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武当》2014,(9):7-7
各武术传人、武术爱好者:为了丰富第三届武当国际演武大会内容,着力推动中华传统武术,特别是武当内家拳法的蓬勃发展,现面向国内外公开征集论文,有关事项敬告如下:一、征文范围(一)张三丰历史文化研讨1、张三丰籍贯及生平考证与研究2、张三丰丹道武学思想及理法3、张三丰武当遗迹考证及研究4、张三丰与武当太极观5、张三丰传说的文化内涵6、张三丰与武当内家拳7、张三丰太极拳体系研究8、张三丰历史文化遗产与建设和谐社会9、张三丰历史文化遗产的弘扬及产业开发(二)杨式太极拳研究  相似文献   

2.
李光富 《武当》2006,(3):13-14
作为中华武术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流派——武当赵堡太极拳,从创立发展到现在已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一个以道教教理为指导,以武当道教张三丰祖师为宗师,以武当山内家养生功夫理论为行为规范的武术流派。元末明初的高道张三丰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张三丰,又名张邋  相似文献   

3.
武当武术与道家的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武当武术具有地方宗教与地方武术结合的特点;具有文武兼备的文化特点;具有武道并举、以武弘法的双重目标。研究中突出体现了5个新观点:①禹伐三苗之战所使用的"干戚舞"对武当武术起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②玄武崇拜寓意着"摄龟"夹蛇除恶的勇敢之意;③较清晰地证实了张三丰南传内家拳、北传太极拳的两条传承路线;④武当尚剑体现了道剑结合的鲜明特点,具有降妖除魔的功效;⑤武当武术的清规戒律深受道教哲学、儒学的"仁学"和佛教的"禅学"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艳辉 《武当》2014,(3):41-43
张三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宗师,也是武当武术始祖,是中国近六百年来最有影响的高道大德,他的道学成就是全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因张三丰道士若闲云野鹤,云游不定,也因为后世记载张三丰事迹史料的混乱,实证的匮乏,考证张三丰生活轨迹,包括出生时间地点和去世时间等等,都成了历史的悬疑。但根据目前新发现的文字、遗址和文物等历史遗迹证明,张三丰的出生地就在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镇。  相似文献   

5.
孔德 《武当》2010,(10):47-49
三丰派 三丰派,即张三丰派。这里所指张三丰乃元明之际的武当丹士张三丰。(按:历史上曾有三个张三丰(峰)。一为《神仙鉴》所载刘宋时张三峰,号朴阳子,传房中御女三峰采战之法,正统丹道家深恶痛绝,因元明张三丰原名三峰,后知其故避“三峰”不用而改三丰。二为北宋徽宗时武当内家派创始人张三峰。  相似文献   

6.
太极拳桂冠非张三丰莫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秒丰 《武当》2006,(6):27-30
太极拳相传为武当道人张三丰所创。所以人们崇拜张三丰,认张三丰为太极拳始祖,并非简单的迷信附会,乃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因三丰集儒、释、道于一身,乃道之大成者,所以,人们对张三丰的崇拜,实质上是一种文化崇拜。  相似文献   

7.
习云泰  李传国 《武当》2014,(5):40-41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武术界对于谁创太极拳一直争论不休,特别是武术史学家唐豪等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考察,以明清部分史料为据,武断地做出错误结论,认为“明代张三丰不会太极拳,张三丰只是武当山炼丹的道士,太极拳创造与他无关,河南陈家沟陈王廷才是中国太极拳的创始人”。近年来,  相似文献   

8.
王久增 《武当》2016,(4):68-71
现在已有充足的史料证明元明时代的武当道士张三丰是太极拳的始祖。张三丰不但是太极拳的创立者,还是善于养生的长寿者。目前论述张三丰生平事迹的文章和书籍已有不少,从其中可以看出张三丰养生长寿之谜。按照《明史》记载,张三丰原名张通,生活于元明之际。据清代李西月编的《三丰全集·芦汀夜  相似文献   

9.
李峻 《武当》2000,(12):67-67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上宝座后,想到身边要有功夫超群的侍卫,同时又在清理道教时想到武当道人张三丰。所以下诏日:“有张玄玄者,可请至京面朕。”但他没能请到张三丰,便找来丞相刘伯温议论这两件事。刘伯温给他出了个主意——到武当山摆擂台打擂,可从中挑选夺魁者为卫士,也可能引出张三丰来。  相似文献   

