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wo Stories     
周森 《初中生》2005,(17):35
英国英语(British English)与美国英语(American English)在词语的发音和拼写上均存在一些差异。有些词语甚至在意义上也差别很大。不信?那就读读下面的两个故事吧! 故事一:一位英国少女到美国旅行,结识了一位美国少女,双方谈得十分投机,于是,后者就引导前者到处游览,充当向导。游览结束之后,英国少女说:  相似文献   

2.
"完美数"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4页中"你知道吗?"的教学内容。课改后,类似本课教学内容的教学辅助材料很多,其内容涉及到数学史料、数学常识、数学知识背景、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  相似文献   

3.
肖红亚 《小学生》2013,(9):86-86
国标本四年级语文下册《鸟语》一课,安排在第四单元,和《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等另两篇组成了"动物王国的故事"单元。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喜欢鸟儿,喜欢倾听和揣摩鸟的语言,最后和鸟儿们成为好朋友的经过。课文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但是对鸟儿的生活习性,尤其对"鸟语"不同特点缺少相对的  相似文献   

4.
余学平 《教师》2014,(30):112-112
正《晏子使楚》是北师大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尊严》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故事组成,三个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学生对《晏子使楚》这一历史故事很有兴趣。文章中的思辩之美,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本课的学习光是兴趣是不够的,学生感兴趣的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如何很好地使学生感受正义和智慧的力量,培养他们的正义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相似文献   

5.
Funny Stories     
1 Before the Trouble Starts A man went into a bar "sat down" called the barman and said to him, "Give me a drink before the trouble starts." The barman was busy with other people, so he did not say anything, but he gave the man the drink, and the man drank it quickly. Then he put his glass down, called the barman again and said to him, "Give me another one before the trouble starts."  相似文献   

6.
王娅 《辅导员》2011,(27):53-54
《生死不离》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能为你做什么"的第三课。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并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3.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言文的精练。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本课。教学难点了解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让学生参考课后译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展开合理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了解故事内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3.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体会文言文的精练.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本课. 教学难点 了解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让学生参考课后译文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  相似文献   

9.
【设计说明】《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读课文,故事内容浅显,但文本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有点长。为了摆脱精读课文的教学模式,提高略读课文的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略读能力,本课教学设计创设的情境,采用学生喜爱的"讲故事"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讲故事的主题活动中提高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实现综合语文能力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10.
《小黄鸡的故事》这篇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叙述了一只瞎了眼的小黄鸡,在梅梅的精心照顾下,长成了会下蛋的大母鸡。作者赞扬了梅梅是个有爱心的孩子。本课教学重点是教育学生懂得关心弱小,要有同情心,做个有爱心的孩子。以下是本课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它是以"科学家"为主题编排,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淡泊名利的故事。结合本校开展"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活动教学本课,可以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品质的熏陶。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钱学森科学为重、名利最轻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钱学森的敬仰。  相似文献   

12.
<正>【执教简介】《海鸥乔纳森》是20世纪最美的心灵寓言,它讲述了海鸥乔纳森"学习飞翔、超越自我,突破极限、追求完美,回到故乡、施爱族群"的故事。学生阅读此书,可以领悟很多"生活中暗藏的宝贵真理":什么是爱、快乐、自由、完美、天堂……本课前,学生已读完全书,对三个章节的故事情节加以概括并对打动自己  相似文献   

13.
正国标本四年级语文下册《鸟语》一课,安排在第四单元,和《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等另两篇组成了"动物王国的故事"单元。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喜欢鸟儿,喜欢倾听和揣摩鸟的语言,最后和鸟儿们成为好朋友的经过。课文内容是学生感兴趣的,但是他们对鸟儿的生活习性,尤其对"鸟语"不同特点缺少相对的认知经验。因此,站在儿童立场,引导学生探索和发  相似文献   

14.
《“红领巾”真好》是一首贴近儿童生活的小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新、活泼、动人的画面,向我们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孩子爱鸟、护鸟的故事。根据本课特点和低年级教学要求,本课的教学可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5.
教材解读:《做灯笼》是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写王京和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纸灯笼来布置教室,从中体会到快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本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良、受、赞"等14个二会字,会写"良、使"等7个四会字,学习工字旁;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在思考中识字学词,探索合作精神,感受合作的乐趣。本课分两课时完成。本设计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能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积极主动求学,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创设以下情境:  一、创设迁移情境  创设迁移情境就是把学生原有的动机和兴趣迁移到本课学习上来,以激发学生新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情境。如上《雷锋日记二则》之前,可简单把雷锋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当他们听得津津有味时便迁移到本课教学内容上来:同学们还想知道雷锋的故事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两个故事。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就把听故事的动机和兴趣,成功地迁移到学习本课内容上来。  二…  相似文献   

17.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路,营造氛围1.学生速读课本第110页《父母的爱》中的三个小故事,并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师生共同评议、小结。师: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人物或者你看到这些故事后,你想说些什么?【点评:在本课的导入环节,教者通过故事引路,以兴趣为先导,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揭示了本课的习作话题,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同时还充分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给学生以自主空间,激发学生参与交流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8.
《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世界文学经典,如何更深刻地理解别里科夫这一典型形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抓住别里科夫的婚事,通过通俗的故事把握人物形象,借以达到了解时代,理解全文,认识作家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思路lucky escape一课讲述了一对双胞胎接到紧急电话后赶去救援,几经周折,用善良战胜邪恶的故事。本课教学采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导学提纲"引领下,在学生课前参与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  相似文献   

20.
谭静 《中学生物学》2004,20(1):57-60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妙"第二章"探索生命"中第二节"探索生命的方法"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举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体验其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非常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