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舍与北京     
张书迎 《招生考试通讯》2006,(10):I0003-I0003
文章先介绍老舍的作品,再介绍老舍其人。介绍老舍作品,突出其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不论是人情风俗,还是景物地貌,处处表现其中鲜明的“北京的符号”;介绍老舍其人,着重于其人生阅历和对北京的热爱之情,而这正是他能写出具有鲜明“北京符号”的作品的主要原因。二者相辅相成,很好地扣住了文题,深化了主题。 值得指出的是,作者之所以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与他熟读老舍先生的大量作品是分不开的,文章对老舍作品语段的引用,无论是用自己语言转述,还是直接引述,都恰到好处,很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丰富了其思想内容。阅读和积累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作者说明;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家,有“语言大师”之称。他的多篇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教材。老舍先生一生中有8年是在山东度过的。这8年,是他创作生涯中最辉煌的时期。天近在济南举办的“老告文学创造生涯展暨‘老舍与济南’研讨会”,进一步激发了山东人民对老合作品的兴趣。今林撰写此文,一则表达对老舍先生的思念之情;二则为广大语文教师的业务研究和进修提供参考。俗白简练、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的语言风格,是老舍作品(尤其是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1.北京韵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语言从…  相似文献   

3.
老舍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卓越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众多作品,作品内容均取材于现实生活,尤以贫民生活为主要写作内容。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作品通过塑造祥子这一悲剧人物,尖锐地提出了城市贫民摆脱悲剧命运的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4.
地域文化与作家作品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在中国现当代的作家中,创作量大并受地域文化影响最大的作家当首推老舍。他的作品,无论小说、戏剧,还是散文,都普遍地浸透着北京文化特质,老舍堪称京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代言人。研究老舍作品中的地域文化特征,可以窥见老舍的地域心理特征。文章试图从老舍作品中的北京城、北京话、北京人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的北京情结。  相似文献   

5.
1922—1923年《小铃儿》的问世,标志着老舍在中国的文坛的起步。作为二三十年代的作家,老舍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建设者的气魄。总的来说,老舍的著作以风格、文化型为主,而以政治、伦理型为辅。在“笑声”中烘托出他对于生活的严肃的态度。《马裤先生》、《善人》用漫画式的笔画,突出市侩和伪善者的丑态,发挥了讽刺的力量,《抱孙》、《开市大吉》充满了相声式的笑料,使人在捧腹大笑的同时,看到了生活的愚蠢和虚假,笑声成了武器。从他作品的前后来看,早期作品中的批判和鞭挞往往较为温和,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要笑骂,而不赶尽杀绝,我失了讽刺而到幽默。”  相似文献   

6.
老舍笔下的《茶馆》具有浓郁的北京风土习俗,深蕴着北京特有的文化特征,"京味儿"十足,体现了老舍对文学的高品位追求。同时从作品中我们也能充分地感受到老舍对祖国的文化传统,民俗民风的深厚的爱,作品中处处充满了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一老舍对北京文化的关怀,是其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知道北京的美丽,熟悉北京人的生活,爱那里的一草一木,爱它们就像爱自己的母亲。对北京的爱深深的影响到老舍的创作,他的作品语言是典型的"京味"口语,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大多是普通的北京市民。老舍正因为太迷恋生他养他的北京,沉醉于那里的文  相似文献   

8.
文学小百科     
《骆驼祥子》(这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感人之作!)老舍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姓舒,名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早年由北京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北京、天津等地中小学任教,并开始了文学创作。先后在伦敦东方大学、齐鲁大学、山东大学任教。一生勤奋创作,硕果累累。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主题说明:承受生活之重的人《骆驼祥子》长篇小说。老舍作于1936年。作品真实描写了北洋军阀时代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主人公祥子善良纯朴、勤劳刻苦、具有骆驼般的坚韧精…  相似文献   

9.
郭凯 《现代语文》2006,(5):27-28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艺术大师,他的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浓郁的北京韵味,通俗质朴而又典雅精致,简洁凝练而又含蕴丰厚,幽默诙谐而又不失严肃深刻,等等.这已是文艺评论界公认的老舍语言的显著特色.纵观老舍的小说和戏剧作品,我们认为,对某一语言要素进行不着痕迹的巧妙强化,夸张地表现某种效果,是老舍作品语言的又一重要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0.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他的作品(尤其是小说)以简练、幽默诙谐、散发着浓郁北京味的语言风格为特色。老舍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11.
“京派”文学的文化底蕴——从老舍创作的文化品格说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老舍是“京派”文学的经典代表,是北京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北京文化不仅是老舍真切的人生记忆,而且是他热切追求的生命理想;他从对人的态度、满人的秉性及市民的宗教精神诸方面揭示了北京文化深刻而丰富的底蕴;老舍作品对北京文化的准确阐释确立了“京味”文学的价值和地位,并以此见出北京文化及其发展对老舍小说及“京味”文学的影响和制约。然而,“京派”并不等于“京味”,“京派”有着更为宽厚与深刻的文化意蕴,认识这一点对当今北京文化与文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文化习俗的出色描写 ,是老舍作品独具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展现旧时代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突出作品的民族风格、刻画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在老舍笔下 ,老北京的胡同、茶馆、节令习俗都被绘声绘色地再现出来 ,浸透了他爱家乡、爱祖国的深挚感情。  相似文献   

13.
文字的魅力     
正在我喜欢的作者里,我最最崇敬的就数老舍了。他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困家庭。被誉为中国杰出的语言大师。1950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老舍散文集》里的作品善于表达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和情感,深受大家的喜爱。老舍的作品有种特殊的魅力,它与我之前读过的《花千骨》、《龙族》不一样。老舍  相似文献   

14.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其语言带着老舍的浓郁的“京味儿”,极具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试图从其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来窥探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5.
《骆驼祥子》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也是老舍先生作为专业作家后写出的第一部作品。1936年春天,老舍在山东齐鲁大学教书,听一位朋友闲谈。这位朋友随便地谈到他在北平(今北京)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味儿     
关于北京,首先让我想到的是气味儿,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就这一点而言,人像狗。要不那些老华侨多年后回国,四顾茫然,张着嘴,东闻闻西嗅嗅——寻找的就是那记忆中的北京昧儿。冬储大白菜味儿。立冬前后,各副食店门前搭起临时莱站,大白菜堆积如山,从早到晚排起长队。  相似文献   

17.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小说代表作。其语言带着老舍的浓郁的"京味儿",极具特色。本文以《骆驼祥子》为例,试图从其人物、环境以及语言风格,来窥探作品中浓郁的地域色彩以及老北京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8.
<正>老舍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被誉为“京味小说”之父。他的作品以一种全方位的视角展现北京的民俗和城市的生活,成为北京的一种文化符号。老舍也是中国现代重要的戏剧文学家,他的话剧《茶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齐鲁大学任教期间,老舍对济南这个“第二故乡”有着很深的感情,他在济南留下了很多优秀著作,《济南的冬天》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19.
正走近名人老舍(1899~1966),中国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50年创作话剧《龙须沟》,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1957年写作《茶馆》,为新中国成立后杰出话剧作品之一。老舍的作品很多,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赵子曰》、《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等。有《老舍全集》。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作品,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用简洁明畅的语言,以幽默风趣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北京的人物画,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艺人形象。这里,我们对老舍作品中的艺人形象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