10.
于志钧 《武当》2003,(8):35-36
我国历年举办大型武术赛事,尤其是国际性的武术文化活动,一些有关部门的领导总要特别强调,中国是世界武术发祥地,中国武术有少林武当两大流派云云。但赛事一过,他们又大谈什么“张三丰达摩都不会武术”。这只能让人理解为他们看重的是商业炒作,把样子作给外人看,把好话说给外人听,而对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武当山武术活动情况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认为:武当山先民为武术的产生储备了先决条件;原始战争是武当山武术产生的动因,“干戚舞”是武当山武术诞生的标志;巴人“巴渝舞”是武当山武术活动的一大亮点;楚人“武当”,促使了武当山武术技击体系初步形成;从武术活动的群体、功能上来看,武当山武术活动主要有:军事武术、民间武术和道教武术等活动。  相似文献   

12.
<周易>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根源.<周易>思维方式,对武当武术的影响是根源性的、全面的、系统的.在<周易>"立象取意"的取象思维影响下,武当武术具有"拳法自然"的技击特色;在<周易>"物极必反"的辩证思维影响下,武当武术坚持"守雌处后"的战略战术原则;在<周易>"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影响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论述了武当道教虎神对武当武术内功、技击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武当武术所表现出来的虎种崇拜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咨询、实地考察并结合中国武术分类研究等方法,对武当山区域内所有的武术活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武当山这个特定区域内,武当武术应是一个综合的、概括性的广义概念。结合中国武术常见的分类方法,我们把武当山的武术活动划分为武当民间武术、武当军事武术、武当道教武术、武当武术流派,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简要阐述,以使人们对武当武术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资料和专家访谈,对武当武术的争议进行了梳理:从民国起,对是否有武当武术;有关武当武术概念的内涵;是否有张三丰其人(太极拳的发明者是谁)等问题的争议至今不休。我们认为在武当山地区存在着:民间武术;军事武术;宗教武术。武当武术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相似文献   

16.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的一个宗教,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而张三丰作为道教中一个有名的道士,他在道教的地位和影响力及养生术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张三丰作为太极拳的创始人一说至今还存在分歧。本文主要从太极拳的技术特点、养生理论和张三丰在道教的地位和影响力及他的养生思想去分析太极拳和张三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Udo Moenig  Minho Kim 《国际体育史杂志》2018,35(15-16):1531-1554
Abstract

The popular discourse about Asian martial arts has often been surrounded by an aura of esotericism, so pervasive that it even influenced the academic discussion to some degree. Moreover, nationalistic motives to promote certain martial arts narratives often prevail.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frequently flawed philosophical and historical discourse surrounding the Asian martial arts. In particular, this study concentrates on the academic discussions of the Japanese and Korean martial arts, and the search for a philosophical framework compatible with historical narratives. The Japanese created a romantic but also nationalistic martial arts narrative that aligned with the ideals of the Meiji Restoration. This romanticized image was naively accepted in the West, often imported along with esoteric ideas of the East. And, as most modern Korean martial arts originated in Japan, the Korean martial arts discussion aligns with that of Japanese martial arts, and this alignment has been a point of heated dispute. Discussions of Korean martial arts reflect a search for a definitive identity of the Korean martial arts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desire to establish a martial arts tradition independent of those of Japan as well as China. However, the discourse has often been influenced by western, albeit biased and perhaps faulty, historical views, and ideas about martial arts traditions.  相似文献   

18.
武当山武术是中国武术源头之一的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历史文献资料、实地考查、专家咨询等研究方法,对远古至战国时期的武当山武术活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当山地区远古猿人的生存竞争活动及部落战争孕育了原始的武当山武术活动;“楚人先祖”的尚武强兵,立国建都,刺激发展了武当山武术;楚人“武当”秦、巴入侵的战争促使武当山武术技击体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9.
传统武术发展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关系、传统武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论述,指出了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为传统武术的规范和发展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围绕武术运动和速度训练的关系,分别从速度训练对武术运动的重要性、速度训练对武术运动的影响以及武术运动与速度训练的几个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若干看法,以加深对此领域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