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美术五大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在《玛尼石》课程教学中,紧密结合学生学情进行审美素养的渗透,在课堂美术知识拓展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养,同时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学科交叉知识的教授逐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体会美术学习的特点,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1])。  相似文献   

2.
小学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在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的颁布,如何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小学美术老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对小学美术发展现状的分析解读,提出了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致力于有效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小学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正>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  相似文献   

6.
在贯彻国家"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新一轮课改中,美术鉴赏课作为必修课程,所担负的美育功能更加明确。教师要注重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拓展学生美术表现能力,培养学生文化理解能力,深入理解美术核心素养,将美术鉴赏课程的育人功能与美术核心素养进行最直接的关联,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条理念就是要通过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那么,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不是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在于发展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创新精神,提高整体素养。身为一名小学美术老师,如何利用好课堂这块主阵地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呢?下面谈一谈我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激发兴趣热爱美,培养审美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当今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已经走进核心素养时代,专家纷纷提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核心素养。下一场的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的变革也悄然而至,从课程改革以前的双基落实,再到三维目标的落实,直到现在,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美术课堂上的一根指挥棒。小学美术课程其价值主要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参与到创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安宁 《孩子天地》2016,(7):206-207
美术课堂教学是实现美术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对于实现美术教学目标和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学应当以社会发展及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为基础,注重课程的整合,使知识形成一个立体的构架,从培养多种综合能力出发,使学生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提高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0.
郭俊民 《学苑教育》2023,(12):82-83+86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人们对美术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要求美术课程充分发挥育人价值,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因此,美术教学不但要对学生绘画技能、设计技能和创意能力训练,还要对学生自身能力和思想品德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课型,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宽教学内容,用多元评价促进学生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刘华 《考试周刊》2022,(7):151-154
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集中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在高中美术课程学习中,学生需要学习美术知识、美术技巧,形成必要的支持积累,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还应形成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这样才能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文章从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课程改革背景出发,结合实际分析生态化教学实践策略,即明确生态化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明...  相似文献   

12.
李彦斌 《成才之路》2009,(30):36-37
新课程标准强调:“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其目标是“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标准明确指出了每个教师应具备的五种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那么美术素养应是什么样的素养呢?美术素养是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素养包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83):157-158
"核心素养"时期的美术课程,要求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感知、体验、思考、探究、创造和评价等具有美术学科特点的学习活动,发挥美术学科特有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上好美术课的最后五分钟,改变原有评价的单一方式,通过赏画、评画、讲画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美术作业,落实美术学科核心素养时期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逐渐形成正确的学科观念、思维方法和探究技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艺术教育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初中美术课程是艺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情操.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美术课已经由以往单一的内容变成了多元化的内容,这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要充分地发挥美术能够陶冶情感的功能,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本文将针对中学美术审美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因此,美术教学中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及良好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如何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美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儿童对美术的兴趣、激情、自信,关系到学生自身人格的健康成长。因此,美术教学中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及良好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7.
王海 《天津教育》2021,(4):132-134
在初中阶段美术学科早已被列入必修课程中,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促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及良好品格的形成,还能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文化素养等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探索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笔者将对初中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等具体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新课程的深入落实,素质教育在初中教育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艺术类课程的教育显得越发的重要。初中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对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美术教育质量,本文详细分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赵伟州 《天津教育》2020,(7):136-137
在进行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这门课程,作为素质类的课程,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美术素养。所以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在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审美理念,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美术。本文将对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具体的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20.
艺术课程在新教育理念下的改革,美术课是要进行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再强调美术技能的训练,而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创造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