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袁宝 《山东教育》2005,(34):28-28
学完《詹天佑》一课.我让学生把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二天上课.我便检查背诵情况。不错,多数学生都能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了下来。还有一个叫袁野的同学没检查,他可是我们班的老大难,总是背不过书:为了激起其学习的积极性.课前我曾单独找他说:“这一课.你挑选一段接简单的背下来就行。”他答应了下来。我想:他应该准备好了吧。于是点了名让他背诵。  相似文献   

2.
也许是从尊重学生的角度考虑,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对于有些课文的背诵并不作统一要求,而是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然而,学生完成这样的作业却不尽如人意,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挑选那些简短易背的段落来应付,让背诵失去了价值,没有真正起到积累优美语言的作用,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呢?  相似文献   

3.
边跳边唱     
这学期,我教一年级语文时,在班上开展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活动——“每周一诗”。每周一下午的第二节课为背诗课,课上我先检查上周要求背诵的古诗词,然后把精选的一首古诗词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专栏中写出来,稍作讲解后带读几遍,让学生利用本周的课外时间练习背诵,下周一的背诗课再检查。刚开始的两周,学生兴趣挺高,效果还好。可是好景不长,三四周之后,每次检查总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背诵不出来,会背诵的背得也不流利。我很纳闷:这些优美的古诗词内容浅显,朗朗上口,一周的时间怎么就背诵不出来呢?看来这些孩子没把这项活动当回事,尽管我想方设法,又是奖励小红花,又是成立背诗互动小组,可还是收效甚微。孩子们不喜欢,无形中,把这“每周一诗”看成他们的一种负担了。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后有这样的要求:"背诵喜欢的段落"。学生看了喜忧参半,教师对此也是顾虑重重。每逢期末考试,学生总要面对这样一道题:按课文内容填空。这道考试题目检测的是学生平时对课文内容的背诵情况。学生要想填写正确,前提是准确无误地把课文内容背诵下来。所以,面对课文后面的"背诵喜欢的段落",学生真的很无奈,他们必须在喜欢与不喜欢间做出决断,必须在考什么和不考什么间有个预测,还必须在以上两个"必须"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并以此做出最后的抉择:我到底是背诵自己喜好的段落,还是背诵倾向于考查的段落,抑或是两者兼顾,把喜欢的、可能考查的段落一齐背下。  相似文献   

5.
每天课前5分钟,我都请学生背诵几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今天上午第一节课,我快步走进教室,看着同学们都在等待着背诵,想展示自己,于是我开始指名背诵。前几位学生背得很熟,但最后叫了一位学生背诵时,他断断续续背了几句,却始终背不完,我看着他,同学们看着他,他惭愧地低下了头。当我正准备开口训斥他时,他忽然抬起头,小声地说::“老师,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保证第二节课能背熟。”当时,我半信半疑地叫他坐下了。第二节课,上课一开始,还没等我开口,他就主动站了起来,高兴地说:“老师,我现在背给你听。”说着,一口气背完了这首诗,而且背得很有感…  相似文献   

6.
2011年版课标对"背诵优秀诗文篇(段)"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按照年龄和学段的递进,其量的要求也在上升。综观人教版小学第二、三学段的语文课本中的课文,课后的思考题或作业中常会出现"我要多读读课文,还要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对于文后提出明确要求背诵整篇文章或指定段落的刚性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而对于"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等弹性要求到底落实得怎样,笔者对本  相似文献   

7.
一、直接背诵. 根据要求,直接背诵课文,这是背诵的硬指标,没什么可以讨论的,但为了多、快、好、省地背文章,时间安排上可以灵活一些. 预习背.本来预习不需背诵,但如果课文不长,理解不难,不如先背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背下来,不是更有利于理解吗? 课中背.有同学很有本事,课上完,他也把课文背下来了.上课,还是要专心听讲的,但如果预习得好,只在需要关注的地方听听老师的意见,其他时候,老师和同学们在作一般性分析,而这些已经明白了,与其无所事事,不如背下课文来.有的文章长,一节课背不完,课下可以继续背课文.  相似文献   

8.
司庆强 《教育文汇》2007,(10):39-39
“老实交待,连续两天的早读到底做什么了?” 那是几年前的一节课,检查学生背诵,连叫了4个,没一个能流利地背下来。我有些愤怒了。我又让平时最用功的学生背,结果也背得磕磕巴巴。我猛喝一声:“行了!”  相似文献   

9.
王军红 《班主任》2012,(9):59-59
正那节语文课,为了激发学生背课文的兴趣,我临时开展了一场小型的背诵比赛。我告诉学生,如果谁能在20分钟内把需要背诵的课文背下来,我就奖励他,奖品暂时保密;背不上来的学生要表演节目,而且必须把大家逗笑才行。听了我的这番话,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时间到了,我刚喊停,学生们就把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说:"看来通过努力,大家都能背上来呢,我还真不知道该叫谁了。要不,你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相似文献   

