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对中国教育的最大贡献不在于他是否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想,而在于他让教育恢复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回归了教育“常识”。  相似文献   

2.
刘长山同志在教育这块圣洁的净土上耕耘了 24个春秋。他从一个普通的教师,到学年组长、教研组长,从教导处副主任、主任到教学副校长、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扎扎实实,埋头苦干,创出了佳绩。   教育是兴国之本,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由之路,他选择了这条路。他常对同行们讲:“干一行爱一行,干就要干得出色。”他所教的毕业班多年在县统考中名列前茅;他所分担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次受县、地教育系统的表彰;他所管理的学校是边陲小县绽开的一朵鲜花。   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他勤于学习,敢于改革,善于总结。…  相似文献   

3.
石菊 《天津教育》2007,(1):31-31
从教数十载,读过教育名著若干,但我感到最亲切、最爱读的还是陶行知先生的著作。陶先生是令人景仰的中国教育家。他早年留洋,学贯中西,融中西文化精华于一身:他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了中国本土的教育理论,符合中国国情;他通俗为文,贴近生活,学了他的理论就能指导教育实践。他的著作是教育理论的宝库、教育改革的指南,堪称中国教育经典。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之所以能创立生活教育理论,在于他对历史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有全新的认识,也在于他有强烈的爱国心和对祖国、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他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掀开了我国教育史上新的一页。他的教育实践,为中华民族的觉醒与解放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除夕,钱志军按惯例给我发来了祝福短信。他是我2004届的学生,这一届的学生就他还一直跟我保持着联系。他经常说,没有我的教育,就没有他的今天。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认为我的那次教育,让他彻底改变了,他后来才能考上大学。但随着教育经历的增多和思考的深人,我却没有那么确信了。  相似文献   

6.
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创始人,在多学科中颇有建树的大师级人物。他的教育哲学充满了深奥的“过程”、“机体”思想,他对教育问题的认识是他的过程哲学的具体化。他提出整合教育,塑造“智慧人”;提出教育节奏,重视教育过程;关注教育关联性,提出首创精神。怀特海的教育哲学思想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叶剑英素以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为人们所熟悉,但他在教育上也颇有建树。早在战争时期,他就提出要保护好学校教育设施,改造旧的学校教育,并采取各种教育形式开展扫盲运动,把教育与革命有机结合起来。1949至1952年间,他担任广东省党、政、军最重要职务时,始终把教育事业看作整个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广东缺乏干部的问题,他亲自主持创办了南方大学,根据他早年的办学经验,提出了其独特的办学思想。叶  相似文献   

8.
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Johanna HeinrichPestalozz,1746-1827)是瑞士著名教育实践活动家和教育理论家。在艰难曲折的一生中,他深深地热爱着劳苦大众和儿童。尤其是对贫苦儿童的教育,他倾注了毕生的时间和精力。在先后进行的四次教育实践的基础上,他创立了要素教育思想,这对当时的教育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裴氏极力提倡用爱来引导。培养和发展儿童,他高度评价了母爱、家庭的爱所蕴涵的教育作用。从历史的角度,他的爱的教育理论在西方教育史乃至世界教育史上都具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20世纪,可以彪炳史册的杰出教育家,除了文坛经常论及的蔡元培,陶行知以外,就应该数徐特立(1877-1968)了。他躬行于教育活动,长达73年。他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教育实践,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主要奠基人。他有大量的教育论著,提出了不少有创意的教育主张和教育理念,其中不乏具有时空广延性,可以永远闪耀真理光辉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丘逢甲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其实也是他寻找救国“伟人”的过程,他内渡后继续投身于教育是最符合他个人实际-而又体现了他具有自知之明的救国道路选择。他特别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强调要以实学“强国”;重视以新教育振刷国民的民族精神,强调要以教育唤醒国民,培养国民伟大的民族观念,强调要以新教育达到“救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借鉴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实施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了十分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精深独到的创造教育思想。他关于创造教育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崇尚创造的精神和献身教育的精神: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动力陶行知先生是毕生崇尚创造,毕生创造不辍的教育家。他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以,创造教育就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他从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恶是枯干”的话,引申出他对于创造教育的独到见解。他说:“汗…  相似文献   

