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几年来,媒体记因采访被打、遭遇“封杀”的事件层出不穷,并由此引发社会各界、新闻学界、业界对记“采访权”的讨论。本试从学界对记“采访权”的阐释出发,结合有关事件和现象,对“采访权”内涵作新的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关于采访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翔 《新闻界》2001,(5):34-35
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采访遇阻事件大量出现,记者因采访遭致暴力殴打的事件也频频发生,以至于到新浪网站搜索,查问“记者被打”关键词,竟有237个网页符合条件。12000年,中国足协与多家媒体发生纠纷,是新闻采访权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的尖锐凸现。虽然各种新闻理论已经确认采访权的存在,但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立法明确界定采访权和保护采访权,采访权在实践中常处于尴尬境地。关于采访权的问题已经成了舆论监督的一个关键。基于此,笔者拟从采访权的界定,采访权与知情权的关系,以及采访权的限制等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3.
近来,记者集体退场以示抗议的事件不断发生,先是陶虹在长春记者见面会上,因“违诺”单独接受了某家媒体的采访而遭遇记者集体退场抗议;后是周迅在南京因采访“三不准”而遭遇记者集体退场。我以为,记者的行动是有其积极意义的。首先是维护了记者采访报道的独立性。媒体记者具有独立采访权,如何采访、采访什么、何时采访都要由新闻报道的需要来决定。但由于娱乐圈内明星的特殊身份,我们的媒体有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某些不合理的限制,如什么能采访、什么不能报道、怎么采访、报道多少等等,否则,不是“封杀”采访,就是以报道“失实”为由对簿公…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系列记者被打事件见诸媒体,新闻记者已经成为高危人群之一。单位或个人为了阻碍记者和群众的视线,防止不正当行为在媒体上曝光,不惜采取暴力手段,以维护局部或个人私利,这严重阻碍了记者的采访权、舆论监督权和受众的知情权,记者维权问题日益突出。去年,记者被打事件更为频繁,有许多专家认为去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记者被打事件扫描近年来,新闻记者在履行自己的职能,报道事实真相,进行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常常遇到舆论监督的客体恶意侵害采访权,记者的人身安全保障受到了威胁,公众的知情权也自然面临挑战。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见诸媒体的记者被打事件就有十几起:1月5日,《济南日报》和《  相似文献   

6.
陈明  施宇 《新闻爱好者》2004,(11):26-26
近日,一些新闻被炒得非常的热门。先是9月10日,许多媒体报道了重庆节出现“不明飞行物”。《成都商报》刊发《两具“不明飞行物”金属残骸坠落重庆节》一文,报道说“10月9日7时10分左,一块巨大的物体从天空呼啸而下……”公众舆论监督,是社会权利的重要内容。所以,应该认识到,媒体和记者是行使公众知情权和实现社会监督权的特殊机构和群体。当然,采访权不是绝对的。作为具体的权利,不是所有的采访权都必须实现、都可能实现。我们认为,作为媒体,在采访权问题上应该明确三点。第一,采访权是可以受到限制的。例如,出于国家安全需要,法律对记者…  相似文献   

7.
2003年,新闻记者在履行自己的职能,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真相,进行舆论监督过程中,采访权、安全保障受到侵害的事时有发生,自身的维权之路面临新挑战。记者采访被打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见诸媒体的记者采访被打事件包括:1月5日,《济南日报》和《山东青年》的3名记者在山东省宁阳县采访时被殴打;7月22日,《羊城晚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遭环卫队十几个工人的围殴;8月1日,《南京晨报》《金陵晚报》等南京4家媒体记者到江苏省教育厅采访一个会议,被保安群殴;8月9日,广东电视台记者在采访广州海印布艺总汇时遭保安群殴;  相似文献   

8.
六、兰州市公安局“封杀”新闻记者 2002年8月1日,兰州市公安局将一纸“公函”送到兰州市内6家都市类报纸负责人手中,宣布对16名记者予以“封杀”。公函称:由于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公安局以后将不再接待这16名记者,这些记者“再不宜到公安机关采访”。这纸公函引起了全国广泛的关注,引发了一场新闻界关于记者的采访权、公民的知情权及信息公开制度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9.
由于目前法律对记者保护的薄弱,在舆论监督中,记者常常会遇到新闻采访权以及媒体的舆论监督权,被某些部门和一些人轻视,导致记者的新闻采访权屡被侵害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记者要发挥自身的舆论监督作用,就面临巨大的压力,如履薄冰。如何在舆论监督中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根据笔者多年来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进行舆论监督的实践经验来看,记者要端正思想,心中装有法,遵守新闻规律和职业道德,才可有效地保  相似文献   

