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国内专利诉讼司法实践表明,在越来越多的侵权诉讼中,对于被告而言,除了从证明侵权行为不存在的角度提出抗辩之外,还可以使用一种特殊的抗辩,即提出宣告原告专利无效的请求.实践中,专利侵权诉讼案件伴随着一起专利权的无效宣告程序而被被告用来作为与专利权人进行抗衡的特殊武器.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国内网络销售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是否将其定性为信息网络侵权行为、如何认定侵权行为地有不同解释,而地域管辖法院的选择对于原被告双方的诉讼流程和裁判结果有一定影响,故而对网络销售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地域管辖亟待统一规定。笔者拟从一个实际代理案例展开,对网络销售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地域管辖法院的选择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实务观点。  相似文献   

3.
提交专利申请之后的后续程序包括:专利申请文件的实质性审查、对驳回专利申请的复审、专利权的无效宣告和专利侵权诉讼.一般而言,在专利权人就专利侵权行为人的侵权行为提起专利侵权诉讼之后,专利侵权行为人通常会对被诉侵权的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  相似文献   

4.
侵犯外观设计专利权的行为有哪些?法院对这些行为又是如何认定的?被告在侵权诉讼中又能以哪些理由提出抗辩?这些都是众多企业和个人在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诉讼中普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军荣 《科研管理》2018,39(11):116-121
专利侵权诉讼中由于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原告在证明经济损失、被告可得利润方面往往无法充分举证,因而法院酌定赔偿是专利侵权损害赔偿的常见形式。本文以行为主义为理论视角,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198份判决进行了实证研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专利技术复杂度、被告经济实力等非法定事实是影响法官裁判的重要因素。这是法行为学在专利侵权领域中对法教义学的一个挑战,揭示了专利侵权司法裁判的法官决策过程,对专利申请和诉讼的管理和行为决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一)证据保全认定专利侵权行为的存在是审哩专利侵权纠纷案件最复杂的关键一环,而专利侵权的认定离不开证@。专利侵权案件的证据有其独到传点。一是技术性较强,这是由专刊内容的技术性、专业性所决定的。二是物证在侵权证据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专利侵权案件中,原告为证明被告确实未经其许可而利用了自己的专利技术,最常见的主要证据就是被告的产品,当然有时也包括专利权人将该产品与自己的权利要求相比较所作的技术鉴定。三是证据的取得难度较大,这与专利侵权专业性强、隐蔽程度高有关。基于此,有必要采用/取有力措施保障证…  相似文献   

7.
漆苏 《科学学研究》2013,31(8):1191-1197
 以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专利侵权诉讼风险为研究对象,将企业专利侵权纠纷划分为默认、协商、诉讼和禁止四阶段,构建了企业专利纠纷发展动态模型。通过对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专利侵权案件实证研究,证明当两家企业处于同一、相似技术领域,发生专利侵权诉讼的可能性增加;伴随企业雇员增加、模扩大,企业之间发生专利侵权诉讼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而主要作为被告的中资企业, R&D投入增强可能提升专利侵权诉讼发生的概率。提醒企业开展专利清查和专利侵权诉讼预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专利侵权诉讼也呈现出高发趋势。很多方法专利侵权案件中,被告的行为是否构成对专利方法的"使用"往往成为案件的争议点所在。本文针对方法专利侵权中的"使用",首先结合相关案例介绍当前对于"使用"的通常理解,并指出此种理解的问题所在;其次,从语言学的角度,阐述"使用"不应被局限为仅是"执行";最后,结合专利权的法律属性以及民法的权利理论,论述"将方法复制、应用于硬件产品"上也属于"使用其专利方法"的一种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专利数量的不断增多,企业卷入专利侵权诉讼的风险也在不断提高。基于信号理论,提出专利侵权诉讼对上市企业公告日股票价格和未来市值的影响机制,以及分析师关注的调节作用,并运用2012—2018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1)专利侵权诉讼对原告企业的公告日股票价格具有正向显著影响,未来市值具有负面影响;(2)专利侵权诉讼对被告企业公告日股票价格和未来市值的影响均不显著;(3)随着分析师关注的增加,专利侵权诉讼对原告企业公告日股票价格的正向影响减小,对被告企业公告日股票价格的负向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专利侵权案件逐年高速增长,频繁的专利侵权诉讼会对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针对专利诉讼风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分析了专利司法保护制度下的企业专利诉讼决策行为,然后建立了专利诉讼风险分析模型,以侵权人败诉率、赔偿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对我国专利诉讼风险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专利类型、权利要求数、原告的类别、案件的审级等变量对侵权人败诉率有显著影响。专利类型、侵权行为数量、请求赔偿额、诉讼地区、诉讼年份变量对赔偿额有显著影响。提出了基于专利诉讼风险分析的企业专利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专利侵权滥诉,是指专利权人在明知或者应知其所拥有的专利权并不真正具备专利性,而只是在形式上合法的假性专利权的前提下,仍然向法院起诉未经其许可而使用该专利技术者侵犯其专利权的滥用权利行为。专利权人明知其假性专利权而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是恶意诉讼行为;专利权人在应知而不知其假性专利权的情况下进行的专利侵权诉讼属於过失诉讼行为。假性专利的恶意诉讼行为和过失诉讼行为都是专利侵权滥诉行为,专利侵权滥诉是滥用专利权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权利用尽抗辩是专利侵权诉讼中被告可以主张的一项抗辩制度。根据中国的有关司法实践,权利用尽抗辩成立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权利用尽抗辩需由被告主动进行提出;被控侵权产品需来源于专利权人或其合法被许可人;被控侵权产品已经通过"售出"转移出去,且权利人已经得到对价;买受人对售出的专利产品的处置方式包括"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  相似文献   