12.
约翰·亨里希·裴斯泰洛齐(1746-1827),19世纪瑞士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改革家。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被称为平民教育之父。他在教育理论上有许多独创的论述,为世界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教育小说《林哈德与葛笃德》是他的教育理论代表作。  相似文献   

13.
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著名教育家,一生从事了广泛的教育活动。他主张所有的人都应受教育,是外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家;他把受教育的时间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18岁以后为大学教育阶段,应进行广博和专精的教育;他创立了班级授课制,并围...  相似文献   

14.
今天所要讲的,是关于我们中国的根本问题,便是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中国估算有100万个乡村,如欲教育普及,一个乡村至少有一个学校,一个学校至少要一位教员,而且要好教员。但是,中国向来所办的教育,完全走错了路:他教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他教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棉,盖房子不造林。他教人分利不生利。他教人忍受土匪、土老虎的侵害而不能自卫,遇了水旱虫害而不知预防。他教农夫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他教富的变穷,穷的格外穷;强的变弱,弱的格外弱。像这种教育,大家还高唱教育普及,真是痴人说梦。其实这种教育决不能普及…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教师》2005,(3):64-64
张有兴是云南省新平县建兴乡马鹿小学教师。他1976年参加教育工作,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边疆地区教学第一线从事班主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如今他仍然精神焕发地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他勤奋学习,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他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忠实实践着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相似文献   

16.
黄美丽 《农村教育》2002,(12):12-13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毕生为探索符合中国情的教育理论,寻觅中国教育的曙光,在教育园地辛勤耕耘。孜孜不倦地实验。他遗留给我们的500余万字的辉煌巨著,是中国教育史上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他那永远忠于人民、热爱孩子、献身教育的崇高师德,堪称一代楷模;他所创立的以“生活教育”理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学说和教育实践,不仅为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7.
我没有见过高峰。知道他,也是因为《现代教育导报》上有关他的几篇章。我由此对他及他的“幸福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阅读了他的作《寻找教育原生态》,读后有一种遇上知音的幸福感——因为,多年来,我也是在探索着如何“为孩子一生的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伟大的爱国者。他一身致力于教育事业,为追求光明的新中国,为发展进步的教育事业,百折不挠,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追求进步的一生光照后人。他的教育思想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中陶会副会长杨应彬)1939年7月,他来到正处于抗日烽火中的重庆,创办了后来为世人所瞩目的学校——重庆育才学校,继续他“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为中国教育探获生路”(陶行知《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致王琳》教育科学出版社方明主编《陶行知教育名篇》P105)的道路。在这里,陶先生不仅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还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创立的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为育才学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文化基础、精神基础,这些都成为育才史上最宝贵的财富。今年,是我校的创始人陶行知先生诞辰115周年暨逝世60周年,在此之际,我们全体育才人无比深情地缅怀为教育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一生的老校长。值得幸运的是,陶先生的教育思想还在,他的高尚风骨还在,他的办学精神还在。  相似文献   

19.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4,(26):F0002-F0002
保岁·朗格朗,出生在法国加来的康普兰。他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毕业后在中小学从教多年,并长期活跃在法国成人教育战线上,担任过法国职工教育中心主任,倡导成立了法国民众教育运动团体与文化会。1948年开始,他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任职,上世纪60年代下半期担任终身教育科科长。他亲身参加各级教育工作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加上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体验,促使他以批判的眼光对当时的教育状况进行了全面地反思,从而形成了改革旧教育、建立新教育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小超,是一个令我束手无策的“打架王”,他极有个性,脾气暴躁而且倔强,好打抱不平,软硬皆不吃。校内如有打架事件发生,他往往是一个主角,自然就成了全校有名的“棘手人物”,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坏学生”。对于他,我经常是三天一大教育,两天一小教育,可任凭我怎么教育,他仍然是我行我素。我恨得咬牙切齿,觉得他真是无可救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