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荀子是先秦时代三大儒家代表人物中的最后一个。他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与观察当代政治得失的基础上,在批判百家学说,特别是在批判儒家各支派学说的基础上,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清理改造,形成了自己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他的这个思想体系的主体就是礼治思想。然而,荀子的礼治思想是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的呢?学者们大多认为荀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代表,他的礼治思想是新兴地主阶级阶级要求的反映。但我们对这个思想体系的各方面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觉得这个问题还可以商讨。荀子处在奴隶制正在解体崩溃,封建制正在发展壮大的变革时期,也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百家争  相似文献   

2.
荀子久居齐国,是先秦学术的集大成者,也是稷下的最后一位大师。荀子通过广泛地批判百家学说,吸取其中精华,针对即将统一的形势建立一种适应其需要的学说体系。他以儒家政治思想为基础,受到稷下学者思想的影响,提出隆礼重法的思想,为统治者提供了礼法并举、儒法结合的政治模式。  相似文献   

3.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是继儒家创始人孔子、孟子之后的又一位大懦。他和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的两个最主要的代表,对孔子的思想都作了重大的发展。孟子基本沿袭了孔子的思想体系,被视为孔子的继承者,因而中国古代素有“孔孟之道”的称谓。苟子的学说则是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兼取先秦诸子尤其是道家、法家之精华,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和充实,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论体系。因此他虽属儒家,但“儒而不纯”,是一个集百家之大成者。郭沫若在《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中说:“荀子是先秦诸子的最后一位大师,他不仅集了懦家的…  相似文献   

4.
荀子是战国后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哲学家及教育家。荀子思想源于儒家,他极度推崇孔子,赞颂孔子,提倡礼义、仁义,是孟子以后儒家又一位大师。然而他在某些方面是批判地继承儒家的思想传统,是儒学中的革新者,他既受到道家、墨家、名家的影响又吸取了诸家之长。他...  相似文献   

5.
荀子是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他集先秦诸子思想之大成。荀学是综合学,它综合各家各派的学说。荀学也是实学。荀子博大精深,刺取诸说,坚持实事求是独立思考,敢于对世人的盲从迷信作揭露与批判,敢于离经叛道,不从俗说。荀子讲究事实,他认为学说的生命力在于从实际出发,此为历代思想家敬仰之所在。荀子的思想相当丰富,荀子的地位不能低估,笼统地说荀子不及孔子,那是不科学的,孔子有孔子的伟绩,荀子也有荀子的伟绩。  相似文献   

6.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当时“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在思想战线上提出的任务是对诸子百家的学说进行批判的总结,从而为即将建立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作理论准备。荀子说他自己的任务在于进行“辨说”,也就是进行理论的分析批判。他用朴素的唯物主义批判地审查了诸子百家,涉及经济、政治、教育和各个文化领域。虽然他  相似文献   

7.
名的《礼运》篇首所论“大同”说,学界历来认为是孔子的言论,这几成无争之定论,然而。基于战国末年大儒荀子思想于诸家既多批判又多吸收之特点,通过对相关诸家献的排比考订,得出的结构则是“大同”说并非孔子,而是与荀子学派有很大关系,是荀子的弟子采于墨家学说,即援墨入儒而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阐述荀子政治哲学的整体内容及其历史意义的目标下,探讨如下四项问题:一、整理过去“礼”思想的研究脉络,思考它为何与苟子“礼”思想一直无法一起讨论。二、简述笔者在前书《荀子礼治政治思想之研究》中,如何探讨此项问题。三、提出能显现《荀子》“礼”思想的思想特质和历史角色的分析架构:即以“礼论”、“礼制论”以及“礼治论”来区分广阔的“礼”思想进而分析的观点。四、阐述《荀子》“礼治论”的若干思想特色。据于此,本文试图论证:荀子礼治论是具备超过“一王朝”、“一国家”之框架的视野,能涵盖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与生存方式之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9.
宋代理学家在否定批判荀子的同时,对苟子思想也有诸多的借鉴和吸收。理学家的人性论吸收融合了先秦以来的性善论、性恶论以及善恶混等思想成果,在理学人性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气质之性脱胎于荀子的性恶论。宋代的礼治论对荀子的礼治思想多有继承,诸如“治国理政,一准于礼”说、“礼治则治,礼乱则乱”说、“上下尊卑,礼之本”说、“刑教”论,皆深受荀子的影响。荀学是理学家无法绕过的一座理论高峰,构成了理学家思想建树的重要资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0.
宋代理学家在否定批判荀子的同时,对苟子思想也有诸多的借鉴和吸收。理学家的人性论吸收融合了先秦以来的性善论、性恶论以及善恶混等思想成果,在理学人性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气质之性脱胎于荀子的性恶论。宋代的礼治论对荀子的礼治思想多有继承,诸如“治国理政,一准于礼”说、“礼治则治,礼乱则乱”说、“上下尊卑,礼之本”说、“刑教”论,皆深受荀子的影响。荀学是理学家无法绕过的一座理论高峰,构成了理学家思想建树的重要资源和动力。  相似文献   

