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拉萨是全球著名宗教城市之一,集"传统与现代"、"开发与保护"、"民族与国家"等现代性命题于一体。本文以《西藏日报》、《西藏商报》两家媒体对拉萨城市交通、住房、休闲生活城市空间的报道为例,发现拉萨媒体建构起了民族与国家、传统与现代相和谐的政治和文化图景。本文认为,拉萨媒体需要肩负的责任是培育公民意识的形成,以及让城市中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群体在现代性的维度下走得更加良性。  相似文献   

2.
我无可抑制地写下这篇文章的题目,因为这是我读藏族女作家白玛娜珍的散文集《西藏的月光》时不断涌上脑海的一句话,不断激荡着心灵的一个感受。娜珍说:"此生我老了,我的余生,将在拉萨结束,就像之初,在拉萨诞生。这是每个热爱拉萨的人,自始至终的心愿。"她说,"无论去任何地方,捧着我的心,我只想回到西藏。"  相似文献   

3.
自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开始,西方媒体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针对"西藏问题"的媒体报道浪潮。从3月24日奥运火炬从希腊雅典开始传递到途径伦敦、巴黎、旧金山、堪培拉等城市,有关藏  相似文献   

4.
刘云 《声屏世界》2008,(5):68-68
2008年3月14日拉萨发生打砸抢烧事件。一些西方媒介凭借自己的主观判断对拉萨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进行了歪曲、虚假的报道。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以偏概全、混淆视听”,发表的一张图片,将反映暴徒投掷石块攻击军车的部分裁剪掉,而仅显示出军车在路上行驶,前面则有人在奔跑;英国广播公司BBC“颠倒黑白、肆意歪曲”,其网站上刊登了一张照片。说明写的是“在拉萨有很多军队”,而画面却是中国公安武警协助医护人员将受伤人员送进救护车的场景……他们拼命地想图解一个问题:中国政府镇压西藏,对西藏不人道,西藏无人权。  相似文献   

5.
在藏族同胞眼中,拉萨的八廓街绝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商业街,这条环绕拉萨大昭寺的老街是西藏经济、宗教、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它在一千三百多年的风雨沧桑中,经历了悲欢与衰荣,如同一个晴雨表映射出了西藏的兴衰。它更像一位沧桑的藏族老人,见证了西藏半个世纪以来的风雨历程。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百名中外摄影家云集西藏6月27日,参加“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活动的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摄影家乘飞机抵达拉萨,开始为期10天的拍摄活动。该活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摄影家协会、西藏自治区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西藏一历史·现实·自然”,将通过摄影家的镜头,  相似文献   

7.
2011年8月24日下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太阳雨公益慈善基金"阳光热水行动"走进西藏暨拉萨、日喀则盲教中心项目交付仪式在日喀则的盲校农场隆重举行。该项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CCTV、人民日报、新华网、新浪、搜狐、第一财经日报、公益时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而西藏本地媒体西藏卫视、西藏日报、西藏商报、西藏广播电台、新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信息     
西藏新闻事业欣欣向荣从1956年4月22日《西藏日报》在拉萨创刊,1960年11月西藏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播音算起,西藏自冶区的新闻事业日益发展,欣欣向荣。现在,已有《西藏日报》《拉萨晚报》《西藏青年报》《西藏科技报》《西藏公安报》等5种报纸,每一种都用藏、汉两种文字出版。期发行数共计在10万份以上。  相似文献   

