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物质资助"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为主体的、多元化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政府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工作中发挥了主导作用.高校要积极探索政策资助、心理资助、精神资助和能力资助的途径,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非物质资助"工作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把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去学习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不断完善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逐步拓宽受助群体的覆盖面,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相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3.
为帮助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师范生免费教育、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但是,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在发挥巨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排斥理论作为研究社会发展存在问题的最新成果,对研究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通过对社会排斥理论的阐述,分析困难学生就业排斥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提出问题解决对策,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和关心困难学生就业问题,在政策引领、就业指导和个人帮扶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努力摆脱社会排斥阴影。  相似文献   

5.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关系到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当前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导致部分贫困学生不能得到及时资助而引发一系列高校贫困生问题.新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从国家奖学金制度、助学金制度、助学贷款政策以及工作要求等方面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上得起大学、接受高等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我们切实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杨 《河南教育》2014,(8):38-39
当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助学政策,并与高校共同致力于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实困境。然而,现今的资助体系依然存在协调机制不全、社会基金薄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存在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在现有资助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他助—自助—助他"的资助体系,实现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的资助工作目标,并为后续教育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加强.但是,在助困资源并不富足的条件下,如何实现公平分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的效率成为关注的焦点.困难认定的制度缺陷、资源分配中的"条件含糊"等成为影响资助公平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完善困难认定制度、加强高校助困工作人员队伍建设、优化助困资源分配并体现"公平为先,兼顾效率"原则是实现资助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霍绍听 《河南教育》2007,(10):23-23
自今年秋季开始,国家实施了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力度。同时,国家有关部门接连下发了几个配套实施办法,对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和各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国家从政策上、制度上根本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问题,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寒门学子的关心和爱护.  相似文献   

9.
2007年秋季学期开学。新资助政策体系在高校全面施行。对于切实解决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但新资助政策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某些监督机制不健全、高校在新资助政策中角色定位模糊、社会参与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力量薄弱等问题,必须进一步完善我国高校新资助政策体系。完善资助工作机制,明确和强化高校在新资助政策体系中的权责,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建立多渠道的社会资助网络。  相似文献   

10.
杨艳 《教书育人》2012,(18):10-11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一个特殊群体,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当前我国高校逐步形成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并举的资助体系。在该体系中,仅有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属于有偿资助,其他均为无偿资助。在这种资助模式的影响下,不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现了"等、靠、要"思想,出现了感恩、自立、自强意识缺乏等倾向,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资助体系作用发挥的有效性,也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