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乳酸阈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出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因此在运动训练活动中广为教练员和运动所采纳用以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工作能力。将乳酸阈应用于速度滑冰的运动训练当中,对个体乳酸阈值在速度滑冰训练中应用进行评定,并分别对运动员有氧工作能力、有氧和无氧耐力训练强度都进行了评定。提出实例来说明速滑专项耐力素质训练中利用乳酸阈训练提高速滑有氧耐力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和达到的效果,使乳酸阈训练方法更加有效地指导运动员的冬夏季各项训练,为提高速滑运动员专项耐力素质以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短距离速滑运动员有氧能力训练的认识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分析王霏、高雪峰1000m比赛成绩提高的原因,认为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提高,起到关键的作用。介绍了高雪峰有氧能力训练的方法,指出短距离速滑运动员通过有氧能力的训练,能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速度滑冰运动在我国北方地区开展较为普遍,但我国优秀选手的速滑成绩距世界水平尚有颇大差距。根据速滑比赛的距离和运动成绩,从机体供能特点来看,属于速耐和耐力性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有氧供能系统有较高的要求。测试与评定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可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训练程度,为观察训练的生理效应及检验训练计划安排的可  相似文献   

4.
孟浪  赵鉴 《冰雪运动》2010,32(4):13-17
高原训练是提高运动员有氧耐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探索高原训练对速滑运动员红细胞变化和机能的影响,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能力,缩短我国速滑运动与冰雪强国的差距,促使我国速滑运动更加广泛地采用高原训练作为提高速滑运动员基础能力的有效途径。采用海拔l 917 m高原对速滑运动员进行陆地训练,结果表明在5周的高原训练过程中,以及结束高原训练回到平原的1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显著提高;在回到平原的第2周内,运动员的RBC和Hb比高原训练前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参加高原训练有益于提高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我国速度滑冰运动从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已经获得60多个世界冠军,其中主要集中在500m项目上.说明我国在培养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上已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叶乔波、薛瑞红等优秀速滑运动员采用大量高强度速度、速度耐力训练取得了很好成绩,而王曼丽则是采用进行大量有氧能力训练提高体能的训练模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训练模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通过对王曼丽多年训练的总结,阐述短距离速滑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只有正确处理好这些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才能培养出速滑运动员良好的竞技状态。  相似文献   

6.
梁林花  蒙猛 《冰雪运动》2010,32(2):1-5,12
对近2届冬奥会中国与韩国速滑成绩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目前我国速滑女子500m、1500m实力好于韩国;1000m、3000m和5000m则与韩国相当。男子500m与韩国队存在差距,但不明显;1000m、1500m项目与韩国存在一定差距,5000m、10000m则与韩国存在较大差距。认为训练理念的落后、有氧能力的不足、优秀运动员的伤病是制约我国速度滑冰项目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加强训练理念的交流与创新、注重有氧能力的训练、建立完善的科学训练体系、加强运动训练装备的研发等发展策略,为提高我国速度滑冰运动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短距离选手速度耐力水平明显低于世界顶尖选手的问题,对国家速滑队的两名运动员薛瑞红和王曼丽进行了机能测试,主要内容是有氧能力和无氧能力,以期通过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提供一些科学训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速度耐力是决定400m跑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选用科学训练的方法和手段来提高400m跑优秀运动员的专项素质和速度耐力的能力,这对提高湖北省400m跑优秀运动员比赛成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爆发力、速度力量耐力是短道速滑运动员最重要的专项力量素质,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和比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分析短道速滑专项力量训练常用手段,并针对性地提出不同专项力量训练的内容与负荷控制。认为我国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应结合比赛速度和比赛节奏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提高神经肌肉的适应能力,让大脑与肌肉更加协调地配合工作,力量训练不仅注意负荷的大小而且要注意用力的方式,应加强速度耐力训练中的力量和步频的连续稳定性训练。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特征综合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排球运动员能量供能的基础,是决定排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状况,对即将参加2010—2011赛季全国排球联赛的64名优秀排球运动员赛前通过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指标、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能力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排球运动水平、运动等级、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VO2max也相应表现为较高的水平。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HR、BLA、Pmax、无氧阈功率、无氧乳酸阈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在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心肺功能、速度耐力和耐乳酸能力存在位置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主攻>接应>自由人,提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训练应根据场上不同位置有氧、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基本要求来制定合理的发展本专项所需要的生物能量能力的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不能取得好成绩是多年来困扰教练员的一个难题,我国速度滑冰1000 m项目水平落后的根本症结是速度耐力水平低。要想提高这一项目的成绩,必须找出问题的原因。分析了我国速滑短距离专项负荷训练特点和影响速度耐力水平的训练基础、训练负荷比例、弯道技术、力量训练、肌群训练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指出速度滑冰是一项对技术要求很强的体能类的竞技项目,认为正确理解速度滑冰项目的特点规律,解决好有氧训练、无氧训练和混养训练三者的关系,准确掌握生化指标与3种训练比例的关系,是提高速度耐力水平的关键,并给出了3种训练的合理比例。  相似文献   

