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无面值邮票     
柳承美 《中国集邮》2001,20(10):19-19
面值,是邮票的三大要素之一。但是,有的邮票没有印邮资面值,而印有邮件种类名称或代表特定面值的字母(或字),这些邮票都被人们称之为无面值邮票。如集邮十分熟悉的我国区票中的珍邮——“稿”字邮票,就属于无面值邮票。  相似文献   

2.
2006年的JT邮票,给人总的印象是印刷靓丽,色彩丰富,迎合时尚,符合欣赏习惯。但,如何进一步在“质”字上多下工夫,提高这一小型艺术品的艺术档次,还任重道远。掌握“邮票画”的固有特点,并非一蹴而就。即使画稿完美,“浓缩”到小小方寸,也会出现不尽人意的低谷。《集邮》杂志獬曾登载了邮票设计工作者王虎鸣的访谈文章。他不无感慨地说,“中国邮票中的精品仍然不多,尤其在人物题材邮票方面,还超越不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发行过的人物邮票”,“中国邮票要走的路还很长”。王虎鸣的这番话是真话实话,是作为设计了87套邮票的专业工作者在大量实践之后的理性认识。因为集邮者对邮票设计的要求也不仅仅满足于贴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今年8月20日将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四)邮票,其中便有“苏颂”。苏颂字子容,谥正简,宋天禧四年(1020年)生于同安。《丹阳县志)):“苏颂字子容,泉州同安人”。《泉州府志》:“苏颂字子容,同安人,绅子”。同安历史上曾隶属泉州府,泉州将举办这套邮票首发式,故“苏颂”邮票的原地会被人误认为在泉州。  相似文献   

4.
“史无前例”时期,自我“革命”掉此前收藏的清代和民国邮票,仅留存一些解放区和新中国邮票。1984年,在整理邮票时,发现一枚民国印花税票加盖改作金圆邮票复加盖改作“人民邮致暂作”的邮票,但在所有的邮票目录上都查找无着。经过研究,认定它是一枚未见经传的邮票,1985年写就论文,于当年全国集邮联在黄山举办的解放区邮票学术讨论会上宣读,并附图公开发表,后来,此票即由区票目录作为“太湖加盖”的第9种加以收载。  相似文献   

5.
杨耀增 《集邮博览》2001,(11):30-31
1950年11月间,我和黎震寰合编《新中国邮票手册》。本来打算编写一部图并茂的《新中国邮票图鉴》。这个动议在《新中国邮票手册》的“例言”里.即已阐明,“例言”提到:“敬祈海内先进同好,绳其得失,正其缺谬,俾再版时分别订正,并作编篡《新中国邮票图鉴》之参考”。同时在《手册》的扉页也刊登了全版面的“出版预告”,原计划于1951年春节出书。  相似文献   

6.
甄屏帆 《上海集邮》2006,(11):32-32
《世界化遗产邮票鉴赏大图典》(薛大德编,重庆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第395页介绍美国的世界化遗产“蒙蒂塞洛”和“弗吉尼亚大学”,选用的邮票字标注有误(图1)。  相似文献   

7.
澳门邮电局于2000年3月23日发行《澳门艺术——中国书法》邮票全套4种,四方连连印,面值均为3元。另有小型张,面值8元。 邮票图案分别以澳门4位书法家的不同书法单字作品,组成“中国书法”的主题。行书“中”字为史披云所  相似文献   

8.
1980年J59《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小版张的发行,开创了我国“小版张印刷”邮票的先河。在《集邮》杂志1997年第9期的新邮预报中,《黄山》、《天坛》两套邮票均注明“为小版张印刷”。同是小版张印刷,《黄山》是小版张,《天坛》却是一般小型邮局全张。这说明,“小版张”一定是“小版张印刷”邮票,但“小版张印刷”邮票却不一定是“小版张”。本就是对这种“小版张印刷”邮票进行探讨分类。  相似文献   

9.
灵蛇飞舞辞岁去,骏马踏青迎春来,“壬午大占”邮票(2002-1-2,图1)横空出世。此票在第二轮生肖邮票的字票中,即合“三年一变”的框架,又独出心裁。红色将楷体马字映衬得突出雄健,白色背景衬以浅肉色书法马字,仍用书法字典形式设计,巧妙地将各种书体的马字绘成一幅方寸“群骏图”,其出典可参见《中国书法人字典》(图2)。  相似文献   

