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定安里小学努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文化建设与促进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提高办学质量相结合、与学校特色建设相结合;积极发挥精神文化的引导作用,环境文化的熏陶作用,制度文化的激励、规范作用和人文文化的教化作用,初步形成了能够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从课程文化建设的视角,论述研究性学习课程对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作用。课程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课程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文化观和课程活动观;在课程行动研究过程中重建教师文化;研究性学习课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胡才龙 《现代教学》2015,(Z1):32-33
上海市南汇第一中学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场馆资源,以巧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现代公民为目标,不断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融合之路,以学校的环境文化、课程文化、活动载体、核心价值为导向,不断建设、提升学校文化,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该校还以自身特色文化带动周边学校,走出了一条学校文化建设的区域合作、联动发展之路。基于"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原则,从学校管理实践的角度看,学校应关注校园文化的构建、发展与秉承,尤其是中华优  相似文献   

4.
学校是文化发展与教育促进的重要载体,重视传统文化在学校文化阵地建设中的作用,是新时期树立文化自信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体现。文章从学校制度建设、校园文化主题、学科融合、校本课程和文化实践活动五个层面提出了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日趋深入,课程文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建设应以课程文化为中心。因此,坚持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如何坚持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提出了几点策略和意见,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校在课程建设的大背景下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本着传承祖国灿烂文化,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思想开设了空竹校本课程。学校以空竹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作为课程整体建设的切入点,整合社会资源,利用学科资源,挖掘教师资源,不断探索、研究三级课程的融合与整体推进。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促进了学校的特色发展,促进了师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有高职特色的学校文化,提升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强化职业精神培养对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并不断实践和创新特色学校文化,以优秀校友邓建军为学习榜样,将"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邓建军精神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将学校文化与优秀企业文化相结合,与学生的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树立现代职教体系下的人才观、质量观和课程观,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全过程不断渗透特色学校文化,在学校文化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上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8.
内涵发展就是一种特色发展,建设特色学校要把文化的特色建设贯穿于始终。特色文化的建设策略有:宣传动员与共创;传承融合与创新;培养特色教师,开发特色课程;构建课程体系;以活动为载体,彰显学校特色文化等。通过特色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生存方式,是支撑学校存在、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学校文化包含着课程文化。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文化建设理性认识与实践探索的重大发展。课程文化丰富和扩展了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深入到课程与教学层面,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重要变革与办学特色的核心元素,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抓手,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一所优质学校应该提升课程理性,应该多层次、多维度丰富学校课程并推进其深度变革。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水平、办学特色的反映。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本着"立足现实、传承历史、着眼未来"的原则,进一步深化教学课程改革,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一、学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和必要物质载体。作为向学生渗透教育影响的"隐性课程",物质文化具有滴水穿石的力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视野下的学校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改革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变革,改革的深化需要进行文化方面的思考,新课程改革文化与当前的学校文化间存在的冲突,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学校的内涵与特色发展.明晰学校文化内涵,理解学校文化与新课程改革的关系,把握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文化的意义,探究学校文化建设的策略,对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学校文化建设应明确基本理念;重视不同文化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影响;充分发挥校长、教师、学生、课堂学习研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主体、动力和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课程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将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有机整合?怎样开设学校课程?怎样实施学校课程?笔者认为,将国家课程实施与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课程文化,是学校特色建设的必由之路。一、开放与包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性思考其一,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为尊重学校差异和学生个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课程建设与学校文化建设存在内在互动机制,课程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和载体,校本选修课程则是体现新课程“校本”理念、凸显学校自主性和文化性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实践,发现校本选修课程在凝练学校发展特色、凸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文化精神、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品位和档次、提升教师文化品质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课程的主旋律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终极目标。发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成了学生张扬个性和全面发展手段之一。在很大的程度上班级文化特色决定和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因此以班级为学校文化创造的基点,使学校的德育教育落到实地。同时在班级文化的陶冶中,使学生的品德素质得到升华。  相似文献   

16.
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推进高校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方特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是高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模式,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因此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不仅是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大学传播文化、创造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创建特色品牌学科,促进全面立体的地域文化研究,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作为学校文化的主要部分,课程文化可以说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和主要途径.核心素养理念作为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基础和依据,与学校课程观、学校课程设置的建设息息相关,更是课程文化建设的关键.核心素养理念之下的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应该采取更加高效的对策.文章对四种对策进行介绍,以期实现特色性学校课程文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学生发展、彰显文化的教育意义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然而,审视当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在一些学校出现明显的"形式化"倾向,将文化建设仅仅视为一种工具,甚至成为一种教育价值扭曲的外在形式。学校文化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要义在于通过环境打造、制度建设与精神陶冶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应该牢牢记住的是,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  相似文献   

19.
<正>一、什么是教研组文化建设?教研组是学校对教师进行日常管理、学科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组织。对一个学校而言,教研组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理念的体现。教研组文化建设就是依据教研组的特点,打造浓厚的教研氛围,形成有特色的教研体系。教研组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此促进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为什么要进行教研组文化建设我们学校是济南市一所普通的小学,每学期,老师们所教课程会有所调  相似文献   

20.
代保民 《教书育人》2011,(29):58-59
文化,一个在教育领域颇受热捧的词儿。教育官员、专家、校长乃至教师言必称文化,指导学校工作事必用文化,提炼办学特色满篇是文化,宣讲课程理念条条皆文化。应该说,这是对教育发展的正确导向,是对教育发展核心价值的逼近。但是,一些学校在认知和建设学校文化时出现了偏差,颇令人担忧。1.立体文化迷人眼。学生头像墙、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