11.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两千多年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勿庸讳言,孔子的政治思想是保守的,孔子的哲学思想也基本上属于唯心主义体系。孔子的教育思想,自然不能不受他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但由于他长期从事教学实践,又不会不对他的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有所突破。事实也正是这样,记载在《论语》中的孔子的“教学论”,就有不少精辟的见解,在当时便有进步意义,至今仍闪烁着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光辉。批判地继承孔子的“教学论”,对于提高当前的教学质量,编写出有中国气魄的教育学来,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2.
先秦诸子是载述当时神话传说和怪异事物的主体。孔子、墨子、庄子、荀子是这一时期神怪思想的代表。孔子并非对神怪一概不去谈论,而是反对从怪异的方向去谈说神怪,希望匡正当时流行的怪力、乱神之谈。墨子认为世人必须接受“上帝山川鬼神”的监正,顺从“天”的意志。庄子神怪观建立在道家政治理念基础之上,是庄学政治理想的托古和演绎。荀子生活在六国吞并战最激烈的时期,也是术士横议、邪术并行的时期,他沿袭了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思想,并发展改造了它,把不可知的“天命说”改造成可以认识的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规律的“天常说”,并严厉批判各种异端邪说,从而形成对待神怪事物的科学态度和批判精神。孔、墨、庄、荀诸子神怪思想内涵丰富,品格各异,不仅体现了各家学派的神怪观念,而且显示了神怪思想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著名的《礼运》篇首所论“大同”说,学界历来认为是孔子的言论,这几成无争之定论。然而,基于战国末年大儒荀子思想于诸家既多批判又多吸收之特点,通过对相关诸家文献的排比考订,得出的结论则是“大同”说并非孔子,而是与荀子学派有很大关系,是荀子的弟子采于墨家学说,即援墨入儒而成。  相似文献   

14.
<正>孔子的政治思想,是对西周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总结和发展。其主干,就是以施行“德政”和礼治为基础,建立理想的政治制度与和谐的社会秩序。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德、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荀子思想学说产生的历史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首先,在哲学方面,他批判地总结了先秦诸子的学术思想,发展了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他反对天命论,反对鬼神迷信思想,认为自然有自己运行的法则,这个运行法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他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认为人可以通过感官来认识客观世界,而思维对感官来说又更为重要。其次,在社会政治方面,荀子同孟子的“性善论”相对立,提出了“性恶论”,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通过“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能为善。荀子非常重视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就是从这里开始,建立了他的“隆礼”和“重法”相结合的政治观。他坚持儒家的“正名”学说,强调尊卑贵贱等级名分的重要性。另外,荀子的经济思想也十分丰富,他重视农业生产,把农业生产看作财富的根本来源,提出“开源节流”、“强本节用”的主张,他的“省商贾之数”(《富国》),“省工贾、众农夫”(《君道》)的重农抑商思想,“轻田野之税、省刀布之敛,罕兴力役,无夺农时”(《王霸》)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主张,对后世影响都很大。在用人问题上,荀子也有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荀子经济思想源流初探冯郁荀子是战国末年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批判地吸取了先秦诸子的学说,建立了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思想体系。荀子的思想在我国学术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学者对其思想体系已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研究,硕果累累。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谨就...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政治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政治哲学,而民本思想则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孟子是继孔子后儒家的旗帜人物,他的“性善论”与仁政学说进一步系统化了儒家的民本思想,树立起民本思想的丰碑,达到儒家民本思想的高峰,而且把民本思想与政治实践相结合,探索民本思想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释迦牟尼的社会政治思想同孔子既有不谋而合之处,又有不同之处。他们都重视纲常伦理,但孔子主张用“礼”,释氏主张用“惭”、“愧”来维护。孔子重祭祀,释氏重修行。孔子只看重治学和为政,轻视生产实践,罕言利,释氏不轻视种田经商等正当职业,不歧视平民百姓。他们都强调仁政,重视正己,主张勤政,反对独断专行,但孔子认为礼治、德政优于法治,释氏崇信法治,孔子厌烦谈论富国强兵,释氏重视世俗人方便获财和统治者的气力强盛、降服外敌。  相似文献   

19.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四十余年,培养了三千弟子。他的学说,经过他的弟子广为传播,几乎遍及当时中国的全部地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学派,对我国两千多年文化、教育和学术的发展,发生了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孔子具有教育家兼学者的宝贵品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范文澜同志指出:“他一生在学习,在思想,在温故知新,在诲人不倦。他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第167页)孔子关于学习的一系列论述,正是他治学的丰富经验的总结。批判地继承孔子的治学经验,正确地评述他的学习论,无疑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那博大精深,富有深邃哲理的思想,对中国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孔子的思想涉及面很广,本文只就孔子的人道主义及其在教育思想中的体现发表一孔之见,求教于大方。一、以“仁”为核心的人道主义思想“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郭沫若在《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中,对孔子的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