到对数期开始产生,与菌体的生长、培养液pH值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从煤矿酸性废水中分离到一株产木聚糖酶青霉,通过酸性液体培养研究了菌体生长对pH的响应及木聚糖酶的产生特征,并测定了木聚糖酶的部分应用性质。结果表明:实验菌株嗜酸,菌丝生长最适pH为2.0,孢子萌发生长适宜pH为3.0—4.0;木聚糖诱导菌体在生长稳定期大量产生木聚糖酶,蛋白胨是菌体产酶的适宜氮源;菌株所产木聚糖酶属于酸性木聚糖酶,反应最适pH3.5、最适温度50℃-55℃,在最适反应条件下保温60min,残余酶活仍接近70%,适用于较强酸性的高温加工环境。  相似文献   

11.
对不同温度、pH、水浴时间下杏鲍菇菌柄中SOD酶比活性及其保留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柄具有较高的SOD活性,25℃下,比活性可达351.4U/mg prot,最适宜保存其活性的pH为7.80,杏鲍菇菌柄中的SOD热稳定性突出,即使在100℃下水浴15min后,其SOD酶活保留率仍然高达74.17%(以25℃时测定活性为100%),具备优良的加工性能,但长时间的高温条件会使SOD酶活性的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木聚糖作为唯一碳源的基础盐培养,在50℃培养条件下,从新乡周围土样及腐殖质中筛选到1株产耐热β-木聚糖酶细菌,初步鉴定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 FLH-2).该菌株在40~55℃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50℃.木聚糖酶粗酶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6.0和65℃;在pH 5.0~9.0及温度30~75℃之间酶活相对稳定,分别处理30 min,相对酶活仍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纯化了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FJL0801糖化酶,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粗酶液经纯化后,较粗酶液纯化了38.42倍,酶活回收率达到17.45%.酶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反应pH值为4.5;在60℃下,保温2 h后,相对酶活42%±2.8%.在pH4.5,60℃下,作用时间在60 min以内,其酶活保存89%±2.56%;其酶学性质符合淀粉糖化工业化过程中对酶的要求,该酶比较适合应用于淀粉糖化工业.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生物课本第二章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的内容中,讲到酶的特性,即具有高效性、多样性和专一性。同时酶的催化性要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温度和pH值对酶的影响主要是引起酶的结构改变。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酶的变性,失去催化能力,实际就是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失去了催化能力。怎样才能直观地演示,使学生看到蛋白质分子的变性过程呢?笔在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设计实验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硫酸铵沉淀法从穿龙薯蓣分离纤溶酶,利用纤维平板法对分离的纤溶酶进行活性鉴定.结果表明从穿龙薯蓣能够分理出具有溶栓活性的纤溶酶,该酶在25~40℃范围内活性相对稳定,最适pH值为3.68,在pH4.0左右仍能保留大部分酶活.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李多酚氧化酶(PPO)的特性,包括不同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抑制剂对PPO活性的影响,以及PPO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李PPO的最适酶促反应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5.5;Km为123mmol/L;Vm为0.522■OD/min;90℃热处理2min可钝化PPO的活性;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为强抑制剂,质量分数为189mg/kg的亚硫酸钠和317mg/kg的抗坏血酸能有效抑制PPO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鳖肝脏蛋白磷酸酶的酶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华鳖肝脏中蛋白质磷酸酶(PP2A)的提取和纯化,进而对PP2A进行了酶学分析,结果表明:PP2A在pH值为6.0~8.0,温度为0℃以下条件下存放相对比较稳定,不容易失活。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pNPP)为底物,测定PP2A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7.0,温度30℃,底物浓度为18~30μmol/mL。  相似文献   

18.
以黄粉虫为材料,采用盐析、亲和柱层析、Sephadex G-100分子筛及DE-52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制得纯化倍数约33倍,回收率为38%,比活力为294.7U/mg的几丁质酶制剂.在此基础上,以胶体几丁质为底物,考察黄粉虫几丁质酶的性质.结果表明:该酶催化水解几丁质的Km值为71.4mg/L;酶的最适pH值是6.0;最适温度为45℃左右;酶在pH 5.0~7.0,45℃以下酶活力稳定性较好.Na+和K+对酶活无影响;Ca2+、Cu2+对酶活起先扬后抑作用;Mn2+、Mg2+、Fe3+、Al3+对该酶活力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群体淬灭酶是一类阻碍细菌间群体感应交流机制的重要物质,可以使信号分子降解或失活,从而阻止群体感应交流,进而破坏微生物多种行为和活动.前期研究中发现Klebsiella sp. Q2是具有群体淬灭能力的细菌,对其进行基因组测序分析后,选取该菌株中一个预测具有群体淬灭功能的基因(命名为kpl D6)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因克隆、异源表达、蛋白纯化、结构预测、活性检测和酶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kpl D6基因全长1 080 bp,编码蛋白质由334个氨基酸组成,相对分子质量37 kDa,理论等电点为5.25,是一种具有TIM-barrel结构的磷酸三酯酶类内酯酶,最适pH为7,最适温度为45℃,Mn2+和Co2+等金属离子可以显著增强该酶活性.这对阐明Q2菌的群体淬灭功能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了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20.
<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有温度和pH,为此我们可以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一、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中要做到"五不宜"1.探究酶的最适温度实验时,不宜选用过氧化氢酶催化H_2O_2的分解,因为过氧化氢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更快。2.探究酶的最适pH实验时,由于酸对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