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雪 《出版发行研究》2023,(10):70-76+84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大任务。当前,中国出版业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对外传播的中国叙事体系中还存在着叙事主体不够多元、叙事内容不够系统、叙事策略不够有效的现实问题,从而导致对外传播效果不理想。中国出版业要构建和完善对外传播的中国叙事体系,应扩充叙事主体,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战略布局;丰富叙事内容,深入挖掘具有中国特色的逻辑体系;巧用叙事策略,提升中国叙事的共识与魅力。  相似文献   

2.
刘立荣 《东南传播》2014,(11):104-105
电影的叙事人称至关重要,如果运用不当会影响电影的叙事逻辑。本文以电影《无人区》为例,从叙事人称的角度对电影文本做了研究,发现该片三次叙事人称的转换中存在着两个悖论,使影片出现部分情节不符合逻辑、结尾画蛇添足的问题。希望其他电影作品能够以此为鉴,避免出现类似问题。  相似文献   

3.
与其他叙事相比.电视新闻叙事有以下特点: 一.电视新闻叙事是一种真实叙事 电视新闻中所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环境等.都是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的。这是电视新闻叙事与当代叙事学主要讨论的小说、电影、戏剧等艺术虚构叙事的最主要的区别。电视新闻的无假定性的真实叙事(以下简称真实叙事)与小说等的艺术虚构叙事(以下简称虚构叙事).无论在叙事目的,叙事手段.还是在叙事功能等方面均有诸多区别。这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4.
新闻作为一种叙事性存在 ,是对新闻所作的一种开放式诠释 ,其知识视角是将新闻本身作为一种叙事 (discourse)加以分析 ,认为意义建构是新闻叙事的主要功能 ,强调风格叙事方式、话题叙事方式与社会利益、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强调因之而形成的新闻叙事的流转与变化。这与“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本质定义 (强调新闻的事实性和信息性 )互相支撑 ,形成了对新闻的全面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叙事学的核心范畴叙事视角在新闻叙事研究中存在着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看法,本文梳理了国内关于新闻叙事视角的分类及其效果的不同观点,并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叙述行为可以使相同的叙述内容产生不同的叙述话语.同样的妇人杀夫的故事框架,电视专题片<忏悔录·情怨>和小说<杀夫>的叙事者依据不同的叙事"所指"和叙事手段,构筑了叙事结构类似的不同文本.通过对两篇文本的比较研究发现,电视叙事和小说叙事在叙事者、叙事角度、叙事结构等方面既存在差异又有着共性.  相似文献   

7.
档案部门开展红色档案数字叙事有利于保存红色记忆,弘扬红色精神。文章调研我国31个省级综合档案馆网站后,发现当前我国红色档案数字叙事存在叙事素材孤立、叙事视角单一、叙事结构固化的问题,并从资源、技术和公众参与这几个要素分析了我国红色档案叙事现状不足的原因,从而提出叙事外视角勾勒与内视角聚焦相结合、资源内容关联与聚合、突出沉浸式体验、以互动需求为叙事发展动力的实践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为体育文化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中国当代传媒推动并建立起一个具有典型中国特征的"明星体育"文化机制.在这一机制中,明显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媒介叙事策略.这就是娱乐叙事、英雄叙事和反思叙事.通过对这三重叙事策略的考察,可以充分揭示出中国当代体育传播中所包含的商业主义诉求、意识形态表述、民族身份认同、国家形象塑造等多重文化内涵,进而揭示出中国当代大众传媒的复杂文化生态及其弊病.  相似文献   

9.
夏李芳  董从斌 《视听》2022,(2):92-94
相比于文学,在影视创作中,以前底层主体很难进入传统的影视制作流程,而随着便携摄像机的出现、自媒体的发展,底层叙事从刚开始的一种文学现象发展到现在的底层主体亦可成为底层叙事者,无不说明其具有强大的魅力.影片《大象席地而坐》摒弃一切愉悦、主流的类型化表达,通过多线剪辑的方式,围绕底层叙事的模式,展示四位主人公在一天内发生的...  相似文献   

