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从财政农业支出规模、力度与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5-2006年间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农业支出对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东中西部地区财政农业支出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达到0.322、0.271、0.323.因此,为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增长,应进一步扩大地方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这对经济塌陷且财政支农弱化的中部地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峁  李冰  杨帆 《科技与管理》2010,12(3):86-89
政府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一直是经济界争论的焦点。基于1978—2007年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从宏观和动态的角度,运用单位根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了辽宁省财政支出与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政府基本建设支出、科技3项费用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挤出效应";而长期上,科技3项费用支出会促进经济增长,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对经济增长产生"挤入效应",财政支援农业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中国东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1986-2005年),运用有关面板数据协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能源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东西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关系表现出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能源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较之西部地区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采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协整分析、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关系进行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且存在长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但西部地区不存在短期的Granger因果关系,即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较之比西部地区更为密切.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和能源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探寻我国政府财政研发投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本文运用协整方法对样本期内的数据(1989~2007)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和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政府研发投入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从长期趋势看,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科技活动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的影响.为实现自主创新战略及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应借鉴国际发达国家研发投入经验,稳定增加政府财政科技投入并优化我国研发经费支出结构,创新我国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我国西部地区区域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区域集聚效应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必须厘清中国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关系。本文基于中国东部和西部的省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与误差纠正模型,对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和短期关系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和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具有明显差异: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金融发展引导经济增长的单向长期因果关系,而无明显的短期因果关系;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和双向短期因果关系。因此,在不同的区域条件约束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并无稳定一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协整关系的中国区域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时间序列截面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方法及协整检验理论,对我国东部、中部及西部三个地区的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其关系是由经济增长到煤炭消费的单向关系;中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既具有明显的双向长期因果关系又具有双向短期因果关系;西部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但短期因果关系并不成立。在此基础上,结合对全国和各地区1986年~2004年间的经济增长、能源及煤炭消费水平的分析,认为各地区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之所以存在明显差异,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机制等的影响;提出国家在相关经济政策和煤炭政策的制定及执行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当务之急是要协调好煤炭(能源)与经济的发展关系,否则会加剧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失衡。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中预算外非税支出的长期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永志  王小利 《预测》2005,24(6):56-60
本文利用VAR模型,系统地分析了政府预算外非税支出、购买支出、基建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短期调整及长期均衡关系。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政府预算外非税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为正,政府基建支出对经济增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郭亚帆 《未来与发展》2013,(10):36-41,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经历了从建设性财政向民生财政的重大转变。本文计算了我国财政支出国际标准分类的结构。分析了财政支出结构的动态演化规律并进行了国际比较;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经济事务支出比重、环境保护支出比重、娱乐文化宗教支出比重以及教育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率呈现正相关;公共秩序与公共安全支出比重、健康支出比重、社会保障和福利支出比重以及其他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江西财政支农支出最优规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1980—2004年的数据为样本区间,用C—D生产函数模型对江西财政支农支出的规模与江西农业经济增长进行初步探讨,粗略估计了江西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并得出江西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仍有继续扩大的空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西部地区1987~2004年的GDP与技术市场成交额,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对西部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短期动态关系;经济增长推动了技术市场的发展,而技术市场发展并没有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刘满芝  王锐  周梅华  张静 《资源科学》2011,33(9):1641-1649
本文在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与煤炭消费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东、中、西部地区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变量问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而且各地区间存在一定差异,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煤炭消费的影响高于其它地区,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单位GRP能耗水平等因素对煤炭消费的影响大于其它地区;从短期波动看,东部地区各因素波动对煤炭消费量波动的影响要高于其它地区,不过产业结构波动对煤炭消费波动的影响西部要高于东部地区,从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看,中部地区要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因此,国家和各地区在制定经济政策和煤炭政策时,必须正视这一差异,把握煤炭需求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的具体关系,促进能源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的支出的绩效进行评价,利用面板数据对国家支出财政与农民增加收入、农业增长实行了回归分析,阐释了国家财政对农业支出的绩效提升的实情况还有就是对指标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假设,由此可以避免选取绩效指标时产生盲目性和主观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用金融深化程度、上海市RD经费投入额和上海市GDP作为研究指标,通过VEC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上海市1996—2015年的科技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财政教育投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协整关系,同时Granger检验证明二者互为因果关系。短期来看,科技金融对经济的增长存在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来看,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而科技由于受自身性质和大环境的影响,财政的科技支出在较长的滞后期的影响较小,但依然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6.
聂华林  韩燕  钱力 《软科学》2012,26(5):27-31
从面板数据的角度,对我国1989~2010年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比较研究,结果发现我国31个省市人口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都表现为显著地正相关。总体来看,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对不同地区来说,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差异较大,促进作用最大的为东部地区,依次为中部、东北和西部。误差修正模型显示人口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并不如长期影响明显。因此,贯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促进经济协调增长,消除区域间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1990-2009年的数据,采取序列平稳检验、协整分析方法、误差修正模型及其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计量技术,考察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间存在协整关系,且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还证实了两变量间的双向互动关系;林业经济增长短期变动受财政科技投入短期变动的影响不明显,而短期内财政科技投入变动受林业经济增长短期变动的影响则较大,长期来看,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相互间有显著促进作用;当林业经济增长偏离长期均衡时,将以12.03%的力度调整至均衡状态,而财政科技投入偏离长期均衡时,系统因素不能使偏差回到长期均衡状态,需借助外力调整.保持林业扶持政策的稳定性,加快林业产业物质、人力资本积累,强化科技投入的政策引导是保持财政科技投入与林业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源泉和重要推动力,科技投入是地区技术进步的物质保障和前进动力,是地区技术进步的主要标志.以1993~2008年的新疆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额和GDP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方法、Granger因果检验对新疆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地方财政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两者仅存在单向因果性.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集产业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于一身,差距问题显得更为集中、更为深层、更为复杂,因此,差距问题的解决方式就务必根本、长远、系统。公共财政支出政策可在西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它一定的引导、调控作用。本论文首先指出了公共财政支出对推进我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的作用,分析了我国在推进西部新农村建设发展进程中公共财政支出政策还面临哪些问题,由此提出了发挥公共财政支出政策积极作用、优化公共财政支出政策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焦兵 《资源科学》2011,33(8):1546-1554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部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然而西部经济的快速增长已经造成了碳排放量的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我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为了有效地控制西部地区碳排放量的急速增加,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引致西部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视角出发,利用1991年-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碳排放量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碳排放量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后,这种关系更加显著。同时,检验还发现西部地区的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对碳排放量增加产生重要影响,其中三次产业间结构变动的影响系数达到16.4,二次产业内部采掘业和重工业比重上升的影响系数达到14.3,人均居住支出和人均交通支出的影响系数也分别达到5.6和6.5,而传统的人口规模、收入规模则对西部地区碳排放量的影响微弱,影响系数仅为0.73和0.86。因此在制定西部地区"十二五"节能减排战略时,需要更多的从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的视角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