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马克思的生态文明理论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尤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方向,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建设更加全面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2.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意识,是对马克思剖析“支配自然”的价值观进行再剖析之后确立的.它认为,“支配自然”的价值观之理论理路内在于千百年来的人类理性,今天又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实践理路相契合,因此,它演化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质底乃顺理成章之事,而它的负向度功能也必然是根深蒂固的.鉴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可避免性,生态社会主义并不赞同反其道而行之的“生态中心主义”,而是采用马克思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生态意识,并根据“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对“支配自然”的命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式的再解读.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意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文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3.
万瑞 《大观周刊》2013,(5):265-265
作为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指导,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郭若晞  杨晓民 《大观周刊》2013,(11):391-39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各种资源、环境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突出。只有加大对环境保护,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使人类文明向着高层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理想追求赋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丰富的生态理念。生态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价值目标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本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和谐""、平等""、公正""、友善"等所蕴含的生态理念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超琴 《大观周刊》2012,(49):17-17,46
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以来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揭示了人与自然辩证的关系。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我国领导人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新认识。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重要价值则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事物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并通过认识和实践,使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步增加生态文化的色彩,使生态文化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多样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江可可 《今传媒》2016,(9):36-38
20世纪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格局中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应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有机系统。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制度自信同时也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基本。制度自信并非凭空而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具有怎样的优越性,可以通过追溯至马克思生态思想以根究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淑瑞 《大观周刊》2013,(6):325-325
列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实践家,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许多方面都做出了卓越贡献。虽然列宁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并不很多,但其所提出的尊重自然、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思想具有着前瞻性和指导性。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生态环境破坏的批判也值得我们引以为戒。对列宁这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研究有利于我国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婧 《大观周刊》2012,(3):38-38
生态文明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方向。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和体现,也是关系到中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正确理解和把握生态文明,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本文就是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理论基础问题,使得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有更深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0.
实行低碳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低碳经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王文庆 《大观周刊》2013,(11):382-382
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一个基本模式.单纯的讲在法治社会形成.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相加深的情祝下.面对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如何发展自身的生态文明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实践的模式。严格来讲.生态文明建设,不单纯的是指林业、草原实体建设.它的发展是一系列的上层、下层体系建设与完善.而在这个发展过程当中.贯彻到农业、工业、旅游、城市规划等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作为广播媒体,如何运用自身特点加强对生态文明问题的关注,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如何运用自身优势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社会更好的和谐发展,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一、宣传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3.
杨伟民 《大观周刊》2012,(52):I0001-I0001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意志和决心。  相似文献   

14.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新时代图书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图书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是图书馆崇高责任和伟大使命,对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人文观照、生态建设的现实反思和图书馆自身独特的优势也非常必要。图书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倡导者、教育引领者、行动实践者的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若干矛盾和困境。文章从实践出发对此提出了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汪馨兰 《兰台世界》2016,(11):90-93
毛泽东的生态文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观点和丰富经验,主要包括水利是农业命脉、植树造林、厉行节约、资源合理利用、有计划地生育等方面。它为我党生态文明理论与建设的探索奠定重要基础,对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道路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科学内涵及报道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这是我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是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近几年,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的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新闻媒体责无旁贷。如何理解生态文明,如何搞好生态报道,如何结合报告中的新提法认真组织好相关报道,为生态文明观念的传播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等问题。本期组织专题,研讨生态报道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相似文献   

17.
郑伟  曹权玺 《大观周刊》2013,(12):338-338,342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现今和未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是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必由之路,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柯琳 《大观周刊》2011,(49):12-12,8
本文旨在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制度的生态批判以及共产主义的生态文明等三个方面来阐述马克思《资本论》中的生态思想,深入研究这些思想,充分认识资本逻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我国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是珍贵民族文化遗产,蕴含有丰富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可持续发展等生态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的发掘传播与转化创新,对生态文明治理工作有促进作用。本文探析少数民族伦理档案文献的生态文明治理价值,分析发掘要素,提出生态文明治理发掘对策。本文认为,以协同治理、记忆传承、文化自觉和转化创新理念,整合发掘主体,开展资源建设,发掘档案文献,进行引导性和约束性生态文明治理,可推进云南民族地区,乃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