12.
安秋  苏明  李雨  高中村 《冰雪运动》2007,29(4):12-15
有氧耐力素质对速滑运动员总体竞技水平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训练是一个相对长期和系统的过程,而要想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则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运用运动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的相关理论,结合多年冰上运动训练实践经验,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冰期不同阶段的有氧训练内容、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总结,提出一些观点与训练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吕东旭  张明伟 《体育科学》2004,24(8):38-39,43
通过对吉林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年训练周期中血乳酸的监控,探讨其训练强度的合理性。采用检测运动员运动后即刻的血乳酸并以此反映运动强度的现场测试方法。结果显示,运动员在冰期速度耐力训练后即刻的血乳酸浓度偏高,非冰期速度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浓度偏低;冰期一般耐力(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高,非冰期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低。结论:在提高速度耐力的训练手段中,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不足,调整训练强度是今后训练方法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性格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对我国速度滑冰心理选材和性格培养提供依据,采用“WT运动员性格测量表”的测试的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速度滑冰运动员的性格的整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不同地域、不同训练年限优秀速滑运动员分别在坚韧性、灵活性、兴奋性个性特质上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优秀速滑运动员的性格特征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王杰纯  王静 《冰雪运动》2007,29(5):11-14
少年速滑运动员的训练是影响我国速滑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少年速滑运动员进行有氧耐力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出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训练方法和负荷安排,以期为基层教练员指导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对青少年速度滑冰运动员有氧训练的认识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郭志春  安秋 《冰雪运动》2007,29(3):14-16
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的成败是我国速度滑冰项目攀登世界高峰的关键所在。针对青少年速滑运动员训练中忽视有氧训练和缺乏科学合理的有氧训练方法的现象,阐述了青少年速滑运动员有氧训练的重要性、训练原则、训练方法和手段及训练负荷。认为在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训练中,要保证在有氧范围内发展有氧训练,达到训练目的;训练方法、手段和负荷要考虑到运动员年龄差异、训练水平能力等不同因素,适合青少年特点;训练要依靠科研手段和进行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旨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成才率。  相似文献   

17.
儿少速滑运动员系统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波  刘滨 《冰雪运动》2009,31(5):6-9
依据速滑运动项目特点和优秀全能速滑运动员成长规律,密切结合儿少速滑运动员身心特点,对儿少速滑运动员进行系统的全面培养,打好其身体素质、运动素质、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基础。提出了儿少速滑运动员有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速度训练、基本技术和心理训练等系统训练方法和手段要点,对于儿少速滑教练员树立系统训练的理念,掌握系统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外对高强性间歇训练法的运用和研究较多,但国内速滑界对高强度间歇训练提高有氧耐力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黑龙江省队的速滑运动员进行为期4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实验,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方法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期提高速滑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能力,对有氧耐力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是发展运动员机体糖酵解供能代谢系统比较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