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简化字.前面说过,凡是《简化字总表》收录的简化字都是规范汉字.例如"书"、"笔"、"万"都是规范汉字,"害"、"肇"、"萬"是前三个字的繁体,属于不规范汉字,不再使用(翻印出版古籍、文物古迹、书法艺术作品除外).从1956年国家公布《汉字简化方案》起,汉字简化工作一直在进行着,到1964年以《简化字总表》的形式,将几批简化字加以归纳整理,发表出来.1986年又将《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并在《说明》中说:原《简化字总表》中的个别字,作了调整."叠"、"覆"、"像"、"囉",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因此,在第一表中删去了"迭[叠]"、"象[像]","复"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覆].在第二表"罗"字字头下删去繁体字[囉],"囉"依简化偏旁"罗"类推简化为"啰"."瞭"字读"liǎ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在学习《简化字总表》时,应当注意这5个字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编辑和作者都要学会使用规范汉字,也要学会鉴别不规范汉字.什么是规范汉字?什么是不规范汉字?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先说规范汉字.《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指出:“所称的规范汉字,主要是指1986年10月根据国务院批示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所收录的简化字;1988年3月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收录的汉字.”《简化字总表》分作三个表,共收录2235个简化字,其中第一表收录不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350个,第二表收录可作简化偏旁用的简化字132个和简化偏旁14个,第三表收录应用第二表所列简化字和简化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1753个.这两千多个简化字,都是由国家主管部门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严格审定后确定下来的.  相似文献   

3.
科技期刊汉语刊名使用有些混乱,绝大部分刊名使用正确,也有少部分期刊使用不规范汉字。目前主要是把繁体字乱用,繁体字早已被确定为不规范字,而少部分科技期刊中有刊名全使用繁体字的,有繁简体混用的,也有手写繁简体写错的。笔对农林水部分期刊的刊名作了调查,在230种期刊中有33种不规范,如全繁体刊名的《大学图书馆学报》刊名内学、图、书、馆、学、报为繁体;  相似文献   

4.
善待简化字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种试图"废除汉字简化字,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呼声"似乎鼓吹得有些过分热络,一些人居然提出要在"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现代汉字正字法?一种文字如何确定并推行它的规范字形叫正字法。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现代汉字正字法可以概括为:写规范字,不写非规范字;首先不写错别字,错别字是不规范字。现阶段,规范字指的是:《简化字总表》里的简化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里的选用字;《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里的新字形。非规范字指的是:已经简化了的繁体字;已经淘汰了的  相似文献   

6.
所谓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规范数量。自古至今汉语书面语有两种文体,就是文言文和白话文,这两种文体用到的字有同有异。文言文和白话文都要使用的,如"人""出""远";只用于记录文言文的,如"缧""赇";只用于白话文的,如"哆""嗦"。在古代,传世的经典,如典谟训诰等,都只能使用正统文言文;而流行民间的各种俗文学、各种实务文件,如契约、药方、账簿等多用白话文。正统文言文占据书面语的支配地位,各种白话文不登大雅  相似文献   

7.
定形,就是确定现代汉字的规范字形。新中国建立之初,汉字字形十分混乱,经过简化和整理,建立了新的规范字形。1.简化汉字1956年1月31日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方案》,收515个简化字和54个简化偏旁。1964年编辑出版《简化字总表》收简化字2236字,1986年10月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收简化字2235字,这是现阶段国家推行简化字的总结。至此,简化字的推行取得很大的成绩。第一是减少了笔画数目;第  相似文献   

8.
所谓定音,就是确定每个汉字的规范读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规范汉字的读音当然也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是没有疑问的。不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是就整个语音系统说的,具体到每个汉字的读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每个字要怎么读,主要依靠历史的传承,而不是人们可以任意决定的。就定音来说,主要解决异读词的规范读音问题,异读词的读音问题解决了,同时也就解决了异读字的读音问题。汉语中的异  相似文献   