13.
2006年2月,日本三共株式会社(专利权人)以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在新药注册申请过程中使用了其专利方法,构成专利侵权行为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被告停止侵权和赔偿损失。2006年12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为新药注册审批目的使用他人专利,不构成专利侵权。该判决为这一长期有争议的问  相似文献   

14.
专利侵权诉讼风险是每个从事具有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都可能面临的一种威胁,然而由于专利权的特殊性以及专利技术的复杂性,很多企业在侵权时往往处于不知情状态,遭遇专利侵权诉讼时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本文基于行为法经济学系统解读企业可能遭遇的专利侵权诉讼的发生原因,期望能够给予国家和企业制订全面专利侵权预警策略以有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5.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第20号指导案例涉及对临时保护期内获得的产品是否应给予其在专利授权后的实施行为权利用尽的待遇。对此问题判旨指出:专利临时保护期内制造、销售、进口被诉专利侵权的产品,其后续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该产品的行为亦不构成侵权。不同于先用权的立法宗旨,对于临时保护期内生产的产品设置授权后的权利用尽可能导致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因此,应当更为审慎地评估第20号指导案例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专利保护范围是由权利要求界定的。在申请专利的时候,申请人应当将自己要求保护的发明点记载于权利要求书中,而在发生侵权纠纷的时候,法院也会依据权利要求界定专利保护的范围,进而认定被控侵权的产品或者方法是否侵犯了原告的专利。在"岛野诉日聘"一案中,原告专利的技术特征主要有两个,自行车后支架的延伸部分,以及将换挡器安装于延伸部分之上。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均认为,被告虽然生产和销售了类似于换挡器的"后拨链器",但没有将"后拨链器"安装于自行车后支架上,因而没有侵犯原告的专利权。但最高人民法院则认为,被告生产和销售的"后拨链器",其唯一的用途就是安装在自行车后支架上,因而认定被告侵犯了原告的专利权。认定某一零部件的唯一或者主要用途是侵权性使用,进而认定被告侵权,是本判决的突出亮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一篇新闻中报道的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侵犯WCDMA标准必要专利案为引子,引出一种观点:原告的专利纳入标准,被告的产品符合或应当符合该标准,则必然侵犯了原告纳入该标准的专利权.如果法院认同该观点,则可以径行作出判决,并将大大减轻原告的举证责任,降低了证明标准.结合国内外几起典型的案例分析专利侵权诉讼案件涉及标准时的举证责任的情况,得出以下两个观点:①不应简单的以被控产品符合标准,专利纳入标准而直接推定产品构成对专利权的侵犯;②当被控侵权产品落入标准的范围,同时标准落入专利权的范围时,才可以推定被控侵权产品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三、专利侵投诉讼 1.专利侵权的处理机关专利权受到侵犯时,专利权人应首先对侵犯^的“侵权”行为进行分析,准确判断侵权人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因为一旦判断失误,以至最后诉讼结果侵权行为并不成立时,专利权人将要赔偿对方因此而受到的损失。如果认定侵权人确实侵犯自己的专利权,可以首先与侵权人直接联系.告知对方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要求进一步商谈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蒋金友 《今日科苑》2010,(12):150-150
国有企业在应对专利侵权诉讼时,可以行使如下抗辩权:审查原告是否具备诉讼主体资格以及受诉人民法院是否有权管辖,以专利的有效性进行抗辩,以申请宣告专利权无效进行抗辩,诉讼时效抗辩等方面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专利从属权利要求具有提高授权审查效率、提升专利披露质量、对侵犯专利权利要求和挑战有效性进行套期保值、明确本发明核心和商业实施例等功效,指出从属权利要求在专利侵权诉讼中对明确侵权行为与损害因果关系、判断侵权人主观恶意程度、决定专利侵权禁令救济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价值。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基于从属权利要求的专利侵权救济连续统一体模型,改变当前全有全无二元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