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对半殖民地民族劣根性的揭示与批判,有利于唤醒民众,自我拯救.国民劣根性的根源在于传统文化,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孔儒文化--封建文化,吸纳现代文化,才能使民族解脱包袱,在现代文明之路上前行.  相似文献   

2.
蒲宁作为俄罗斯第一个获得诺奖的作家,却是一位充满了悖论的作家。在书写俄罗斯民族性格时,他以愤火毒焰烧灼其劣点。有时将批判的矛头对准某一整个阶层(农民、商人),通过对这整个阶层的批判,达成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劣点的整体性挞伐。他着力批判俄罗斯人那种"与普世价值彻底隔绝的心灵",以世界眼光批判"俄国特色"。而且追根溯源,批判了隐藏其后的俄罗斯文化。但他又不吝以任何美妙的语言歌赞俄罗斯人的正直、光荣和自豪,其所蕴含的最伟大的力量,他们身上的诗意,他们所实行的灵魂救赎。对于知识分子和小资阶层人物给与了更多的肯定。他尤致力于塑造具有两极倾向共居一体的人物,全面而深刻地活画出俄罗斯民族的悖论性格。  相似文献   

3.
卮议“五个鲁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社会文化视野与社会生活中,之所以存在有文学家、思想家、民族魂的鲁迅,世俗生活中常人的自我鲁迅,被神化绑架劫持了的圣贤鲁迅,骂与论辩漩涡中的鲁迅,以及屡遭贬损诽谤被妖魔化的"五个鲁迅",既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也是由于不同视点、不同取向、不同的主旨目的进行过度诠释的结果。"旗手与民族魂"是一个民族精神之所在,是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无论是谁,一当被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誉为"旗手与民族魂",他就已经不单纯是一个个体的现实生活中的普通常人,而是一个凝结着民族智慧、民族正义与民族精神的伟人,一个不应神化、不可污损和诽谤的特定的文化符号。作为常人鲁迅无需捍卫,也捍卫不了,但是作为"旗手与民族魂"的鲁迅,还是要捍卫的。  相似文献   

4.
苏格拉底与早期研究自然奥秘的哲学家不同,他认为哲学不应该专注于自然,要将研究的对象转向"自我",哲学的任务就在于"认识自我"。苏格拉底认为只有"认识自我",弄清楚"人是什么",你才能"实现自我"。在他看来,如绝对命令一般,"认识自我"必然要"实现自我",但这两者之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逻辑鸿沟,至少从"认识自我"不能逻辑地得出"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5.
《吴宓日记续编》真实记录了吴宓新中国成立后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期间对鲁迅的接受历程,作者在政治化语境中所坚持的个人化阅读方式,形成了对时代流行"鲁迅接受"观念的理性审视,他的鲁迅阅读成为中国鲁迅接受史中的一道独特风景,为鲁迅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增长点。吴宓的"鲁迅接受"现象彰显了现代知识分子反思批判的精神特质,蕴含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冲突与融合的复杂关系,吴宓与鲁迅的文化理想在民族精神建构方面所表现出的异质同构性,对新世纪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下形成了对鲁迅全方位、多样态的贬损和亵渎。其主体均系所谓"知识分子"。大陆新儒家则系中坚者。其之所以如此,是因鲁迅妨碍他们拒斥自由民主,主张复古更化,建立儒教国家的政治诉求。而鲁迅通过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而实现"立人"的人之解放伟大战略也使得基于传统文化的民族自大狂们不满。中国当下知识分子站在权贵一边,鼓吹为奴的价值取向,借以谋求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这与鲁迅对知识分子的规范恰成反调。鲁迅与中国知识分子结怨甚深,不单挖掘了祖坟,而且预言了子孙。所以他们视鲁迅为仇雠。整个社会文化语境不变,贬损、亵渎鲁迅就会演变成为中国当下某些"知识分子"的"新常态"。其实,唱衰鲁迅,就是唱衰民族,乃是一种亡国之音。  相似文献   

7.
俞绍宏 《文化学刊》2009,(5):112-115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文化基因。具有表意特性的汉字是汉民族文化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成与汉民族的文化基因息息相关,其字形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汉民族文化基因。解读汉字的民族文化基因不仅是汉字学研究的要求,同时也可以使我们获得与汉字有关的历史文化信息,因此也是研究我们民族历史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代社会中民族文化的生存问题,马翀炜和陈庆德给出的答案是"民族文化资本化"。民族文化资本化何以可能?这个论题的理论意义在于重新认识普遍性的相对性或不完全性;现实意义在于如何使"边缘"民族将自身独特的文化要素转换为经济资本,参与到当代主流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在当下脱贫攻坚的热潮中,《民族文化资本化》有不断重读、不断反思的必要性,启示我们尊重和开发地方性知识和地方性文化,将其作为"扶智"和"扶志"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绍兴老话"堂前",就是客厅。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故居是一幢两层小楼。楼底下的前半间叫"小堂前",是鲁迅一家吃饭、会客的地方。2016年2月25日下午,法国文化部官员米歇尔·普拉内尔女士和法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领事费保罗先生来到这里,在鲁迅文化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的见证下,将"历史文化名屋"的牌徽授予绍兴鲁迅纪念馆。笔者在绍兴长大,因为母亲在绍兴鲁迅纪念馆工作的缘故,从小就出入并熟悉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记得小时候还曾穿着长衫,带一顶瓜皮小帽,和其他小朋友在这儿扮演过小  相似文献   