10.
扬舟 《上海集邮》2006,(5):23-24
1981年5月后,圭亚那发行了大量的改值加字邮票,在原面值上打叉或涂黑圈,加盖面值和题材文字,衍生为许多加盖票品种。这一现象直到 1990年才止步,致使圭亚那这一阶段的邮票发行史陡增复杂,更把普通集邮者搞得眼花缭乱。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正逢这一阶段,圭亚那邮政为此做足“改值加字”的文章, 成为奥运专题邮票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的1998年8月26日,随着《三国演义》(五)“空城计”小型张的面世,我国邮票发行史上历时整20年的“四大古典学名”邮票的发行正式宣告结束,它们与我国在1983年和1984年发行的中国古典戏曲《西厢记》和《牡丹亭》一起,被集邮界合称为“四二曲”邮票,堪称20世纪中国邮票史上的浩大工程。  相似文献   

12.
黄山 《上海集邮》2003,(4):24-27
自从1840年世界第一种邮票“黑便士”诞生以来,邮票的形式已有很多变化。最早的变革要算齿孔的出现,在邮票四周打上齿孔,使大张邮票的分离变得容易.从此也使邮票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带齿边的小纸片。印刷技术的进步是使邮票改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使邮票的画面精致逼真。绚丽多彩,不但是一枚邮资凭证,同时也成为一件袖珍艺术品,吸引许多集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集邮》2001,(11):5-5
据日前《中国集邮报》消息,国家邮政局2002年将对纪特邮票的结算、计划分配和销售方式进行重大改革。消息披露:2002年邮票版式全部为16至20枚的小型版式,雕刻版邮票将增加到5套。本刊于“国庆”、“中秋”双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10月8日举办了又一次“集邮茶座”,就2001年邮票版式的特点以及建议进行了议论。  相似文献   

14.
邮票的图案名称,称为“图名”或“图题”。新中国邮票的图名曾多次出现失误。自1957年出版《中华  相似文献   

15.
邮票的齿孔     
所谓邮票的齿孔,即各枚邮票撕开后,邮票边缘凸出的部分称为“齿”,凹进去的部分称为“孔”,合起来称为“齿孔”。1840年5月,“黑便士”邮票面世时,邮票是没有齿孔的。出售邮票时只能用剪刀或用刀将邮票剪开或裁开。1854年1月,英国首先正式发行了打有齿孔的邮票,使邮票可以方便地撕开。可见,齿孔是为了方便邮票使用而诞生的。但是,由于齿孔的形状、齿与齿(或孔与孔)之间的距离等不相同,齿孔很快就成为集邮研究邮票的重要内容之一了。齿孔的形状一般是圆形的(见图1),但不是惟一的。齿孔的形状种类很多,如点线齿、直线齿、斜形齿、方孔齿等。齿孔也有疏有密,为了表达各种邮票的齿孔情况,统一用“齿孔度数”来表示,即在20毫米的长度内有多少个齿和孔的数量来表示。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28日,澳门发行《岁次壬午》(马年)邮票(S025)和小型张(B026)各1种,这是澳门第2轮生肖邮票的第7套。邮票画面为马的面部,小型张画面为骏马的头、颈部,背景为具有民族特色的花饰图案,邮票左上角印有篆刻“马”字,与往年生肖邮票图案形成系列。 新邮纪念邮戳(C089)图与小型张画面相同。  相似文献   

17.
1.国家邮政局首次发行以年份和“特”字为首编号的系列邮票——2000特1《港澳回归世纪盛事》加字金箔小型张(1月1日)。 2.国家邮政局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成立。 3.我国开始发行传统民间节日系列邮票——2000-2《春节》,首次使用新型防伪油墨——核加密荧光双重防伪邮票专用油墨,并再次发行图案、面值、刷色相同而枚数不同的全张邮票(1月29日)。  相似文献   

18.
作者比较了国内外目录对永宁加盖上框“国币”邮票发行日期、全套种数、名称的记载。1947年与1988年中、英文版《马氏国邮图鉴》只标“1946年”发行;1994年邮电版《中华世界邮票目录·亚洲卷》、1995年《吉本斯》、1996年《中国集邮大辞典》都标“1946年1-12月”;Williams《中国国币邮票》、1992年  相似文献   

19.
“集邮从娃娃抓起”是集邮界有识之士共同的愿望,可是说来容易,实话起来却难,难就难在中国还不富裕,而全年的邮票面值又太高,家长拿不出许多钱来供孩子买邮票。此外,还有两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即邮票发行体制僵化,邮票能被儿童喜欢的题材不多。  相似文献   

20.
《中国邮票史》(第八卷)的读来信,对该书关于普16邮票名称的表述提出质疑:一是为什么称普16为“革命纪念地”,而人民邮电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却称为“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二是为什么正称“革命纪念地”,而附录《邮票一览表》称“革命圣地图(第四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