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说明了高校必须进行素质教育。纵观教育科学的研究和建国四十年来的实践,可以清楚地证明:“应试教育”、“专才教育”等模式,不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已经走到尽头。而素质教育代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方向,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受到各方面的关注。要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清:面对快节奏、多元化的社会.仅具有较高文化科学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要在思想品德、身体心  相似文献   

2.
论“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都体现和遵循了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是指导教育实践和改革的教育思想。“三生教育”与素质教育在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等方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因此,“三生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如果能以“三生教育”的基本理论来构建教育指导思想、目标策略、内容与体系以及教育教学实践模式,不仅会使素质教育得到有效推进和落实,而且将会形成真正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现代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高校加强创新素质教育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充分发挥高校“三大职能”的需要,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在高校加强创新素质教育就是要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制度、教学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上实现育人的全面更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高校“三生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学习主体确立社会个体与群体通达理性的生命观、执着坚韧的生存观、积极向上的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的教育理论及行动实践。高等学校实施“三生教育”是云南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应然需要,是实现国家教育目的之实际需要,是云南大学生素质教育创新的现实需要。目前,云南省高校“王生教育”成效明显,云南高等教育也随之步入了一条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缘于国内素质教育愿景与国外教育思潮的共同作用,其一直处于科技、教育及经济的交叉发展网络当中,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中国高校创业教育20余年的发展,是对高校创业教育科学定位、体系构建、实践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等问题的有益探索。在促使创业教育本土化和探索创业教育新局面方面仍需坚持创新、与时俱进、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它为我们指明了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创造力的培养。 一、全面准确地理解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一种为消除“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学生片面发展,高分低能的弊端而提出的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它是要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使人的先天潜能和后天个性特征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完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四有”的各方面全面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与师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化素质教育、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创新思维素质教育、身体心理素质教育和人审美素质教育等。高校师德建设应包括敬业与乐业、爱生与奉献、育人与自育及言传与身教,亦即“师业”、“师爱”、“师能”和“师表”等几个主要方面。师德建设与素质教育是辩证的统一:师德建设对素质教育起决定作用,素质教育又能促进师德建设,要加强素质教育必须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健康第一”思想为指导,以我国高校体育目标定位和改革实践为依据,从新课程观和实施素质教育几方面论述了构建高校公共体育大课堂教学体系的必要性,力图构建一个课内外有机结合、组织形式多样、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校公共体育大课堂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检索和梳理,对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核心概念和内涵进行探析发现,国外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及实践模式: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进程,在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STS和通识教育两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国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历史及主要研究现状: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之”字型道路,目前的研究主题集中在内涵研究、现状调查、存在问题、原因分析、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对策研究及国外经验介绍等方面.我国现代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和实践起步较晚,还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的涵义特点与内容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予创新教育科学的内涵,把握创新教育一般特点,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前提,要把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放在创新教育的首位,把构建科学的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和教育管理模式置于核心,走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发展道路,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使教育者坚持“四统一”。  相似文献   

11.
陈学胜 《文教资料》2007,(26):87-91,7
当前素质教育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认识的偏差和理论知识准备不充分的现象,使当前的教育改革出现一定的挫折或走了一段弯路。为了教育的健康发展,人们必需提高认识,敢于改革、实践。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提高素质,以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即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扩大和更新知识、提高能力等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本文就更新观念、强化师德、提高业务水平等三个方面论述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12.
“绿色教育”是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其核心在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借用“绿色素质”一词,从大学生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两个方面的教育需要出发,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师在“绿色教育”理念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供高校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省与提高.  相似文献   

13.
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素质教育包括身体素质教育、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和社会素质教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人的素质有许多方面,但基本的是政治思想、道德伦理等人文素质和科学、专业技术等科学素质以及心理与身体素质。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过  相似文献   

15.
朱铝基总理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美育第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中,美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国的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美育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提高对美育的认识,明确美育的任务,进一步加强美育教育,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极为紧迫的。一、美育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所谓素质教育,就是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全面…  相似文献   

16.
马吉玲 《文教资料》2012,(14):160-161
考试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考试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理念,符合教育大众化的要求。现行考试制度存在众多弊端,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应从树立现代考试观,建立科学命题制,建立科学评分制,实行多样化考试形式等方面对高校考试制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7.
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对创新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们认为实施创新教育主要有如下途径和方法 :一、开设创造教育课程根据创新教育的需要 ,开设“创造性思维训练”、“创造性技法训练”等课。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编写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创新教育教材。通过开设创新教育课程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造思维、创新能力及创新人格等方面的教育。二、开展创造性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出真知 ,这是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证明了的普遍真理 ,也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世界…  相似文献   

18.
从“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出发,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分析其在当前科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如何培养符合当代市场需要的高科学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作为传承人类先进知识和文明的中心,其素质教育应该发挥“双主体”的内在积极性。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既为实践高校素质教育的“双主体”模式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同时也为实践这种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研究互联网对高校素质教育“双主体”模式的影响,探索互联网技术与这种教育模式结合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国内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理论探讨、实践探索正呈现方兴未艾之势,并引起全社会的热切关注。本文拟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对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阻力及如何促进转轨机制的运行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究。 “五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教育,是建筑在对过去教育的深刻透视和扬弃之上,是对原有教育的一种切实的改良和完善,相对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更符合教育规律,具有科学性、超前性、可行性等特点,但由于多年“应试教育”盛行而造成的痼疾,特别是来自校内的阻力与外部的压力雾障,使中小学实现从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