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欣赏缤纷的自然美、温暖淳朴的人情美,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自然淡雅、清丽委婉的语言。教学计划: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水果蔬菜是家乡的甜,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的明。”“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这是远在台湾的琦君怀念故乡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2.
陈慧 《江苏教育》2006,(5B):21-21
案例:《家乡的杨树》 我们的家乡泗阳是有名的意杨之乡,城市乡村的道路两旁全是成片的杨树林,好多到过我们这里的客人说这里是“大自然绿色氧吧”。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因为种杨树而发了“杨财”。有关杨树的来历、作用,跟杨树有关的故事很多,真是大有文章可做。在一节高年级的习作课上,课前教师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考察活动,让同学们考察了解家乡的杨树,搜集有关杨树的各种信息资料,孩子们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纯洁的童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了解到了许多跟杨树有关的动人故事,拍下了许多生动真实的照片和录像资料。  相似文献   

3.
夸家乡     
教学内容:《语文》二年级下册写话三。 教学目标:1.能从风光、物产、变化等方面写写自己的家乡,做到句子通顺、连贯、完整。2.了解家乡的风光、特产、变化,设想家乡的未来。3.通过介绍与练笔,感受家乡的美,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相似文献   

4.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作者图片)师:认识他吗?(生摇头)他是我国著名作家刘章,出版有《刘章诗选》《北山恋》等诗集,被称为"农民诗人"。(出示作者家乡风景图)作者回忆家乡,既没有描绘家乡秀美的山川,也没有描绘家乡清澈见底的小溪,却写了——生:搭石。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  相似文献   

5.
徐老师的话:本篇是“知我家乡,爱我家乡“单元作文训练的总结。设计这个作文活动,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打开思路,类似“知我家乡,爱我家乡”这样的内容,也可以进入作文教材。你可以把《向客人介绍上海》理解为向客人介绍自己的家乡。从这个角度讲,本设计的一些做法同样可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6.
师(出示课件):这是作家刘章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葱葱的大树,还有潺潺的小河,每当作者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家乡,去看看那美丽而平凡的搭石。  相似文献   

7.
徐小勇 《学子》2012,(8):48-49
案例一:急于求成,忽略过程"画家乡"教学片段:教师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以集中识字方法检查生字掌握情况,且生字单独呈现。下一步学课文。先出示一填空题:的家乡在(),接着问,你喜欢谁的家乡?喜欢哪段读哪段。要求孩子们打开课本,展示出来。结果可想而知,第一个小朋友站起来,说喜欢京京的家乡。于是,便读起来,时有读破句,读错字,添...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商业中心的形成、作用、形式;商业网点的形成、组织形式、密度和效益。 (2)能力目标:通过对有关资料的阅读和对周围商业中心的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逻辑推理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了解自己家乡商业活动的有关情况,树立努力学习知识.将来为家乡建设服务的志向。  相似文献   

9.
家乡的景物     
教学内容:《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一。教学目标:1.按一定顺序写清楚家乡的景物,突出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相似文献   

10.
李娜 《地理教育》2005,(1):72-73
我的家乡位于华北平原上,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棉花、大豆、苹果等。但由于长期以来科技水平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使得人们虽辛勤劳作却收入甚微。学过第五章有关农业生产活动的内容后,老师组织我们开展了了解家乡、规划家乡的课题研究,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再也沉不住了,不行!我得想几招让家乡换新装,至少让我家那几亩薄田变变样子。  相似文献   

11.
这次“写一写”要求围绕本组“我们的家乡多么可爱!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家乡”这一专题,结合“口语交际”(“夸家乡”)的内容来“写一写”:或“写山上的美丽景色”,或写一写很有名的“家乡特产”(如“板栗”)……  相似文献   

12.
张春广 《广西教育》2010,(10):32-32,35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家乡的水资源情况,认识水污染问题,进而提出保护家乡水资源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的家乡有红提、西红柿,还有蕨菜、竹笋。”桂林市资源县机关幼儿园大二班的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别看这些孩子小小年纪,但家乡的民俗风情、特色文化等,他们知道的可不少。资源县机关幼儿园园长高丹丹告诉记者:“自从我们幼儿园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课堂以来,孩子们学到了很多有关家乡民俗文化的知识,现在许多孩子都是这方面的小专家了。”  相似文献   

14.
教学片段 …… 师: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怎么过小溪呢?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目的 展示凉山的自然资源、民族风情、文化艺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现在,展望家乡的明天,树立为家乡的明天而发奋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活动准备 参观凉山博物馆,了解凉山的历史、地理等知识; 收集有关家乡旅游景点的录像带。准备放像机、录音机、电视机;彝族服装、弯月亮头饰;主题画面: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衬着“月亮女儿”雕像。 三、活动过程 中队长:起立,各小队整队报告人数; 出旗,敬礼,奏乐,唱队歌; 宣布活动开始。 串词①: 甲:在祖国的大西南,有一块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正待开发的神奇的土地,它就是我们…  相似文献   

16.
张菊  宋伟 《现代教学》2005,(7):65-66
还记得“摇啊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吗?上海人都曾在这首童谣的伴随下,在弄堂里和伙伴玩耍嬉戏、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然而,这些对于在新式小区里长大的上海儿童而言却是陌生的。音乐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那么,引领学生学习家乡童谣、亲近本土文化的活动便是引导学生认识家乡,激起学生热爱家乡情感的起点。  相似文献   

17.
一、创设情境入话题1.学生欣赏《钱江源头的明珠——开化》的录像片段。师:我们的家乡开化景色迷人……是个可爱的地方。“五个一”是我们家乡开化的真实写照:一片青山绿水,一茶飘香四海(龙顶茶),一刀雕出乾坤(根雕),一硅飞上蓝天,一举闻名世界(占旭刚)。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吗?  相似文献   

18.
王艳丽 《黑河教育》2014,(11):61-61
正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效整理自己的材料,进而有效选取内容;采用对比、点面结合等表达方法,写出家乡变化最大、印象最深的一两个方面;对自己和同伴的习作进行评价修改,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整理资料,有效选材。教学难点:写作方法的指导。课前准备:有关家乡变化的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师:讲课前,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听力,时间很短,请认真听哦。(播放歌曲《家乡有了新变化》)  相似文献   

19.
案例说明:我们学校是湖北省鄂州市的一所农村中学,地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的鄂东南,仅在学校周围就有大小矿点好几处,采矿和加工矿石的企业数十家。这些企业给家乡经济增添了活力,可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为此,我们针对中学化学教材中的有关内容,结合学校周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事实,组  相似文献   

20.
一、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我们家乡南通,问我们南通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利用学生的经历导入:对祖国的热爱应从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