9.
西藏档案馆新馆位于拉萨西郊,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主楼建筑面积9千多平方米,1990年7月28日举行了新馆落成典礼。邓小平同志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分别题写了汉藏文馆名。为庆祝新馆开馆,举办了《历史的缩影和结论》的档案史料展览。西藏档案馆所藏的这些历史档案,以确凿的历史事实,有力地证明了西藏自元朝以来便成为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以不容置疑的历史档案驳斥了所谓“西藏独立”、“施主关系”等谬论。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西藏平叛和民主改革五十周年,也是拉萨3·14事件一周年.海内外均十分关注.在两岸关系趋于缓和的情况下,"西藏问题"进一步成为西方政府、议会、媒体和民众聚焦于我的重点话题.新华社派出数支对外报道小分队赴西藏及其他藏区采访.3月28日,是第一个"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我们围绕这一由头与达赖集团及西方媒体形成舆论交锋.关于今年的涉藏外宣如何提高国际传播力,有几点看法,提出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朱昭华 《历史档案》2013,(1):96-104
1887年藏人在隆吐山设卡,引发了中英之间藏锡边界纠纷,迁延多年,英国以此为借口两次发动侵藏战争,并最终撇开清朝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直接谈判,签订《拉萨条约》。在中、英藏锡边界纠纷中,驻藏大臣无力说服西藏地方政府履行条约,反过来又使英国开始质疑清政府的治藏主权,在日后的西藏问题上提出所谓的"宗主权"概念、"西藏独立论"等。同时,从中英有关西藏问题的交涉中可以看到,英国政府不仅在藏锡边界问题上攫取利益,同时对打开西藏贸易市场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益亦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12.
"3·14"西藏拉萨暴乱事件发生之后,一些西方媒体曾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虚假不实的歪曲报道:后来对"藏独"分子对奥运圣火传递的破坏、扰乱事件,不少西方媒体又一次进行了大量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强烈愤慨.  相似文献   

13.
"3·14"拉萨事件和"7·5"乌鲁木齐事件成为举世瞩目的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进而也引发了传播活动中理念与方式的冲突与对抗.整个事件的报道已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新闻真相的报道,而成为集中展示西方新闻虚假议程设置以及西方话语中心对西藏、新疆问题巨大的意识形态偏见.  相似文献   

14.
2008年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了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部分西方媒体无视事实、歪曲报道,严重违背了其标榜的"客观、公正、独立、平衡"的新闻观.  相似文献   

15.
郜南 《新闻实践》2005,(7):21-21
6月27日,参加“百名中外摄影家看西藏”活动的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摄影家乘飞机抵达拉萨,开始为期10天的拍摄活动。该活动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摄影家协会、西藏自治区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主题为“中国西藏-历史·现实·自然”,将通过摄影家的镜头,向世人展示古老、神奇和正在迅速发展的西藏的真实面貌,打开让世界了解西藏,让西藏感知世界的另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6.
侯希文  李祝喜 《档案》2015,(4):12-16
西藏岩画作为西藏地方的"准文字档案",真实生动地展现了文字产生前西藏地方社会生活的各种世相,研究如何更好地保护这一历史文化瑰宝,是档案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考论西藏岩画的档案属性、载体构成、损坏原因和保护对策,以期引发学界对西藏岩画保护的进一步研究,促进政府机构强化对西藏岩画的实体保护和管理,从而使西藏岩画这一"准文字档案"在藏族历史文化研究和西藏地方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飞往拉萨1997年8月14日上午6时50分,我们南通广播电视联合采访组一行七人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飞向拉萨,飞往那片我们向望已久的神秘的雪域高原。早在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后,全国逐步形成新一轮宣传西藏、支援西藏的热潮时,西藏自治区新闻办征得区分管领导的同意,就热诚邀请南通新闻宣传口派员前往考察。1997年7月西藏有  相似文献   

18.
首届工农兵大学生学习印地语 1971年8月初,李荣欣等解放军学员告别了北大.8月下旬,李荣欣他们在成都集合,乘车前往西藏.当时他们并不知道去西藏干什么.经过半个月的颠簸,他们到达西藏林芝.大家在林芝休整了3天后,前往西藏拉萨.在拉萨,学员们被分到西藏军区各个单位,李荣欣和郭进才留在了西藏军区教导队,担任连队辅导班的印地语老师,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喊话.  相似文献   

19.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多年来,西藏广电事业蓬勃发展,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一项战略性的重大决策,也是历史赋予西藏广播的一大机遇。因此,西藏广播如何抓住"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机遇,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就成为西藏广播人关注的问题。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藏广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西藏广播面临的机遇"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是西藏广播经过50多年持续发展后面临的长期、持久的机遇,只有及早抓住这个历史性机遇,创造性地运用机遇,西藏广播才能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西方中心主义视角"的影响以及反华势力与藏独分裂势力在涉藏问题上长期歪曲与片面宣传,西方人对西藏文化、历史以及中国西藏政策存在种种误读和偏见。在全球化和网络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展开民间外交,向世界展示真实的西藏,破除"西方中心主义"下西藏观,在交流中廓清迷雾,增强中国在西藏问题上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