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接触到大量的各种各样的广告,他们对广告很感兴趣,经常模仿广告中的人物、事物或广告词。随着科技的进步,广告的变化很快,从原来简单的张贴街边广告发展到现在利用电视、电脑网络作广告。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很容易从广告上感受到科技的发展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通过认识广告,可以进一步调动幼儿对“广告”这一事物的观察兴趣,加深对周围世界的理解。 二、活动目标 (一)了解广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即人们怎样借助广告提供的信息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服务。 (二)初步了解广告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一、设计意图 在现代社会中,尺被广泛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中。幼儿时时处处接触到尺,但缺乏对尺的了解,此活动是让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讲讲的过程中发现尺的异同之处,了解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培养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一)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尺的异同之处。 (二)使幼儿注意观察尺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三)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测量及观察尺度的方  相似文献   

3.
活动目标1.通过亲自观察、体验,让幼儿认识标志,培养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2.让幼儿了解标志是简明的、直接反映主题的一种符号,生活中许多地方都离不开它,从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3.通过看一看、做一做、说...  相似文献   

4.
活动设计设计思路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实验活动、语言活动、创造活动、音乐活动,在看看、说说、想想、画画、做做、唱唱、玩玩中,从多个角度了解风的成因,认识风与人们的关系,培养幼儿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意识。活动目的一、通过看看、做做、想想,使幼儿了解风的形成、风的特性以及风与人们的关系。二、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及学科学、爱科学的科技意识。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及动手制作能力;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活动准备一、录音机、录像机、故事磁带及录有龙卷风、台风的录像带。…  相似文献   

5.
一、活动的设计思路 明确科技游园活动的目的。(1)让幼儿体验科技活动的乐趣,引发观察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兴趣,养成爱思考的习惯。(2)为全体教师提供岗位练兵的机会,在设计与研讨科技游戏方案的过程中,加深对科技活动的认  相似文献   

6.
随着语言和智力的发展,幼儿逐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每天都接触到许多对他们来说很陌生、很新鲜的东西,并努力想去了解周围的人和事物,于是,各式各样的疑问便在他们的头脑中产生的。 幼儿大约自两岁以后,逐渐出现发问的现象,这是幼儿思维发展的标志,也是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具体表现。幼儿最初的问题大多是:“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到三、四岁,幼儿常常会问:“蚂蚁是好的还是坏的?”、“动物中谁最大、谁最厉害?”;五、六岁的幼儿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总喜欢问“为什么”。比如:“为什么天上有太阳?”,“天上的月亮是不是跟我一样,不爱吃芹菜变瘦了?”等一些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他们在接触周围生活的过程中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产生了新的兴趣才能够提出的。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是衡量幼儿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教师与家长应十分重视幼儿的问题,采取积极的态度,正确、科学地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幼儿通过提问获得新知识,是发展幼儿智力、激发幼儿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提问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博大精深、瑰丽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瑰宝。然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日新月异变化的今天,我们吸收了太多的西方文化,尤其是很容易为外来新奇事物所吸引的孩子们,他们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缺少了解。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传统文化教育入手,循序渐进地让幼儿在平时的游戏、学习中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乐趣,并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热爱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47):163-164
科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它改变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教育科学领域,在幼儿园游戏教学中的感知、体验和反思是幼儿探索科学的关键。新课标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教学的目标:激发幼儿热爱科学的激情,加强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认识,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和社会探索的兴趣,积极开发幼儿的智力,促进幼儿的身体发育,使幼儿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态度等,因此,幼儿教师要在幼儿教学的各个环节和领域中捕捉游戏教学活动的契机,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幼儿的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实践活动,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从而有效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一、对引发幼儿生成问题和教师回应的理论认识(一)理论依据问题来源于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只有当问题真正成为幼儿自己的问题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就能在真正意义上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延绵不断的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去获得新发现,产生新思维、促进新发展、激发新创造。幼儿生成的问题是林林总总、千差万别。教师从幼儿生成的问题中,感触到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捕捉到回应、互动的有效契机。教师有效回应幼儿生成的问题,不仅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并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与现…  相似文献   

10.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对周围生活中大量变化着的事物的观察,让幼儿懂得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2.发展扩散性思维,培养幼儿知识迁移能力及探究事物变化的兴趣。活动准备: 1.两盆皱纸做的白花、酚酞、醋精、喷雾器。2.电视机、录像机、录有四季景色的录像带。3.图画纸、彩色笔幼儿每人一份;大萝卜(自制)一个,小狗、小猫等头饰。活动步骤: 1.教师为幼儿表演小魔术(化学小实验)“变色”,激起幼儿对事物变化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望。出示一盆用白色皱纸做的花,问这是什么颜色的花。(教师向涂了酚酞的白花上喷碳酸钠溶液,让白花呈粉红色) 问幼儿白色花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花,请小朋友闭  相似文献   

