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中国诗学受道家哲学的观念、方法影响最深,若从思维方式看,则主要表现在整体之思、对待之思和象喻之思三个方面。其中,对待观点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时所有对立面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包含的。它以整体之思为前提,更强调相互参照的二元对待的彼此依存,彼此包含,彼此转化,乃是一种二元协同之思。对待思维既是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维之一,也成为了中国诗学的重要思维路向。中国诗学中的对待批评将具有传统哲学智慧的对待思维模式内化为运思方式,在话语言说方面有着独特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论吴蜀联盟     
三国时期的吴蜀联盟并非从赤壁之战时起就存在,它经历了一个由联合、纷争到建立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关系思维强调在一个整体环境中考察多方利益关系的协调和平衡,回顾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正是各方关系各方力量在变革中遭遇,相互牵制相互掣肘而又彼此支持互动共进,变革是在复杂的漩涡里艰难的向前推进,只有坚持一种用复杂性眼光才能正确处理各方关系,变革才能持续而高效。  相似文献   

4.
坐落于资水之北的古城益阳,在孙吴统治时期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吴蜀奋力争取的古战场,而且是孙吴镇压山越人反抗的据点之一。所以,在半个多世纪里,孙吴一直将益阳置于部都尉下进行军事管理。  相似文献   

5.
三国鼎立,吴蜀弱而曹魏强,处于劣势的吴蜀两国在共同抗魏旗帜下组成军事同盟,既避免了内部自相残杀两败俱伤,又使三国纷争变为南北对峙,通过东西配合、左右犄角战略方针,牵制和打击了曹魏军队南侵,促成并延长了三国鼎立局面,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6.
黄文华 《科学教育》2004,10(2):48-49
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人际和谐是中国人情理思想的展现,以"仁义"为其思想之源,"礼"为手段,"乐"为目标."仁"、"义"、"礼"、"乐"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一种自然有序、和谐美满的理想境界,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仁义、礼让、秩序化的关系,人与人在互动关系中要达到和谐,需要以一定的前提条件为基础,以人们的认知和情绪为中介,通过合作、平等协商、共同分析和探讨,达成相互宽容和理解、彼此认可和让与,从而使得社会的普遍利益与特殊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交融,使得人与人的关系在实践中获得最大限度的融洽相容.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三国时期所形成的吴蜀联盟在客观上是孙刘联合拒曹的军事、外交产物 ,联盟的缔结始于荆州之争 ,也随着不同割据势力对荆州政权的争夺而不断强化和弱化 ;由于孙吴政权在吴蜀联盟中占据外交的主动 ,因而从其主观上看来 ,吴蜀联盟更是孙吴“限江自保” ,乃至“总括九州 ,志成帝业”的外交手段  相似文献   

10.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毛主席在《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曾先后提到这一点,并把这次战争跟齐鲁长勺之战、晋楚城濮之战、韩信破越之战、楚汉成皋之战、新汉昆阳之战、袁曹官渡之战、吴蜀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期的吴蜀夷陵之战是罗贯中笔下“三大战役”之一,不仅在战争指挥艺术上堪称经典之战,在文学描写上亦堪称经典之笔。作者通过虚夸战争规模、改造战争性质、层层设置波澜等手段,大大增强了夷陵之战的传奇色彩,充分显示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精妙的虚构艺术。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中应有之义。两者既彼此区别,又相互联系,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部实践和全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中,我们力求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交流彼此的情感,探究新的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以求新的发现,体现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交往活动最内在的、最深层的属性,也是最有表现力的交往形式。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师生交往互动中要求教师与学生要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5.
梁朝阳 《教师》2014,(12):89-89
通过物理教学传统方式与新课改模式的对比,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教与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为此,我们要努力实现以下几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绎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课标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8.
学校生活是与个人、家庭和社会生活相互纠结、彼此嵌入的复杂权力网络运作的过程。在此复杂的过程中,权力通过力量的竞争被选择使用:话语权力建构了行动者的身份,象征权力缔造了学校生活的秩序,资本权力则再生产了社会阶层的区隔,并且这些权力“允许”利益政治融入学校生活。学校生活随着利益、力量的变动而呈现的相互权力斗争,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9.
根源于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客观要求,广大夫妻在生育问题上不可避免地要用计划生育作为协调和评价其性生活的新的道德选择。坚持计划生育既是彼此性行为吻合时代、富有责任感、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集中表现,又是相互性关系和谐美满的内在规定和真正令人幸福快乐的必要保证。计划生育体现性之美,促进性之善,讲性道德,夫妻就必须把计划生育转化为性生活应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与学生观”中提出了“学习共同体”这一理念。它着重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文就如何构建初中英语口语、语法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