10.
六、兰州市公安局“封杀”新闻记者 2002年8月1日,兰州市公安局将一纸“公函”送到兰州市内6家都市类报纸负责人手中,宣布对16名记者予以“封杀”。公函称:由于个别记者因采访不深入,出现了一些严重失实的报道,这些失实报道既违背了新闻报道客观真实性的原则,也损害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给公安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鉴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和保密性,公安局以后将不再接待这16名记者,这些记者“再不宜到公安机关采访”。这纸公函引起了全国广泛的关注,引发了一场新闻界关于记者的采访权、公民的知情权及信息公开制度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人民日报等媒体对昆明市环保局无视国家规定,强检汽车尾气达标仍然刁难的错误做法,进行了曝光。这些正常的舆论监督引起了该局局长的不满,不仅公开辱骂记者,而且粗暴干涉记者的采访活动。 当然,这位局长对记者的批评报道只是“动口”,一个时期以来,对记者的“动手”事件也时有所闻。 那么,记者写批评稿,为何引起当事者大动干戈,想骂就骂,想打就打?记者受辱被打事件为何屡屡发生?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5月,在“世界新闻自由日”那天,湖南长沙发生了一起记者被打事件。被打方乃央视“中国法治报道”栏目的记者,而事发之地,恰恰是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设基地长沙“世界之窗”文化旅游景区。近年来,记者采访被打,似乎已司空见惯,因此,几个年头被称作“记者被打年”,《新快报》某记者在2003年一年中,居然5次被打,其中一次竟险些丧命。只是湖南这次“殴记”事件,因为特别的对象特别的时间以及特别的地点,而在全国哗然了一阵子。3个月之后的8月1日,本刊记者在google网站上搜索“2006年记者被打”,竟然有10,300,000项符合查询结果。这让记者提前惊呼:“2006,又一个记者被打年?”  相似文献   

13.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6,(13):80-80
5月18日,解放日报政法部记者马骋起诉上海市规划局信息不公开案被法院正式受理。媒体将这一事件称之为“国内首例新闻记者起诉政府部门侵犯新闻采访权的案件”,认为“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有关部门重视记者的新闻采访权”。就在新闻界对此高调评价、跟进报道的时候,6月7日,马骋撤回起诉。坦率地说,我们应当对同行起诉的勇气表示赞赏,也应该充分理解其从起诉到撤诉所走过的艰难心路以及面临的巨大压力,但我不同意“结果并不重要”的论断。恰恰相反,结果以及决定诉讼结果的过程才是我们应该深入探究的关键,如果媒体过分陶醉于“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最近郭德纲事件闹得很是红火,红火不仅因为郭德纲为徒弟撑腰、大骂了媒体记者。也因为社会各界对所谓媒体动用公权力“封杀”郭德纲,意见不一致纷纷攘攘有关。而在我看来.之所以闹成这样,原因本也简单,就是因为郭德纲是个“名人”。名人骂人引了公愤,媒体“封杀”了郭德纲,政府又在其中当了一回冤大头,成了替媒体挡箭的靶子,如此而已。  相似文献   

15.
魏晶 《声屏世界》2003,(10):34-34
在公众的内心深处,媒体的舆论已经被视作一种力量———一种捍卫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然而,现实中的媒体能否担当这样的重托?生活中的舆论能否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权力和力量?这是一个厉行法治的社会无法回避的课题。2003年2月发生在珠海的一件新闻记者采访受阻事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虽然社会舆论对这一行为进行了严厉的谴责,当地公安机关也对当事人实施了十天拘留的处罚。但一个事实也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从法律上还找不到如何维护记者的“监督权”和“采访权”不受侵犯的这一法律依据。也就是说,新闻记者在采访中受到阻挠侵犯,还…  相似文献   

16.
采访,不是记者、编辑的专利,作家、学者、大学生甚至普通人,都可以进行采访活动。那么,真如某位专家所言,采访权仅仅意味着“多了一张记者证而已”吗?老高不这么认为,反倒认为采访权是传统媒体的发力点,是媒体之所以存在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到非难甚至被打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记者的公务行为,特别是对不良现象的采访已经成为极有风险的工作。人们一次次地为记者鸣不平,一次次呼吁:记者的采访权和舆论监督权应该得到保护,要坚决维护记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拒、限制采访、记者被打等现象时常发生.记者报道正面新闻时,采访对象一般都乐意配合,但当记者说真话或是报道负面信息时,一些单位、部门就千方百计阻碍,甚至动用武力打击报复记者,记者的采访权屡被挑战.  相似文献   

19.
一条公安局与新闻媒体间忽生磨擦的消息,一时间引得国内读者纷纷注目。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兰州市公安局将当地6家媒体的16名记者列入公安系统今后拒绝采访的名单。这一名单不仅送达各新闻单位,并抄送省市宣传、政法部门。此事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作为个人可以拒绝记者的采访,但作为政府部门、执法机关,公安局不能因此封杀记者的采访权。”兰州大学新闻系教授段京肃、副教授李惠民一致认为,公安局的做法是不妥的,超出了它的职权范围,属侵权行为。如果认同了公安局的做法,那后果是十分可怕的。如果任何一个部门都可以理…  相似文献   

20.
采访权是公民言论自由权的延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就当前引起关注的记者采访权问题发表以下看法 :记者采访的权利是一种公民间自由交谈的权利 ,记者没有、也不应有其它的特权 ;记者的采访权不是行政、司法和其它组织赋予的 ,因而权力组织无权剥夺记者的采访权 ;记者采访不是“执行公务” ,而是人民赋予的服务于他们获知需要的一种延伸的公民权利 ,记者应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