11.
游戏,顾名思义就是玩。所谓自由选择游戏,就是可以任意选择游戏内容及玩法,让幼儿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谓"课程",就是从人们实际生活与经验里选择出来有代表性或有意义的,旨在尊重幼儿的特点、兴趣、爱好、动机,以幼儿喜闻乐见、百听(看)不厌的事物。它既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  相似文献   

1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自然的、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对这些事物的探究能激发幼儿亲近自然、喜欢探究的热情。”因此,我们选择了农村幼儿身边常见的、能够接触的农作物水稻作为探究对象,以幼儿常吃的米饭为切入点,开展科学主题探究活动。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中探究、了解水稻,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应增强幼儿劳动教育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提高幼儿劳动教育的体验性,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发展幼儿的劳动品质,增强幼儿对劳动的热爱之情。一、激发劳动兴趣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幼儿最初接触的生活就是身边的衣、食、住、行,他们能在其中自然完成对劳动的了解与学习。幼儿园应激发幼儿对劳动教育的兴趣,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幼儿对生活、劳动、文化以及生命等的热爱。  相似文献   

14.
<正>活动背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培养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美好情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在开展主题活动"有用的水"时,幼儿观看了关于水的污染、水的循环处理等相关视频和图片,体会到了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深有感触。如何提升活动效果,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环保行动呢?我想到了幼儿熟悉、喜欢并容易接受的事物——广告。大班幼儿对广告已具有一些经  相似文献   

15.
蔡荔 《成才之路》2014,(20):94-9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只有对科学小操作、小活动有了兴趣,才能主动投入活动。教师该如何来培养幼儿科学活动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呢?通过以班级特色活动进行探索,是一个好形式。根据幼儿园的课题内容,再结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与生活经验,将班级的特色活动的活动内容定为—初探区域游戏中的科技小操作活动。通过区域游戏的形式来设计多样化的科技小操作活动,培养中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要让幼儿进行有价值地探索,就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材料,丰富的可操作材料可以让幼儿在活动中动起来,有利于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同时也要注意这些材料投放的位置以及顺序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都将影响到幼儿参与科技小操作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区域游戏活动中对活动的目标定位来发展幼儿的科技小操作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要通过分层创设环境,有选择的来投放材料。给予幼儿充分探索的自由以及让他们去积极主动地感知、发现的权利。要在区域游戏活动中引导幼儿将自己感知到的事物现象、特征以及是通过怎样操作、发现、推理的过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大胆地进行科技小操作活动。要通过区域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对科学的认识以及操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幼儿感兴趣的生活化科学教育内容人手,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以幼儿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探索内容,将科学教育活动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抓住偶然的教育契机和幼儿的兴趣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并创设自然化的科学教育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的科学事物和现象。以及充分利用家长、社区资源,使幼儿在与生活经验、社会自然密切相关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而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来源于生活,回归到生活。使科学教育真正融入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原方案关注幼儿当前的生活状况,从幼儿的生命需求出发,很有价值。方案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了解人们服饰的变化,启发幼儿思考有关健康生活的问题,萌发了幼儿关心、照顾自己的意识,值得肯定。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健康教育最终要落实在幼儿的行动上。为此,教学应采用"从幼儿生活中来、到幼儿生活中去"的策略,给予幼儿从不同的角度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多实践多体验,促进幼儿习得必要的健康行为。一、从生活中来1.制定发展目标在生活中,幼儿已经感受到秋  相似文献   

19.
<正>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内容和任务(一)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在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任务主要有以下两点。1.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重点,而要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喜爱,教师便要注意联结幼儿的生活经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越是具体的、生动的、贴近幼儿生活的事物,越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起幼儿的关注与好奇。同时,越是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事物,  相似文献   

20.
设计思路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图书已成为幼儿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但是由于他们不了解纸制品的特性,经常把图书撕破弄坏。针对这种现象,我设计了“认识纸制品”的教育活动。活动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使幼儿了解纸制品的特性,会正确使用纸制品。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3教育幼儿爱护图书和纸张。活动准备一、外观漂亮的纸箱一个,并在纸箱上挖一个圆孔,里面装有若干被幼儿撕破的图书。胶棒、剪刀、纸条。二、每个幼儿4张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小杯水、一盒火柴。三、报纸、白纸(8开)、纸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