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8 毫秒
1.
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城市利益集团和农村利益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集团利益,围绕争取义务教育资源的管制权益而进行周而复始的博弈。基于城市利益集团的强势地位,在博弈过程中往往是赢家。这便导致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逐步向城市倾斜,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利益集团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小霞 《天中学刊》2005,20(6):9-11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利益逐渐分化,我国农村已形成了包括农业劳动者在内的八大利益集团。但这些利益集团发育极不成熟。由于其群体性和组织性不强、集团综合利益表达和保护能力差等致命缺陷,乡村利益集团很难有效发挥其对基层权力的制约作用,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制度因此形同虚设。大力培育农村利益集团,将极大地提高村民的自治能力,促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法制化,使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梁山有大大小小的“山头”,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各利益集团间既相互利用又互相斗争,梁山并非“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社会。梁山的座次,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各利益集团在梁山的实力,反映了各利益集团在梁山的地位和各自利益需求。梁山座次的最终排定。座次本身确立了各利益集团在梁山的位置归属和职掌安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各利益集团的矛盾。梁山的座次,更多的照顾了以宋江为代表的宋氏利益集团的利益,拔擢自己的忠实拥趸和主张以及不反对招安的官军降将的地位,为宋江最终走向招安铺路。  相似文献   

4.
利益集团理论对我国农村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益集团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西方政治学的主要学派.通过利益集团来影响政府决策,从而维护本团体利益,对推动西方经济、政治和民主的发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利益集团理论对于我国农村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利益集团应运而生.我国的利益集团通过多种渠道对立法施加影响,其参与方式极具中国特色,为了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我们应通过立法改进我国利益集团多元利益立法表达的方式方法,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6.
体制过渡时期的利益分配首先是一种集团之间的利益博弈过程,我国改革中形成的城镇、农村和权力寻租三大利益集团及其相互博弈,决定了我国宏观经济利益分配的基本格局和制度变迁.微观领域的利益分配以宏观利益的分割为前提.  相似文献   

7.
随着利益的分化和民主政治的发展,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出现成为必然的政治现象。在系统梳理西方和国内学者利益集团的概念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结合西方利益集团政治理论,界定俄罗斯转型时期利益集团的科学含义,是在俄罗斯社会转型时期凭借自身的经济或政治资源参与公共决策,对政府部门施加影响的利益群体的总称。嵌罗斯利益集团可以按照利益追求的不同分为四类:工业企业家利益集团、俄罗斯军事工业集团、俄罗斯地方利益集团和其他利益集团、研究转型时期俄罗斯利益集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有利于深入揭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根源,有助于推进俄罗斯社会转型的研究,拓展俄罗斯政治发展研究的视野,有利于把握俄罗斯政治发展的走向,可以为中国的政治发展和社会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农村教育贫困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利益集团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一涛 《教育科学》2005,21(3):14-16
农村教育贫困的直接原因在于高层政府没有建立起规范、有效的转移支付制度。农民作为一个弱势利益集团无法对政府的决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是规范、有效的农村义务教育转移支付制度迟迟未建的原因,也是农村教育贫困的根本性原因。从利益集团角度解决农村教育贫困问题,要求畅通农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使政府的决策更好地反映农民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户籍制度改革却一直滞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滞碍因素。通过对2001-2005年郑州户籍制度改革的分析认为,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形成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博弈及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是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反复的根源。市场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均衡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户籍制度滞后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陈少克 《培训与研究》2008,25(10):78-81
中国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户籍制度改革却一直滞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乃至进一步市场化改革的滞碍因素。通过对2001-2005年郑州户籍制度改革的分析认为,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形成的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博弈及其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是户籍制度改革不断反复的根源。市场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均衡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户籍制度滞后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集团对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日益显著。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利益集团的概况及其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通过健全利益表达制度,均衡社会利益集团发展,加强机制和法制建设,理顺政府同社会利益集团的关系等,引导我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健康发展,促进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浅谈邓小平“三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局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对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方向、动力等重大问题都作出了精辟而深刻的论述,这对于当前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全面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农村中的干群关系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如何有效地改善农村干群关系,已成为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要实现整个社会的稳定,首先要保持广大农村的稳定;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的联系,则要密切农村干部同农民的联系;要增强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更要增强农民对农村干部的信任.  相似文献   

14.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文化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尤其在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农民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仍较低下。要培养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实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必须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努力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政策的贯彻者、宣传者、执行者,基层惠农政策宣传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但由于民族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原因,基层宣传惠农政策存在许多现实困境,导致惠农政策知晓度不高,制约了民族地区新农村发展。因此,基层党组织宣传惠农政策必须结合民族地区特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强培训、创新载体和制度化等路径,让农民充分了解、掌握和运用惠农政策,调动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目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正在全国积极、稳妥、顺利地推开,受到了广大林农的衷心拥护,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社会投资林业建设的极大兴趣。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主体改革完成后,在林权管理、规模经营、监督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出现了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热点,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民族地区农村由于地理与历史等综合因素,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基层社会组织的自治力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农民增收是我国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广西那坡和平养殖协会以“党委+协会+农户”的运行机制开展“五统一”活动,大力发展了地方经济,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同时,也在参与发展农村经济中获得了基层社会再组织化、与基层政府合作互动、相关群体利益协调等宝贵经验,为民族地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村庄建设与治理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研室模式的基层组织结构在高职院校办学中显现出诸多不适。矩阵型教学基层组织是高职院校基层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管理方向变革的一种平稳过渡的组织结构。这一结构有利于专业内涵建设的长期积淀,有利于跟踪技术的最新发展并作出反应,有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专业调整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发展中高校职能引导农民观念转变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进步,但长期的小农经济思想在农村仍有残余,与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大局不和谐。高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帮助农民改变落后观念,树立适应现代新农村建设的新观念,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持和思想保障,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利益表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的深入使社会的利益格局日益多元分化,各个利益群体的政治意识日益觉醒,对群体利益的追求和维护,对政治过程的介入,都对政治体系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更高要求。少数民族作为社会利益群体之一也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文章试对少数民族利益、利益群体的内涵进行阐发,并对当前少数民族的利益表达渠道和方式进行初步探索,以期对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