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益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土壤环境复杂,污染物类型众多,污染程度不同,目前并没有包治百病的技术,本文通过梳理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和发展应用,并展望未来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技术可能需要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11)
在工业化迅猛发展的现代,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已经对环境和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现有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可用于修复受金属污染的土壤,其中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提取富集转化等一系列的做用降低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作用。这是一项相对较新的技术,被认为是具有成本效益、效率高、新颖、环保和太阳能驱动的技术,公众接受度高。植物修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例如化学辅助植物提取和微生物辅助植物修复技术也可大规模用于净化受污染的土壤,在基因工程领域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转基因植物的修复能力,并对植物修复技术的机制和有效性加以研究,帮助促进该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生物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生物修复效率的提高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从生物修复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条件、目标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等角度概括了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针对现场应用过程中遇到的技术放大问题展望了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重点实验室(简称污染修复实验室)成立于2012年6月,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简称水环所)集合我国首轮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的技术骨干力量、地质微生物研究室和纳米铁地下水修复团队等技术力量组成。2013年,先后获批进入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和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行列。实验室主要开展地下水与土壤污染物检测技术、污染物在土壤与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机理、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控以及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等研究。  相似文献   

5.
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炸药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炸药污染土壤的主要修复方法有焚烧、堆肥和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其中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因处理效率高、见效快、条件可控、二次污染小、处理成本相对较低而倍受关注.本文总结了生物泥浆反应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特点,重点探讨了生物泥浆反应器修复炸药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如污染物特性、微生物、营养物、反应器的运行方式、反应器的运行条件,从而为生物泥浆反应器的运行参数优化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重金属废水的植物修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用于清除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的生态技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是通过植物根系移去、挥发或稳定水体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物,降低污染物申的重金属毒性,具有成本低、不破坏土壤和河流生态环境、不引起二次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电镀行业是产生重金属污染的主要行业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镍污染是国内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在对某电镀企业厂区土壤监测结果分析评述的基础上,通过探讨比较分析生物修复方法中的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各方法利弊。推荐采用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对该区域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导致土壤中汞浓度增加的来源,以及影响土壤中汞迁移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对评价和优化修复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回顾了主要修复技术及其在控制土壤汞污染方面的应用。重点关注土壤淋洗技术,稳定化/固化技术,热处理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应进一步对土壤汞修复技术的改进措施进行研究,提倡因地制宜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9.
污染场地修复是污染场地管理的重要环节,土壤修复技术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恢复正常功能的技术措施。技术包括原位修复技术与异位修复技术,目前最常用的创新技术是生物强化修复。  相似文献   

10.
滴滴涕(DDT)蛤有毒性、生物累积性和长距离迁移等特点,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DDT广范存在环境中,即使残留浓度低,也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土壤是植物和一些生物的营养来源,土壤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会在生物链上发生传递和迁移。本文检测了朝阳市土壤样品中DDTs的残留情况,为评价土壤的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以及污染土壤的主要几种类型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内容和方法,并提出生物修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因为土壤污染的重金属可通过农作物而进入食物,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采取了很多措施,植物修复基因工程便是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 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来转移、容纳或转化污染物使其对环境无害.研究表明,通过植物的吸收、挥发、根滤、降解、稳定等作用,可以净化土壤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环境的目的.而在其中,植物修复的对象是重金属、有机物或放射性元素污染的土壤及水体.因而,植物修复基因工程是一种很有潜力、正在发展的清除环境污染的绿色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土壤污染的植物根际修复通常与植物根际微生物、分泌物紧密相关,根际微生物群落变化与土壤污染物在根际环境中的动态,可能是对土壤污染成功进行植物根际修复的基本过程.本文介绍了有关根际微生物在根际环境中的动态、有机污染物在根际环境中的降解转化与土壤有机污染的植物根际修复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7)
土壤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土壤也是污染物的最终融解体。我国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刻不容缓,土壤污染治理的形势较为严峻。从生态学原理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对解决传统土壤治理瓶颈问题,提高污染治理效率意义重大。在国家大力倡导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应当加大污染治理,大力的研究推广土壤的生态修复技术,从而有效防止土壤污染,满足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以土壤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为对象,阐明了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机理,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土壤污染的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并对未来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化学污染物进入到地下水与土壤中,形成了新的有机污染物,为了进一步治理环境问题,必须使用科学的修复技术手段,确定污染物的形成原因后,形成科学的治理与修复方案。本文结合某环境修复工程项目情况,展开地块修复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方法与新型一体化治理设备消除该区域的有机污染物,提升环境修复效益。现根据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开发条件,研究相关治理技术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湖泊的污染现状、污染特征以及湖泊污染水体的主要修复措施进行了介绍。对湖泊污染的特征主要从富营养化、有机有毒污染物污染以及重金属污染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对湖泊水体污染治理的工业工程措施和生物修复技术做了重点论述,指出生物修复是湖泊污染水体修复的长期的环保的修复方式,同时对于不同特征的污染水体,应根据其污染特点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相似文献   

18.
重视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研究 防范生态与食物链风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微塑料污染作为新型环境问题受到全球重视。相对地,土壤特别是农用地微塑料污染尚未引起广泛关切。文章综述了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积累、降解、迁移及其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的潜在风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相关的加强研究和监管对策建议。文章指出,农用地膜破碎、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污泥农用、大气沉降以及地表径流等已成为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可能导致土壤—食用性作物中微塑料积累和影响土壤生物行为。文章认为,对于进入土壤中的微塑料的存在形态、迁移、降解及其环境风险,在动植物中的积累及其生物生态、食物链的风险,进而对人体健康的风险等都还缺乏研究与了解;对如何加强土壤微塑料污染防控和修复,也缺乏探讨与意识。因而,文章提出要重视土壤中微塑料污染研究,以防范生态与食物链风险;并建议未来我国应加快土壤微塑料分析方法的建立,尽快部署开展土壤环境微塑料污染与治理研究,探明微塑料、添加物质及其降解产物在土壤环境中的积累、释放、转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食物链和人体健康的风险,建立土壤微塑料污染的源头管控和修复技术体系,为土壤及陆地生态系统微塑料污染监管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污染土壤问题是现阶段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而土壤污染本身具备累积性、不可逆性的特征,很难从根源上做到完全恢复。因此,针对于土壤修复技术与实践工作的研究工作就成为了主要的工作内容。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农业修复等多种模式,对其技术特征与应用范围的研究工作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田卫东 《科协论坛》2008,(4):100-10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中,微生物、植物及动物三种生物修复方法因其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土壤重金属的微生物修复法是根据微生物对重金属环境的生物吸附和富集、氧化还原和溶解三种化学行为作用进行微生物修复的.其主要包括生物吸附、生物氧化还原和菌根作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