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9,(35):132-133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德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之首,每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都要积极响应我国提出的"以德树人"教学理念,优化初中生的道德品质。其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便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应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通过以学生为本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学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本文将从科学设计三维目标,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生活德育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丰富学生的德育体验,升华学生的道德品质三个角度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根据心理学研究证明: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着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几种基本心理成分。初中生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在家庭、学校的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与风尚的影响熏陶下,通过与周围的人、事、物发生交互作用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责任感是现代人的标志,”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抓住了德育的核心,是较高层面的道德教育。因为从社会发展和祖国建设上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学生当前的实际状况来看,需要责任感教育;从我国教育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国教育的目标、爱国主义的纲要,人才培养目标的落实;从我校教育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网络道德教育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网络道德教育,是指在局域网或广域网上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这种活动必须围绕现代德育思想、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来开展,它与学校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德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判。网络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反映,一般而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在网络中就会表现出相应的道德品质。网络道德教育的特点主要有:自主性、开放性和多元化。简单地用现有的社会道德去代替网络社会道德是不可想象的,但抛弃既有的社会道德去构筑网络社会道德也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班级德育是在班级中进行的德育。班级德育定位于班主任,班主任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力量,班级是学校德育的基层阵地,也是联结和整合学校德育与其他德育领域的基本节点。班级德育的价值体现在班集体既是学生道德发展的重要环境,同时又是一个道德主体,学生通过在班集体中学习和生活来发展与表现自身的道德品质。班级德育具有集体德育、组织德育、生活德育的特点,其在班集体中,通过班集体来实施。  相似文献   

5.
德育是为一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它必然要以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要把"忠于祖国"放在核心位置上,把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道德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实现德育的科学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为一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它必然要以巩固政权,发展经济,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和目标,要把"忠于祖国"放在核心位置上,把健全人格的培养作为道德目标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育,实现德育的科学化,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活动德育论     
活动德育是相对于说教德育而提出来的,它是指寓德育于活动之中,并以活动为实现德育之基本手段的一种德育形式。活动德育具有动态性、体验性、创造性、开放性和直接性,在影响和培养道德品质、塑造道德人格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现阶段我国学校德育实效的普遍低下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与当今社会文明进步和德育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相悖的。目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为每个人提供了大量的进行判断、选择和行动的机会,大大拓宽了道德实践的领域,这也对学校德育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概观我国学校德育,可以发现在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了德育得以有效推行和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进个体道德意识的形成;二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道德实践;三是营造自然、和谐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自然的状态下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德育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结合到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主动探索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德育,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发展他们的核心素养提供助力,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了德育得以有效推行和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激发学生内在的道德需求,促进个体道德意识的形成;二是引导大学生自主参与道德实践;三是营造自然、和谐的德育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自然的状态下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们通常所说的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我认为幼儿德育应侧重在道德品质方面。幼儿的道德属他律道德,且大多表现为个性品质。广义的个性品质包括情感发展、社会性发展、行为、性格、习惯等。成熟的他律道德是在这些个性品质基础上生长的。所以幼儿德育应以个性品质的教育为起点。近年来,这一新的幼儿教育观念逐渐被大家所认识,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重视对幼儿社会性能力培养的研究。社会性能力的核心是高质量的人际交往,包括与别人成功合作和公平竞争,表示对别人关心,无私地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丁克 《考试周刊》2012,(63):165-165
德育量化考核是对学生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一种约束和养成教育过程,科学的考核指标能引导学生自觉地培养优良的政治思想素质,提高道德水准,使学生有具体明确的德育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外的德育模式多种多样,而体谅模式以道德感染力为核心,以关心学生为主题,提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注重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关心和体谅他人的道德能力,从而颇受学者关注。体谅模式提倡的广泛道德教育、注重道德感染力、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为我国学校德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学德育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将解决人们的实际问题与思想问题有机统一起来,无疑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学德育的效益。在德育目标普适化、道德价值取向多样化和德育内容生活化等趋向的指引下,通过加强人文关怀,重视德育主体参与;积极开展心理疏导、素质拓展等活动,以网络道德教育为突破点,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并举,来提升中学德育的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德育内容是指用来培养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政治思想道德观点、原则和规范体系 ,是用什么样的世界观、道德价值观、道德原则和具体的道德规范来培养年轻一代 [1]。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德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服务于德育目标 ,受制于教育目的、德育任务、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思想品德水平。随着时代的发展 ,德育内容呈丰富性和融合化趋势发展。一、德育内容的丰富性1 从德育内涵看 ,德育是政治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教育。德育具体内容包括以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心内容的思想素质教育 ;以政治方向、立场、原则、路线为主要…  相似文献   

16.
<正>1.德育目标旨向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性发展。人的完整的德性应是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道德意义上的完整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还要通过成就自我影响社会,成就他人,即人的完整的德性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当下学校德育要求学生在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整合性发展,即要全面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使这四个因素相辅相成、和谐全面地发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大学生道德品质存在着令人痛心的问题,特别是在今天网络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道德的重要却日益突出,而且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保卫工作和德育工作的关系是密切的,保卫工作具有重要的德育功能,高校保卫工作者肩负着重要的德育任务。把建构主义与保卫工作中如何进行道德教育联系起来,探讨如何更好地在高校保卫工作中实施道德教育,目的在于让广大高校保卫工作者参考,希望能为我国培养高品质的人才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道德教育观包括3方面内容,道德目标、道德内容和道德方法,道德目标就是教育人成为“君子”。曾国藩德育目标则属于新老儒学的“仁学”伦 ,曾国藩的德育目标还受其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那就是培养出来的人,不仅是“君子”,而且应是“有用的”。曾国藩首德内容包括在政治上爱国、爱民族、在思想上灌输儒学,理学与经世致用思想,在道德品质上崇尚孝、俭、勤等;曾国藩道德教育方法包知修养法,榜样法,说服法等。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是使社会道德内化为公民个人品德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道德教育能够使公民形成对道德品质的信仰并且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而培养一个有什么样道德的人是在进行道德教育之前必须确定下来的德育目标。过去我们总将有道德的人定位为懂道德、守规范的公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这种定位已经无法很好地反映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具备的品质。德育目标应转向培养会进行道德判断,能实施道德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当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认识误区1、德育途径论。该观点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德育的一种途径。诚然,学生道德品质 的形成与某些心理发展水平密切联系,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无论从问题的特质、内容, 还是从产生源上看都不是一类问题。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其发展中伴生的个人问题 ,较少直接涉及与社会规范关联的道德问题。从功能看,心理健康教育应促进整个素质教育 目标的实现,其中包括德育目标的实现,但心理健康教育不应只看作是实现德育目标的途径 ,它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2、心理障碍矫正论。这种观点认为,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