10.
交互叙事是利用数字媒介交互性特性展开的叙事方式.用户不但接受作者创作的叙事文本,还可以对文本作出反馈,形成新的叙事内容.与传统媒介叙事的单向交流不同,用户的参与改变了文本意义的流动路线,因此交互作品具有双向交流结构.西摩·查特曼在传统叙事"作者"作品"受众"三要素基础上细化单向叙事交流结构,指出:在真正作者和真正读者之间,还有一个详细的"叙事过程",由隐含作者、叙事者、叙事接受者和隐含读者构成,真正作者对意义阐释起主导作用.尤迪本-阿里在此基础上提出双向交流结构,明确指出数字媒介中受众身份的变化:除了接受叙事创作者的意图,还作出反应,参与意义构建,改变叙事系统,所以将交互叙事交流结构分为初始交互阶段和返回交互阶段,同时厘析叙事者和叙事接受者在叙事中受到的限制条件.交互叙事具有多线性、超文本和动态变化的特征,叙述者和叙事过程复杂.双向交流结构作为分析交互作品的一种代表性理论模型,清晰地阐释了交流过程存在的各个角色和环节,描绘完整的交互叙事过程,剖析角色受到限制的条件,为分析具体的数字交互作品提供了可行的理论框架指导,有助于交互叙事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动漫产业与网络漫画的出现,催生了一批由网络漫画改编的动漫、动画电影,而在跨媒体叙事视角下,网络漫画动画化存在跨媒体叙事基础缺失、跨媒体叙事节奏把控不佳和跨媒体叙事受众参与被忽视等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拓展叙事模式、延长转化起点、运营粉丝社群等方式,可实现跨媒体产品核心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叙事可视化应用于馆藏照片档案能够更好地传递载体背后的故事,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参与文化记忆构建。针对馆藏照片档案叙事可视化研究存在的方法、路径不明与实现思路不具体问题,探索以故事为中心的馆藏照片档案可视化设计与表达方法,总结为总体叙事可视与双重视觉叙事两个方面,以为馆藏照片档案更好开发利用、增强文化数字传播力、支撑文化记忆构建提供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新闻世界》2010,(12):60-61
叙事是对事件的叙述,一般分为传统叙事和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叙事。要完成故事的叙述和传播,实现叙事的价值,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媒介。不同叙事媒体之间、同一叙事媒体的不同艺术门类之间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转换。叙事媒体转换就是将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转换为另一种媒体的叙事艺术作品。本文探讨的是如何实现由传统叙事向电视叙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所谓"新闻叙事"就是"叙述新闻事件","叙事"包括两层含义:事件和叙述。新闻叙事是对现实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再现。相对于文学叙事来说,新闻叙事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新闻叙事的"客观真实”性追求:新闻叙事的“事”应该是真实的而非杜撰或虚构的事件,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赖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开展叙事疗法是一种既“助人”又“自助”的双赢教育策略.它遵循隐喻、干预、重复、反思和重构5项叙事原则,通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由薄到厚等普适性方法和倾听叙事、默读叙事、冥想叙事等针对性方法,使大学生重新找到自我,树立信心,构建起生命存在的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电影的共同体叙事往往聚焦于民族题材电影,其实中国灾难电影具有众多的共同体元素,却较少有这方面的研究。中国灾难电影具有血缘共同体、国族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情感共同体等叙事模式,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中国文化特征。这些共同体叙事大多是交织在一起,体现出中国灾难电影共同体叙事的复杂性。中国灾难电影的共同体叙事也存在叙事冲突不足、叙事话语单一以及生态共同体叙事缺乏等。  相似文献   

17.
孙丰菊 《视听》2022,(5):151-153
受媒介环境和社会认知体系的影响,尤其是在互联网语境下,传统新闻叙事壁垒不断消融,用户从消费者转变为生产者,叙事模式从线性叙事转变为非线性叙事,叙事主体地位弱化,从权威走向隐退.在全新的叙事理念与互联网技术驱动下,新闻叙事的本质从新闻生产转变为新闻管理,叙事意义从告知叙事升级为参与叙事,新闻的价值及意义被不断重塑,由此引...  相似文献   

18.
陈鹏 《新闻世界》2010,(4):28-29
新闻叙事学是叙事学研究在新闻领域的一个细分。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新闻叙事的关注度不断加大。然而,新闻叙事在当下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其没有实现"本土化"。本文在简要分析当下我国新闻叙事研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新闻叙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叙事学是叙事学研究在新闻领域的一个细分。新世纪以来,国内学者对新闻叙事的关注度不断加大。然而,新闻叙事在当下研究的一个问题是,其没有实现“本土化“。本文在简要分析当下我国新闻叙事研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新闻叙事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闻权威的核心含义是"可信".很长时间,叙事可信性和信息可信性构成新闻权威双翼.双翼发展不平衡,逐渐演变成信息独尊、叙事匮乏.匮乏让叙事可信性失灵,信息过剩,又让信息可信性失灵,要通过叙事复兴重建新闻权威.中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要求新闻界作为中国现代化可信叙事人.叙事性认知的普遍性和反常叙事的跨国传播,从正反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