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阎连科的"耙耧系列"小说中对生死、荒诞、自由的全方位书写,明显地体现了西方存在主义的一些特征,但是作为一个一直生长在中国故土上并始终把农民的生存状态作为其终极关怀的阎连科,把东方人所具有的生死观念、泛神论思想及儒家智慧纳入其小说创作中,使得他的小说在具有着两方存在主义因子的同时又打上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烙印,形成了阎连科式的存在主义或曰中国式和东方式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大江健三郎的早期作品<死者的奢华>反映了战后日本青年虚无的一面,是地地道道的萨特存在主义风格的小说.但事实上,从<死者的奢华>开始,大江健三郎的小说已经流露出与萨特存在主义异质的东西.存在主义与战后民主主义的二律背反性,使这篇作品具有了很强的张力,从而使他超越了对萨特的简单模仿,开始了自己的文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小说《辛德勒名单》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托马斯·基尼利的代表作.文章运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指出《辛德勒名单》凸显了存在主义文学的特质,进而从两部分——小说主人公所处的荒诞的处境及其做出的自由选择对《辛德勒名单》进行全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4.
试图以存在主义理论切入张炜的小说,通过对其小说的流浪意识的开掘,不难发现其小说中存在一个内在的"走向边缘--精神守望"的流浪主题.在多种"冲突"(传统与现代道德、人与自然、大众文化与纯文学)的共谋之下"存在"的"焦虑"在所难免.这种极具张力的深层结构彰显出了张炜小说中的存在主义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多丽斯·莱辛是当今世界最负盛名的英国女作家之一,她的五重奏小说系列<暴力的孩子>是一部关于人的生存的作品.小说通过记述主人公玛莎对自由的追寻,对自由、存在、希望、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世界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其主题思想与存在主义思想不谋而合,这一点归因于莱辛的思想倾向与存在主义思想具有交叉之处.  相似文献   

6.
《销毁文件》是当代著名女作家达娜·斯皮奥塔的第二部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塑造了一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还探讨了人类的生存意义,渗透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从存在主义视角分析《销毁文件》中的情节与人物,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这部小说中揭示的人生哲理.  相似文献   

7.
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苦难、荒诞与积极的自我承担精神是存在主义哲学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真切概括。中国当代作家阎连科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无神论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文章将阎连科的小说与萨特、加缪的小说进行比较研究,阐释阎连科小说的存在主义特征,亦即本真的苦难精神和西西弗式的人生困境。  相似文献   

8.
余华20世纪90年代小说表现了对人的日常生活境遇以及人生苦难的关怀,体现了存在主义的审美表征。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存在主义接受的简单性,以余华为代表的"新写实"主义小说无法体现纯粹意义上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9.
安妮塔·布鲁克纳的《陌生人》是她的最新小说,她本人也表达过这可能是她的封笔之作.在资本主义进入中晚期的现代社会,这部小说明显带着对后现代性的凸显和对存在主义的缅怀情绪.本文试图借助后现代性和存在主义的特征,来解读作者对孤独和死亡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黑暗的心>是英国杰出小说家约瑟夫·康拉德的一部极有影响力的作品.评论家们大多从神秘、象征、精神分析和殖民主义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对其荒诞的主题则鲜有涉足.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探讨和关注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况和精神世界.本文以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小说中自然环境、人物以及人际关系和事件描写的分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荒诞;同时指出康拉德在小说中生动地描述他所预见到的现代人荒谬而可怕的生存状态,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人类未来的关切和忧虑.  相似文献   

11.
[流派概述]存在主义小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文坛上影响较大的派别之一,它早在30年代便已出现,后来在加缪与萨特的宣传和介绍下,才在战后真正形成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流派。存在主义小说的思想基础是存在主义哲学,小说作者不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就是信奉存在主义哲学之人。[独门秘笈]存在主义哲学,早期代表人物是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盛行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荒谬的,冷酷的,自然界对动物是残酷的,对人也不会更加慈悲;而人生则是痛苦的,无意义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人的一…  相似文献   

12.
英国作家福尔斯深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其<法国中尉的女人>作为英国后现代元小说的代表作品,其中的存在主义思想备受评论关注.但作品的语言特征如何展现了存在主义思想的认知理据尚无人探究.本文试图借助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探讨文本中关于时间的概念隐喻.本文认为,小说文本中叙述者的用语和人物的语言都蕴含着TIME IS ...  相似文献   

13.
唐彬 《文教资料》2008,(19):40-41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赤裸裸地揭示了战争的荒诞不堪和战争时期人际关系极度异化的困境.本文认为,"荒诞"与"异化"是梅勒在该小说中最集中表现的主题.本文试图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即"荒诞"和"异化"对<裸者与死者>中的主题进行探析.全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萨特存在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对梅勒创作的影响.第二章着重探究<裸者与死者>中"荒诞"这一主题.第三章重点从官兵关系、士兵与士兵之间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分析该小说中人际关系之异化的主题.最后一章根据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联系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探讨出可能的走出"荒诞"与"异化"的困境之路.本文认为,行动是走出"荒诞"的唯一出路,寻找人生存在的真谛才是防止人际关系被异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轩袁祺 《文教资料》2010,(19):18-20
当代新写实女作家方方的创作始终以人的生命和生存为中心。代表作《风景》通过对社会底层狭窄生存空间和传统伦理崩溃的展示,绘制了一幅艰难的生存图景。方方通过作品中人性、亲情的瓦解,呈示了一个令人绝望的荒谬世界。方方致力于从"人"与"他人"、"环境"的复杂关系中,探讨人存在的悲剧性体验。本文通过对方方《风景》的分析,探讨方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因素。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层面——个体生命的虚无与荒谬,自我选择的可能性及需要承担的后果,人和他人、世界之间的关系,指出方方小说的存在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5.
希望与绝望——约瑟夫·赫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是“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哲学、美学解读。文章分两大部分,一部份着力分析小说营造的三种生存环境和人物形象背后的存在主义意蕴,探究存在主义哲学、美学对“黑色幽默”小说的影响。二部份从小说的结构、语言、修辞及小说的整体风格分析探讨“黑色幽默”小说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6.
约瑟夫.海勒虽然不属于存在主义作家,但作为“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家,他深受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小说的主题和人物的行为来解读约瑟夫.海勒的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存在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哲学角度阐述了小说《达洛卫夫人》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哲学之间的联系,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达洛卫夫人自我意识丧失到其恢复这一过程的分析,探索了小说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缪的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现代西方哲学、文学和艺术中的一种普遍的意识,特别表现在存在主义及其以后的荒诞派戏剧和黑色幽默小说中.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也被誉为"荒诞哲学家",他将荒诞以文学形式表现并加以哲理化,荒诞构成了加缪全部哲学文学的基础和主题.本文就加缪的荒诞这一主题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9.
存在主义是20世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哲学流派。它认为世界是荒谬与虚无的。面对这样的世界,人有能力而且应当在对荒谬的抗争中创造自己的意义世界。文章将从存在主义这一视角入手,揭示存在主义主题在海明威小说中的发展轨迹和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20.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奥地利的表现主义小说家弗朗菲·卡夫卡(1883—1924)的《变形记》,是一篇有着浓厚存在主义色彩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是卡夫卡的代表作,在现代派小说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这篇小说写于1912年,是卡夫卡早期的作品,存在主义的基本观点贯穿于该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之中,通过晦涩的象征手法揭示出现代西方社会的某些社会问题,可以说这是一篇“存在主义”小说的经典性作品。现代派文学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论思潮的影响,可以说,现代派文学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现代哲学思潮。其中,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