9.
新任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嘉璐教授1月20日约请一些专家,谈了他对当前语文工作的一些看法,主要有: 一、简化汉字不能退缩。他说,汉字的发展趋势总的是由繁到简。已公布使用的2300多个简化字必须坚持。台湾有人说,他们用的繁体字是“正字”,这种说法不对,我们现在用的简化字,有不少和古老的甲骨文、钟鼎文一样。因为那时复杂了不便于刻铸。像“从”字,今天的简化字和甲文相同。“云”字最早的本字并不带雨。后来的“后”字,也古已有之,中间才变成双立人的繁体字。台湾近年来在计算机字库里收了400个简化字。台湾的“台”就用简化字,因为用繁体打出来成一黑方块。台湾的“湾”字,许多台湾人写了简化字。据测验,我国推行简化字,使小学生掌握阅读《水浒》的能力缩短了两年,如果按8亿人学过简化字计算,等于节约16亿人年,这是多么大的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报刊激光照排新技术的普及,汉字的录入方式也不断增多。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提炼,字的组成有严格的规范,人们对它的结构都比较熟悉,目前各报刊大多采用全角五笔字型输入法录入汉字稿件。据介绍,经过五笔字型输入法培训的录入员,每分钟可录入160多个汉字。 五笔字型输入法录入汉字的速度取决于汉字的书写工整规范。因为五笔字型输入法基于汉字结构的基本笔画,在汉字结构中相对不变的部分称为字根,输入微机时由前三个字根和最后一个字根组成一个编码,输入这个编码即成一个字。如“渴”字,只要输入前三个字根氵日勹和最后一个字根L,摁下IJQN四键,屏幕上就会显出一个“渴”字。因此,正确找出字根是录入成功及快慢的关键。记者、编辑和通讯员写稿时应按规范书写汉字,要笔画工整清晰。时下有些文稿字迹很潦草,让人难以辨清字的结构。不但影响到录入人员的正常录入,编辑见了也头痛,数千字的长文,如要重抄一遍,实在是件苦差事。因此,强调作者为文把字写得工整些,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我们看报纸,首先看到的就是报头。别看报头只有三五个字,多则七八个字,但其中也有不少学问。纵观报头文字,或行书,或楷体,或黑体;题写报头的人,有书法家,有领导同志,也有用电脑打出来的文字。但不管哪种字体,也不管何人所写,文字要规范、正确,这是原则问题。我们平常看报纸时,发现有许多报头题写得较混乱、不规范。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一种是生造字,比如将“開发报”写成“開发报”,这里的“開”,既不是简化字,又不是繁体字,而是硬编造出来的文字。这正如饭馆里小黑板上写的菜谱,将“白菜”写成“白(艹才)”那样不伦不类。倘若把报纸的报头也降格为饭馆里菜谱那样的层次,实在有损于报纸的声誉。第二种是用繁体字。在不规范的报头中,繁体字的报头占绝大多数。第三种是繁简杂陈,同一个报头中既有简化字,又有繁体字。比如《侨报》,“侨”为简化字,“报”为繁体字,也有点非驴非马。新闻出版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7月7日颁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的第五条指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头(名)、刊名、封皮……等用字,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此规定下发后,有的报社  相似文献   

12.
汉字的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虽然有其自身历史传承积淀上的内涵与价值,但同时也给我们今天如何确定汉字标准和规范使用汉字带来了诸多问题。为此,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在1986年新版《简化汉字总表》颁布后,于1988年3月25日又发布了《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将包括传承字、简化字在内的7 000字列为规范使用的汉字字头,严格限定了字词间的对应关系与交叉关系。当然,这里所谓的规范并不等于国家标准,这7 000个字头只相当于汉字国家标准所含20 902个汉字字形中的一小部分。到目前为止,根据国际标准(ISO-1…  相似文献   

13.
在《简化字总表》中,“几[幾]”是一对“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也就是说,繁体字版中带“幾”的字,都可直接转换成“几”,所以,在一般的简化字版的图书中,确实看不到“幾”的踪影,但有时候也会奇怪地发现“幾”字,如简化字版的1999年缩印本(音序)《辞海》。  相似文献   

14.
善待简化字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种试图“废除汉字简化字,恢复使用繁体字”的“呼声”似乎鼓吹得有些过分热络,一些人居然提出要在“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  相似文献   

15.
鲙(kuǎi")鱠"是"膾"(即脍)的异体字。"鱠"被列入《简化字总表》时类推简化为"鲙"。"鲙"可组成"鲙鱼"。翦(jiǎn")翦"原是"剪"的异体字,收入《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后成为规范字。"翦"同"剪";  相似文献   

16.
汉字有3000多年的历史。中国汉字将近6万个,书写现代汉字7000个,其中包括《现代汉语常用字表》所收的3500个。汉字字数多,结构复杂,字形与读音联系不紧密,给使用者带来很多困难,造成很多混乱。因此,1986年1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方针,以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使语言文字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可是,目前乱造简化字、滥用繁体字的现象特别严重。为了使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使用汉字规范化、标准化,消除用字不规范、不标准的现象,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92年7月7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使用规范汉字,而不能使用不规范汉字。  相似文献   

17.
出版物要使用规范汉字,消除用字混乱的现象,国家有关部门早已作出规定,在1992年8月1日就正式公布施行了。一般来说,那些不规范汉字出现在报刊文章中还能引起注意,而摄入新闻照片中的不规范汉字往往被忽视。这里略举几例:人民日报1999年4月28日12版的一幅照...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繁体字作为古代汉语的一种遗迹,在悠久源远的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且现如今在我国的台、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中仍然使用着。然而,在中国,国家行政部门对于繁体字的使用却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规定不能使用。凡是文字一律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不能使用繁体字。对于确需使用的,也仅限于国家主要领导人,并且要逐步地限制使用。  相似文献   

19.
汉字误读 错用辨析若谷象、像“象”、“像”二字,自从“像”简化为“象”后,就发生了使用上的混乱。1986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像”恢复原字原义,“象”不再...  相似文献   

20.
堵住不规范汉字的两个来源●王宝贵请看笔者从全国公开出版物上拍摄的照片。1.《书摘》《中外书摘》刊名中的“书”,都是国家明令废除的繁体字。2.《传奇传记》四个字,只有一个“奇”字是规范的汉字。3.《中国新一代》杂志中的两篇文章的细圆体标题《欢迎您加入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