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基于集中质量模型的两质点体系的理论和计算,分析了高层建筑顶部层间隔震结构的减震原理。另外,分析了基于集中质量模型的多质点体系,对前面的两质点的结论进行验证,得出了影响高层隔震减震结构体系减震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将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与基础隔震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地减小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的地震响应。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隔震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模型进行动力分析,研究在地震作用下铅芯橡胶支座屈服比的变化对隔震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隔震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对输入的各种地震波及其幅值,铅芯橡胶支座不仅可以取得明显的减震效果,而且可以找到一个最佳屈服比使大开间密肋复合墙结构的最大层间剪力最小,同时获得最大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隔震构造措施对于保障隔震结构的减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北地区多项隔震工程施工现场的研究发现,隔震层构造不规范的现象普遍存在。本文指出了实际工程中十多种隔震构造不规范的情况,研究了每种情况对于隔震结构减震效果的影响,并给出了应对措施,对隔震结构正确施工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某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消能隔震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了三维计算模型,研究并分析了该结构在中遇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层间剪力和附加阻尼比。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框架结构在中遇地震作用下,采用消能隔震设计后,其主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能满足消能减震结构的设防目标;中震下防屈曲耗能支撑开始屈服,已经开始发挥一定的耗能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大楼采用基础隔震技术设计,文章对其进行地震反应分析.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的方法,比较了隔震模型和非隔震模型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隔震结构能较大地延长结构的自振周期,从而避开场地的特征周期;同时,隔震结构的层间位移、层间剪力和加速度反应都明显低于非隔震结构,较好地达到预期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讨分析了结构基础隔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借助该程序,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并与相同结构未隔震的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2010对某连续钢箱梁桥进行减隔震动力分析,HDR隔震橡胶支座简化为双线性恢复力力学模型.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法对该连续钢箱梁桥按现行规范进行计算,发现通过应用HDR隔震橡胶支座,减隔震效果良好、实现了结构优化设计,确保了工程项目的安全、适用、经济、环保、耐久.  相似文献   

8.
探讨分析了结构基础隔震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计算模型并编制了程序。借助该程序,分析了基础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层间位移、加速度和剪力等地震反应,并与相同结构未隔震的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高层建筑隔震减震技术理论和应用进展,主要包括隔震技术措施与减震技术措施,并分析了在隔震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反应方程的基础之上,通过数值模拟,对纯摩擦滑移隔震结构体系的位移反应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主要研究了该体系中摩擦系数的变化对隔震效果的影响,以便为工程实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