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知识和行为之间有一条鸿沟,需要用实践来填平。而填平的道路只有一条,那便是在行为上进行练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在这四个要素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是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大纲》指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在讲清道理的基础上(即知)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即行),引导他们做到言行一致。”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足知、情、意、行和谐发展的结果。而知、情、意、行在形成人的思想品德过程中的作用,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转化的。道德认识(即知)是产生道德行为(即行)的依据,而道德行为(即行)在实践过程中,又巩固和发展了道德认识(即知)。思品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让知行统一,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深化思品教学。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是一项极其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 ,要学地处理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关系 ,要使德育工作取得预期效果 ,知行统一是应当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一、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由知到行的过程。知是行的前提和基础 ,行是知的归宿和目的。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 ,既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知识的教育 ,提高其思想觉悟 ,又要进行实际行为锻炼 ,把知识教育与培养品德结合起来。知识教育对于学生思想发展有“奠基”、“指向”作用。“奠基”是为其提高思想认识奠定理论基础 ;“指向”是为其思想行…  相似文献   

4.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所谓思想品德简称品德,其心理构成有知、情、意、行四个因素,只有当这四种心理因素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尤其是在一定的道德认识和一定的行为方式之间构成稳定的联系时,某种品德才能更好地形成起来,这是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一条基本规律。根据这一基本规律,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必须贯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相统一的原则。本文就这一原则的内涵和贯彻要求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5.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德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即从道德知识到道德情感,再到道德意志、道德行动。而习惯属于道德行动的范畴。如果一种教育只有认识而没有行为习惯,就是不完全的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行”。因此。教师要抓住思品课这一主阵地对学生“炼之以志.导之以行”。思品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紧扣教材。“以人为本”。融会贯通。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学生用所学到的道德理论、行为规范等标准正确指导自己的言行。使他们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激情、明理、导行”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符合思想品德形成的四个要素:“知、情、意、行”的形成和发展规律。怎样处理好在小班课堂教学中“激情、明理、导行”的关系,使品德与社会课课堂教学不流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在小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知、情、意、行在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中各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其中“情”是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接受“知”、巩固“意”、指导“行”的稳定而持久的催化剂。因此在学校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教育。由于电视媒体可将视觉和听觉同时作用于人的感官,以同步的声像,直观生动地影响学生的情感变化,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修养"课教学应抓住知行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思想品德修养”课的教学中存在着认知水平与行为规范有差距、知与行相脱节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着力抓住“知”与“行”的结合,促进知行统一。一是在内容上抓住知与行的融合。要从“知”着手,注重解决教学内容和行为规范脱节的矛盾,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增强“知”的可操作性和对行为的指导力度;另一方面,要通过开设行为选择和行为训练课,促进学生行为得到规范,使行中显示着科学的理念。通过两方面努力,做到知中有行,行中寓知,知行相融。二是在形式上抓住知与行的对接。为…  相似文献   

9.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三观启蒙的初始阶段,随着对世界的逐渐了解,会产生无限的好奇,因此小学阶段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黄金时期。因为往往在这个重要阶段,学生更容易受到正确思想教育的引导,同时,此时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其今后的行为举止的影响也是最深远持久的。所以,这个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起各个战线的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主要从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入手,探讨教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理念。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小学低年级学生思想的特点;第二部分讨论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第三部分主要介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作者观点。  相似文献   

10.
思品课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思想性、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有机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忽视了实践性。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比较系统地向青少年进行“五爱”为中心内容的思想品德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课程。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表明,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即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主要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的。因此,思想品德课要重视对学生的行为训练,促进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世纪之交,国家新一轮基…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由知、情、意、行四个部分构成,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心理学认为,情感具有感染性,因此,采用“情感教育法”进行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实质就是用教师的爱心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使其耳濡目染、心灵受到较深感化的过程。那么,怎样使情感教育服务于品德课教学呢?  相似文献   

12.
在外国文学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将“授业”与“传道”、“传知”与“育人”紧密结合和渗透,寓思想品德教育于外国文学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3.
明代教育家王守仁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主要让学生通过“知”,指导“行”。但实际上,多数学生往往在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14.
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专门进行了“以情导行”的研究与实践,初步摸索出了一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的方法。一、晓之以理,以理育情俗话说,知之深,才爱之切。认识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此,晓道德之理是培育道德之情的重要方法,而以理育情的效果则取决于多种因素。1.教育内容适合学生需要。思想品德教育能否引起学生道德情感的变化,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需要。不顾学生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思想水平的差异而进行空洞说教,学生就得不到解决实际问…  相似文献   

15.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但是我们发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并不是相当的乐观。本文主要从三个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具体的阐述。首先,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现状。其次,探讨了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运用不足的原因。最后分析了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对“共情”运用不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是一个从不知转化为知、特别是由知转化为行的动态过程,知-情-意-行是这一过程的一般顺序。它们不是简单的、机械的排列,而是彼此渗透、相互促进的,并在各自内部心理因素推动下的辩证运动、均衡发展是这一过程得以实现的运行机制。德育工作要重视并很好地运用这一机制,时刻注意从环节联系上提高思想品德认知、激发思想品德情感、铸造思想品德意志、规范思想品德行为,从而增强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各项德育工作通过班主任才能得以实施,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科教育同样是个双边活动的过程,有效的教育必须符合学生思想实际,适应他们的心理生理特点。中专生的特点,生理上已经进入青春期,但是这个阶段心理发展还处于不稳定状态而逐渐趋向相对稳定.逐步形成道德行为能力与道德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求知欲旺,表现欲强,开始注意思考周围的各种问题。总体上来说他们正处于人生旅途的一个矛盾多变阶段.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本人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摸索出如下一条教育思路,概括地说要有“四心”——一是爱心,二是耐心,三是细心.四是尽心。  相似文献   

18.
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既因为它是社会科学常识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同时也可以从根本上加强学生对于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新时期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小学生毕业时,既要让他们收获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社会和他人能抱有一颗真诚的心。这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程安排时,要将教学内容与小学阶段学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紧密结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更有效地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是由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构成的。这四个要素在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行”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归宿。由此可见,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行为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其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能否让学生把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持久化,是思想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指出的,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和学生思想实际”.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样的活动,扩张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农村小学学生生活在农村,学习在农村,交往在农村,他们与农村生活休戚相关,农村生活作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取之不尽,为农村小学生健康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积淀。农村小学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应结合农村实际。我校地处农村,在对农村小学生品德教育中,充分利用农村生活教育资源,融合农村生活实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