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以教材为中介的认识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学生的知识获得就必须借助于自身活动来实现,只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条件,让他们经历一个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发展智能。本文就这方面问题谈三点做法和想法。一、提倡独立思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大纲》中指出:“引导学生从大量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学生只有获得规律性的知识,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摘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力。重视结果,重视结论,让学生背“标准答案”,实际上,学生的学习往往经历(具体)感知——(抽象)概括——(实际)应用这样一个认识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忽略的.——因而,有意见认为,压缩或省略学生的思维过程,直接得出结论或背前人提供的答案,这种舍本求末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是不可能培养起来的。即使学生花了很长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成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不可量化的“长效”。(源自《教育发展研究》2002.1,《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全新挑战》李建平)  相似文献   

3.
投影以它独特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具体事物,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是,倘若一味以“化抽象为形象”去迎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却又束缚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投影教学有“抽象——形象——抽象”的“否定之否定”的认识功能,而概念教学是以“具体——抽象”的过程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本人认为将两者重叠比较,得到“抽象——形象(具体)——抽象”的过程,可以发现其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这个过渡阶段,教者必须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挖掘教材本身所孕含的逻辑性,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地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实践证明。运用观察——类推——归纳的教学程序,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抽象概括的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下面就“除法的商不变性质”谈谈自己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做法和体会。一、观察  相似文献   

5.
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必须借助于头脑中形成的有关事物的表象,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遵循“感知——表象——概念及概念系统”这样一个认识发展过程。因此,表象成为认识活动中由感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介环节,在具体向抽象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那么,怎样根据表象在认识活动中的特点和作用,搞好概念教学呢?笔者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这一描述,明确了小学数学的内涵,即数学是一种过程。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知识与技能部分的目标阐述中反复用了这样的句式:“经历……过程,掌握……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首次把“经历”这一过程性动词纳入了数学学习目标,这对于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了的知识技能目标定位在”知道”、“理解”、“掌握”和“运用”的认识带来了震撼性的冲击:新课程必须重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经历过程”。  相似文献   

7.
适境 适时 适速 适度──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抽象概括平罗县向前小学张宗喜小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要经历一个“具体形象一典型表象一本质抽象”的复杂认识心理活动过程,即要经历把外部形象的感知材料经过头脑的思维加工,转化为内部心理的认识过程。这一“内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8.
1 教学过程的组成具有明显的系统工程特征  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认识、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及自然科学规律的过程。它是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 ,是教师引导学生从不知到知、从少知到多知的认识过程 ,因而它应该遵循认识过程的规律 ,即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 ,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认识过程 ;同时 ,学生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 ,必须调动学生在这一认识过程中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所以 ,“教”与“学”是整个过程中最主要、最活跃、联系最紧密地两个因素。其主要特点在于 :(1 )学生的认识主要是学习人类长期积累…  相似文献   

9.
<正>化学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主要构成之一,是化学教学中最关键、最中心的内容。化学概念是在提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合成的过程中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化学现象的基本属性。概念的形成是通过实验、观察以及对物质现象的分析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离开化学概念,学生就不能从本质上把握物质的属性,也就不能真正掌握物质变化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性。教学中必须要根据概念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把握物  相似文献   

10.
抽象性、概括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因此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中的“发现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独立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证明”这么一个认识过程,它自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下面结合幂函数图像教学,谈谈“发现法”的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熟悉图像的位置关系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同一…  相似文献   

11.
指导学生认识自然事物,本质上是认识活动,而认识活动所经历的过程,可概括为以下三点:一是收集材料;二是整理、研究材料;三是通过思维加工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间接与概括的认识。要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就必须精心组织学生在运用材料的探究活动中经历上述过程。一...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中,对6~10各数的认识是按照“主题图——点子图——抽象出数”的顺序进行编排的。这种编排体现了小学生“直观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括”的认知规律,而点子图在学生思维由直观提升到抽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接受新知识,必须要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几年来,我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规律,紧密结合教学实际,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教学中逐步形成了"感知—探究—概括—深化"四个教学环节,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五年级下册"质数与合数"一节课为例,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设计“要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说明进行小学数学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时,教师要重视和加强抽象概括过程的教学,强化对学生抽象概括的引导,不仅使之深刻理解和正确掌握数学概念与原理的结果,而且要有意识地渗透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让学生真切体验数学问题,经历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抽象概括过程,提升他们的思维品格,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觉思维是凭事物的形象或表象进行的”、“是用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它总是以熟悉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可能实现跃进和取得捷径.有位心理学家说过,获得“直觉”的过程,必须经历一个纯表面的理解期,然后逐步理解、提高、深化.显然,重  相似文献   

16.
张艳超 《广西教育》2011,(34):60-60
儿童运用学具学习知识的过程,起初是获得感知和表象,而后是摆脱学具,依靠内部语言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对概念的初步认识,这一逐渐“内化”的过程,使学生从直觉动作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既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7.
训练是教学过程中学生实践的重要形式。教学中要强化学生对“双基”的理解和掌握,使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通过训练。对初中生来说,做练习题是训练的主要形式和内容。因此,课堂练习题的设计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学生认识新知,是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心理发展过程。在不同的认识阶段,只有解答与该阶段相一致的练习题,才能创造出“最近发展区”,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共振,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因此,探讨最概括、最适用、最本质的课堂习题,已成为广大化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共同…  相似文献   

18.
进入高年级的学生,学习经验倾向于更符号化和言语化,思维已经开始进入抽象思维的水平,有指导的探索发现便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因此,教学时可以适当地改变教材的编写思路,采用“猜想——验证——概括——应用”引导学生探索学习,可以使之经历知识生成过程,获取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下面以《找质数》的教学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以哲学思想分析实验教学目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教学的目的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加深学生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丰富和发展理论知识;二是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三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创新的精神。总之,实验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整体上有一个提高。这一过程正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指导思想本课的概念性和逻辑性都很强,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经历从操作感知,建立表象到抽象概括,发现规律,最后解决实际问题的认识过程,从而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提高智能。教学过程一、实物操作,进行感知让学生摆弄三种长方体木条: 红色绿色黄色说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黄色木条是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