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长春市政府承办,吉林省体育局和长春市体育局协办的第12届中、口、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于2004年8月23日至29日在长春市举行。来自中、日、韩三国体育代表团以及东道主长春市队的691名运动员、86名官员以及102名教练员参加了这次大会。中国派出了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冯建中为团长的中国青少年体育代表团共242人参加了大会,在组委会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大会的组织工作获得了圆满成功,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较好成绩。  相似文献   

2.
应韩国体育协会邀请,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蔡振华同志为团长的中国青少年体育团一行241人于8月23日赴韩国大邱参加了第14届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在全团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代表团圆满完成了此次的参赛任务,达到了增进交流,切蹉技艺的目的。一、本届运动会的基本情况本届中日韩体育交流大会,于2006年8月24日至27日在韩国的大邱举行。共设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橄榄球、乒乓球、羽毛球、举重、网球、软网共11个比赛项目、55个小项的比赛。由中、日、韩三国代表团和大邱市4支队伍参赛,整个大会的规模近千人。中国体育代表团的运…  相似文献   

3.
发挥厦门区位优势促进海峡两岸体育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与台湾体育合作交流处于"来的多,去的少;体育产业合作多,竞技体育合作少;机会多,把握少"的现状,明确厦门与台湾体育合作交流的前景是光明的,提出如何充分发挥厦门区位优势,把厦门打造成为两岸青少年体育交流基地,大力培育发展厦门民间体育社团组织等开创厦台体育合作交流新局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海峡两岸体育交流现状,结合体育社团的功能、特点,分析体育社团对海峡两岸体育交流的影响。研究认为,体育社团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两岸体育交流;扩大两岸体育交流内涵,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整合两岸体育资源,缩小两岸体育发展差距,营造和谐的两岸体育文化氛围;传播中华体育文化,促进文化认同,遏制台湾“本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5.
美国青少年体育赞助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青少年体育赞助已经形成一整套成熟的机制,它促进了美国青少年体育的普及和发展,激励了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学校体育与体育赞助的有机结合,是美国体育后备人才保持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独具特色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对于我国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交流与交往即是多方面的又是非常活跃的,师生间的相互交流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影响极其深刻。为了发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针对体育教学中师生交流存在的问题,很有必要探讨体育教学中影响师生交流的因素和提高交流水平的对策,这是达到最佳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中美体育交流发展过程。结论 :乒乓外交是中美由敌对、隔离到关系正常化的转折点;体育外交促进两国政治、文化、经济等领域交流与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奥运外交促进两国关系积极向前发展;体育交流是中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互相尊重、互利共赢,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应大韩体育会的邀请,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郭敏同志为团长的中国青少年体育代表团一行243人于今年8月23日至29日赴韩国济州参加了第11届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在全团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较为圆满地完成了本次出访任务。一、基本情况: 本届交流大会共设置了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橄榄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举重等11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访问调查、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对厦门市高职院校的体育交流与合作进行研究.认为高职院校体育交流与合作能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体育活动氛围、优化体育训练方法、促进体育竞技水平.结果表明:厦门高职院校校际之间体育教学交流与合作薄弱、课外体育交流程度高、体育训练交流程度低、体育竞赛交流层次差别大.并给出适当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校际之间的体育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闽台两地体育文化及其交流现状和发展前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合作的进程,剖析体育交流合作发生、发展过程的体育文化现象。从两岸学界对两岸体育文化交流的现状、结果、趋向的认同,推断两岸体育文化交流合作的近期和远景目标、内容、方法、路径和功效。研究认为,两岸体育的交流与合作所产生的精神与物质财富,对两岸社会关系特别是对台湾地区管理层的政策调整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研究发现,两岸体育交流合作的内容形式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是:民俗体育交流是两岸同根同源的人文基础;竞技体育交流之“奥运模式”是两岸“和平统一”的雏形和先导;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以及所有与体育有关的项目、活动、生活和生产方式由于迄今尚未给予深度挖掘,因此,将为今后两岸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了空间。  相似文献   

11.
陈钧  祖彬 《体育教学》2008,(11):40-40
应日本国家体育协会邀请,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青少处组团,于2007年10月对日本进行了一次访问考察交流。日本,这个我们似乎熟悉,但又不太了解的近邻,二战后伴随着经济腾飞,青少年体育也经历了重建、反思和快速发展过程。都说百闻不如一见,毫无疑问,这次考察对如何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育是有意义的。下面对我们考察的内容之一——“日本体育少年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应日本体育协会的邀请,以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杨树安同志为团长的中国青少年体育代表团一行225人于8月23日至29日赴日本熊本参加了第10届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本届大会共设置了田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北京市对外体育交流的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外体育交流已真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在连接北京和世界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北京有得天独厚的综合优势和交流环境;拥有众多的政府机构、体育组织、体育中介机构等;对外交流内容涉及体育的各个领域;交流方式丰富多彩;交流成果斐然.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据有关报道,我国青年的平均身高已经落后于韩国和日本。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本文通过探讨家庭体育的特点和家庭体育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上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通过加强家庭体育来改善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状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体育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技术、技能信息的交流过程,而且也是一个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有效的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组织和施行知识、技术和技能学习的方法,学生的需要和理解水平,还取决于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情感交流技能的水平。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虽然广大体育教师也逐渐开始认识到情感交流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尚未见将其作为一种单独的体育教学技能作系统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三届中国、日本、韩国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于1995年8月25日至30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举行。来自中国、日本、韩国、香港、哈萨克斯坦、澳门、马来西来、斯里兰卡、泰国、中华台北及东道主唐山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名青少年运动员参加了体育大会的交流。本届赛会共设有田径、篮球、足球、手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和橄榄球9个项目。运动员年龄为16—18岁。比赛不设奖牌,不计名次,不计团体总分。  相似文献   

17.
该文采用文献法,通过分析社会生态学理论与健康行为模型,从个体层、人际层、组织层、社区层和政策层5个层面对影响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从重视体育知识与信息服务,促进青少年体育交流,培育青少年体育组织,加强与社区体育资源共建与共享,加强地方政策制定与落实5个方面提出推动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策略,为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提质增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应日本体育协会邀请,中国青少年体育指导者代表团一行9人于2000年10月8日至17日赴日本进行了体育友好交流访问。访问期间,对东京都、千叶县、群马县的日本少年团及学校体育开展等情况进行了实地参观学习和交流。中、日双方还对感兴趣的问题,如体制、机制、经费、管理、效益、水平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了了解,融洽了感情,增进了友谊,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深感相互间可借鉴之处很多,收益匪浅。双方皆诚恳表示,着眼于21世纪中、日青少年体育交流活动,双方应该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层次上进行更密切的交流,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关系,达到进一步互相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全团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此次学习和交流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探讨乌兹别克斯坦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为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提供借鉴。结论:乌兹别克斯坦青少年体育分层次进行体育教育和比赛,分为小学生、中学生以及大学生体育运动比赛。多层次的体育运动体系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建议:对政府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地位依法进行强化;对学校体育的主体地位加以巩固;建构青少年体育服务保障体系;加强青少年体育法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体育意识倾向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终身体育的开展为学校体育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青少年是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的重要时期,因此研究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倾向性,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树立终身体育观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