10.
<正>长期以来,在鲁迅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心目中,鲁迅作品的经典地位是确定无疑的。然而,从八十年代中期至今,鲁迅研究也遭遇到多方面的冲击,其中有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新保守主义,流传到中国之后发生了严重变形的后现代主义,还有质疑国民性理论、把鲁迅的国民性批判曲解为殖民话语霸权的"新左派"……不同个人挑战鲁迅的方式也不同,其中有学理式的,也有流氓式的。鲁迅是谁?他是"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士;他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  相似文献   

11.
何以江南     
正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如火如荼,上海以及苏浙皖等地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兴起,长三角地区高校、学者对江南文化的研究更是方兴未艾。我们将推出"浙江文化专题系列",本期从地理、历史、人文等多角度挖掘"江南文化"中积极奋进的精神内涵,寻找长三角地区共同的文化基因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鲁迅的杂文是他一生创作中重要组成部分,鲁迅上海时期的杂文通过塑造女性形象对国民劣根性进行了批判。本文将通过分析鲁迅后期杂文中的女性形象,浅谈其女性形象创作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言论集纳     
我们的信仰是"文化信仰",有"诸神"在监督,就是家人、朋友、同事、邻居,这种来自周围人的社会监督很有效,无处不在;还有自我监督,就是"良心",我们讲"天地良心"、"君子慎独",说的就是自己监督自己。天地是"道",对于"道"的信奉、崇敬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的核心。这是一种有别于西方信仰形态的信仰。它具有非人格神的特点,但具有最高命令的意义,对整个社会有确立价值、约束行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鲁迅的性格,不能不想到鲁迅的感情经历。在感情上,鲁迅经历了几个阶段,既体验了深渊中的绝望,晨曦中的微明,又尝到了"苦茶"加"糖"的滋味……这种情感经历,标志着他对封建传统道德从妥协、彷徨到叛逆。  相似文献   

15.
《我们家族的女人》是一部女性的悲剧,"我们家族的女人"大多数难逃被抛弃的"宿命",这表面看来是因为"我们"家族独特的血脉和性格所致,但深层根源还在于男权文化。就此而言,"我们家族的女人"的悲剧也是所有女人的悲剧。"女性书写"则为女性摆脱性别悲剧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文化多样性     
正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不同文化间需要有创建的交流。费孝通先生曾强调世界各民族的文化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句话不仅适合世界各民族,同样适用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多样性的终极作用是提升人类自身。文化的民族性、多样性是整个民族文化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种能够代表国家民族、彰显文化特性、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身份",进而达成一种基于文化自信之上的文化间的相互欣赏与赞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文化保守主义势力掀起了一场传统文化复兴运动。他们将矛头指向五四运动的新文化以及作为五四旗手的鲁迅。他们怀疑、曲解鲁迅的文化选择,将其定义为一个被时代所淘汰的文化激进主义者,力图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能力与"永恒价值"。本文即以此观点为批判对象,一方面探讨当代中国文化杂居现象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机理,另一方面论证鲁迅精神在当代价值危机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钱穆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其史学思想有许多闪光之处。他认为,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要注意"会通"与"求变"相结合,这样才能明白历史为何在此时"结以往""启将来"。研究历史要以文化为中心,研究此历史背后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精神。在情感态度上,对祖国的历史应保持温情与敬意,只有这样,历史教育的目的才会达到。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真相和对此一历史的评价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探求历史真相的问题上,唯一的原则,就是尽一切可能实现对历史真实的尽可能准确的描述。勇于直面历史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一个社会对待历史真实的尊重程度直接反映着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先进程度。近来,学界围绕着当年李希凡写第一篇批判"《红楼梦》研究"文章时,是否致信《文艺报》编辑部探询能否发此批判文章一事,展开了深入的、自由的讨论,已引起世人相应的关注和思考。本刊此期发表的几篇文章,都是就"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之有无而阐述自家观点的,希望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思考。是否有"鲁迅、茅盾联名致红军贺信",是个老问题,学界多年纷争,并非没有倾向性意见,但也没有定论。愿鲁迅研究专家和学界有识之士发表见解,以推进这一追询历史真相的学术讨论日益深入。  相似文献   

20.
阿英 《文化交流》2017,(8):50-53
正一很早以前我就知道王学海的大名,他写诗歌、小说,是"疯癫式创作"的作家。所谓"疯癫式创作",只是概念罢了,指作品中的意象具有文化批判力量,于"过去"而言具有颠覆性,突破各种束缚,触及生活本真,揭示历史本质,从而开掘作品的深度。那时的我,是一个喜爱阅读的半大不小的青年,对王学海颇有些崇仰,认为邻县的他代表了我们地区的成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