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观“论语”时期林语堂的散文主张,其核心就是他推崇备至的幽默散文观理论。这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有其深刻的文化历史原因,不仅是因为他受到中外小品文的双重影响,而且还与其政治信仰、文学主张相投合。这种幽默散文观,包含了他人格与文格、生活与艺术相融合而形成带有中庸文化色彩的本质,对言志派散文批评理论的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一反前期"浮躁凌厉"的文风,而试图开创现代散文幽默、轻松的文学道路,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林语堂现象"。林语堂大力提倡幽默小品文,他认为一个作家的智慧是其创造幽默作品的决定性的主体条件,其幽默散文创作指导思想基于以性灵为命脉,以闲适为格调,以谑而不虐的手段,表露人生的滑稽相。林语堂的这种散文创作观对现代杂文与散文的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但因脱离时代现实而受到左翼作家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王慎中是唐宋派的首倡者,不仅在散文创作上有较大成就,而且散文理论也颇有建树。由标榜秦汉到宗法唐宋,他的散文观经过了漫长的转变,最终脱离蹈袭窠臼,确立自己的散文理论。他认为"文道合一",主张文贵立意,要求文词与内容完美结合的散文观冲击了复古派理论,对晚明公安派及清代桐城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孙绍振的散文理论一如他独特的文艺美学、幽默理论,富于原创性、独特性.是独树一帜的.他从一贯坚守的文学性出发,依据其"文学形象三雏结构理论",倾力于散文审美形式的建构.通过散文与诗、小说的比较,在大量经典性、代表性文本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梳理散文审美规范,对当下散文现象给予科学的命名与分类,拓展了散文研究的领域与视野,并对许多散文研究中的热点问题、重点问题做出精当分析.凡此种种,对于促进散文创作与研究,规范散文的"失范"状态,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林语堂作为国内幽默文学的创作者,不仅拥有"幽默大师"的称号,还是沟通中西幽默观的桥梁之一。林语堂的幽默观以独立自由的思想为基础、以超越与宽容的胸怀为原则、以自然闲适的情愫为归宿,对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和中国文化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戏剧理论主张主要散见于一些戏剧理论文章和观戏随感散文,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新民族戏剧的构想;二是对戏剧本体的思想。新月派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超前的探索,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一个学贯中西颇具个性的文化智者。他的散文创造性地以"闲适"、"性灵"、"幽默"为特色,构建了风格独特的散文理论,本文从探求林语堂散文"性灵说"入手,并通过对林语堂"性灵说"文体风格的具体分析,揭示这一散文文体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流派,其戏剧理论主张主要散见于一些戏剧理论文章和观戏随感散文,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关于新民族戏剧的构想;二是对戏剧本体的思想。新月派在这两个方面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超前的探索,对中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余光中的散文理论主张及散文创作实践均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相契合这一特点.余氏散文理论的“弹性”说、“密度”说、“质料”说既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中国古典散文的美学,又体现了他对现代艺术的追求.余氏散文创作的内容与艺术手法上也体现了古典与现代的契合.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为余光中的散文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走古典与现代契合之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林语堂发明了“幽默”一词,建构了他的幽默文学观。在“语丝”时期,将“幽默”看成是“真实的,宽容的,同情的人生观”,此间的散文,多在“真实”、真诚上面用力,讽刺力量较强。“论语”、“人间世”时期的幽默则多从个人性灵上抒写闲适的情调,其幽默观中多带个人主义色彩,是“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自由主义的人生观。他的幽默观和幽默小品创作又特别重视幽默的审美价值,创造了滑稽、机警、俏皮、讽刺的“笑”的美感情趣。  相似文献   

11.
“幽默”、“性灵”和“闲适”是林语堂创办《论语》、 《人间世》和《宇宙风》时标举的三面大旗,也是其散文小品理论的三大艺术支撑点。本文试着从林语堂的作品出发,联系其创作实践,粗略地阐述他的自由主义文学观;认为造成林氏自由主义文学观的共为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中西文化的合围、社会的压迫、乡土情结和地域习俗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姚鼐的求实精神,主张与时俱进的思想,姚鼐散文的写实内容与写实特色,及其求实、写实的原因,皆作了具体论述.从而不仅廓清了那种说“姚鼐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空”的误解,而且有助于使人们认清:是否求实,有关国家的存亡,人民的命运;坚持求实、写实,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值得予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幽默”、“性灵”和“闲适”是林语堂创办《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时标举的三面大旗.也是其散文小品理论的三大艺术支撑点。本文试着从林语堂的作品出发,联系其创作实践.粗略地阐莲他的自由主义文学观;认为造成林氏自由主义文学观的共为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中西文化的合围、社会的压迫、乡土情结和地域习俗文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崇实”是孙犁主张的散文写作原则,“尚理”是其内容追求,“质胜”是孙犁对散文文体风格的主张,三者互相联系而又从三个不同侧面构成孙犁的散文观,成为他现实主义文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周作人的散文文体观,学界向来以为萌生于"五四"文学革命,其实,在20世纪初年中外文化交汇的历史语境中,周作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化/文学界先驱之一,在留学日本之际已初步确立了启蒙主义的现代文学观念,也蕴育了现代散文观的初始型貌,为"五四"后周氏散文文体观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奠立坚固的基础。本文旨在探究周氏早期的散文文体观及其与中外传统之关系,藉以填补周氏文体理论研究的一段空白。  相似文献   

16.
京味派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浓烈的平民化色彩,更在于其通过口语化的幽默语言来表现的一种雅致、含蓄、舒展、雍容的北京文化。作为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以其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通俗、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本文试图从京味派小说概述、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和小说中的"京味"与"京味"中的小说三个方面展开对京味派小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幽默”一词虽由林语堂在现代译介自西方,但以“大一统幽默观”来看,中国却有着悠久的幽默文化,先秦时期的幽默正是中国幽默文化的起始阶段,伴随着生产力和思维智慧的进步,原始社会的幽默种子在《周易》、《诗经》的时代里孕育萌发,在家国离乱、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时期茁壮成长.“谑而不虐”是先秦幽默的基调,讽刺寓理性幽默是主要类型,诸子文集、史传散文、俳倡活动是载体,寓言故事是其独特形式,比、兴则是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39年4月20日艾青在<广西日报>上发表诗论<诗的散文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诗的散文美"这一美学主张,并将其贯穿于他的整个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本文主要从语言的自然朴素、句式的灵活多变、艺术表现手法等几方面来探讨艾青诗歌的散文美.  相似文献   

19.
梁实秋是一位传统知识分子,儒释道的精神在他身上表现得都很明显.就其散文作品来看,体现出"一切皆苦,万法皆空"的佛禅苦空观,"无念"、"在尘出尘"的佛禅生命观以及"空寂"的佛禅审美境界等.梁实秋佛禅思想的形成,是与他先天的气质禀赋,他所受的东、西方教育以及中年以后对佛禅经典著作的大量阅读分不开的,这些都促成了其散文超尘脱俗、适意自然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0.
陈祥福 《文教资料》2008,(28):154-156
林语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自由主义作家,以提倡幽默闲适的小品文著称,被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早期从语丝社的"急先锋"到另起炉灶创办<论语>,提倡幽默与性灵的小品文,他的写作观念和创作理念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本文将结合社会环境.作家的创作心态等方面,从林语堂在"语丝社"和"论语派"两个时期的创作变化来解析其创作理念的建构与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