10.
课程标准提出“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后,教科书的编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词句的理解、感悟、积累,课文的读、背、抄等都从学生的主动意识出发。如:①把你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再抄下来。②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抄下来。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④背诵你认为写得好的段落。这样编写,主要是想让学生通过读、背、找、抄等实践活动来积累感悟语言。但是积累感悟哪些语言,没有统一规定,只提“你喜欢的”“含义深刻、:的”“感受最深的”“你认为…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是延续了千年的古老方式——背诵不可因为求新而放弃,因为它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一种快捷方式,也是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意思的基础方法,在中国学生没有得天独厚的讲英语的语言环境下,我们也只有让他们把一些关键的表达语和关键的段落背下来,这起到了望梅止渴的作用。但背诵不可盲目贪多,要指导学生科学背诵。文中介绍了六种主要的背诵方法。要及时检查,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背诵习惯;督促学生及时复习,经常回忆所学内容。  相似文献   

12.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另类现象:学生整齐划一的实践活动、机械重复的练习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自主学习",教师用得最多的提示语是:"把你喜欢的字、词抄写下来","选择你喜欢的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把课文中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诚然,这些举措是落实"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课改理念的前提条件,是改变"师讲生听"传统教学模式的具体表现,因为只有学生"喜欢",他们才会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乐于学习,才能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背诵.背诵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中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内在联系,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背诵这样重要.因此规定学生背诵一定的课文和范文,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学生能准确无误、清楚流利地把课文背下来的并不太多.通过检查,我发现了这样一些令人担扰的情况:学生背诵时加字、漏字的  相似文献   

14.
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语课本在近几年内改动较大。在教学要求方面,从课后思考练习题来看,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一些名优篇目不再统一要求背指定的段落,更多的是“背自己喜欢的部分”。“背自己喜欢的部分”这一教学要求,它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心理学角度讲,人对自己越喜欢的东西,追求的主动性越大,在大脑记忆库中留下的印象也越深。所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学生并不觉得是一种负担,并且所积累的语言文字也会更牢固。但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小学生的自觉性较差。喜欢…  相似文献   

15.
曹晓 《教育文汇》2006,(4):42-42
一年级语文有不少课文要求背诵,检查背诵的任务十分繁重。刚开始,我在检查背诵的时候,总是批评那些不会背的学生,而对那些会背的同学,我则认为是应该的,也不给予表扬。几次下来,检查效果明显不佳。那些不会背的同学似乎习惯了批评,显得无动于衷;会背的同学有减无增,好像会背不会背无所谓。  相似文献   

16.
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小学生一提起背诵就皱起眉头,一副厌恶的表情。问起缘由,说背不熟的或者说文章太长了,刚背熟又忘记了。这样抵触反抗的心理,又怎么能谈得上让学生把背诵课文当作一种享受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走出"谈背诵而色变"的现状,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背诵,爱上背诵。下面根据我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经验,说一说我的一些方法,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7.
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课上和课下都背一些好的词句。背诵能力比较好的学生一般都能学好语文。不是每一个学生天生就喜欢背书的,我们需要让学生知道背诵对学好语文很关键。每周都应该给学生留一些背诵的作业,不但要背过而且要能背写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18.
早读课上,为了检查《船长》一课学生的背诵情况,我习惯性地捧着语文书在教室里穿梭。当走到晓丹近旁的时候,这位喜欢争辩的女孩突然问我:“老师,您总是捧着书,难道我们背诵的课文您不会背吗?”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我有些不知所云。  相似文献   

19.
吕龙清,新惠中学语文老师,2005年高考,他所教的两个班级语文学科平均114分。听他教《过秦论》,觉他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非偶然。这已是这篇课文的最后一课,主要是检查学生的背诵和生字掌握情况。背诵,他让学生到教室前,面对全班级。强调了重要的段落和句子,“这句话很关键,  相似文献   

20.
《醉翁亭记》上完了,我要求学生把它背下来,并强调背不出的罚抄课文三遍。第二天,我首先点了一个成绩优异的学生。他除了把“伛偻提携”背成“区娄提携”外,基本过关。接着,我又点了一个中等水平的女生,谁知她仅背了第一句就不做声了。后面几个学生,除了一个背了一半以外,其余的全成了哑子。我有些生气。“能背诵《醉翁亭记》的请举手。”等了半天,六十六个学生中,仅有两双手犹犹豫豫地举起来了。“这篇课文就这么难背!?”“不难背你就试试!”一声嘀咕清晰地传遍了整个教室,冷不防将了我一军。“好吧!我背一遍。”“背不出也要抄三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