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道德建设成效不彰显,道德教育的绩效出现实质性低迷,这是不争的事实。针对道德教育只强调抽象的道德原则,强调道德知识灌输,忽视道德人格培养,人们的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脱节的现实,学界有人提出道德教育应当回归“生活世界”的主张。鲁洁教授主张:道德教育只能是按照某种超越于现实的道德理想去塑造与培养人,促使人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灌输     
反对传统的道德灌输是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其中确实包含了许多合理的因素,但相对主义的价值基础却又把其推向极端。我们所检讨的灌输是教条式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而不是科学意义上的灌输方式,更与马克思主义的灌输理论是有原则区别的。道德灌输要坚持适度知识灌输与道德能力培养相结合,突出主体性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现实中大学生道德教育忽视主体自身道德建构的倾向,使道德教育演变为主体被动或被迫接受外在道德灌输与规范训导的毫无生趣的过程,导致教育成效的低迷。道德审美理念强调主体的道德内省与审美性建构,旨在启发和促进大学生主体审美人格的健康发展与探索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要 性已经认识得越来越清楚,悟出当前学校德育之所以滞后于变革的社会现实,落后于当今学生的实际,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比如,在德育内容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常常把某一时期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主要甚至唯一的内容进行灌输,注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知  相似文献   

5.
万丽红 《考试周刊》2011,(36):215-215
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由于受传统灌输道德模式的影响,一味强调既定的道德规范的权威性,只重视学生对社会既定的道德准则、规范的服从,而忽视了道德的本身含义——人的主体性。选择以培育个体的自主选择道德人格作为我国当前道德和道德教育的基本取向,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实践发展的现实需要。可以采取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完善学生的道德自我意识,二是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6.
论灌输在道德教育中的意义及其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宁娟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1):68-70,56
灌输作为一种方法,其本身无所谓好坏。将灌输等同于“强制灌输”、简单化为“知识传授”以及对灌输一词理解的“西方化”倾向等错误是拒斥一切灌输的原因。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作为一种方法依然发挥着作用,这是德育对象提高道德判断水平和道德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在道德教育中,灌输作用的发挥必须是在理清灌输含义及正确实施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7.
按照利益最大化和博奕均衡的原则,在一次性博奕中,人们倾向于选择利己行为,在多次博奕中人们倾向于选择合作行为。道德教育本身具有功利色彩,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该正视人的自利性,构造道德成长的重复博奕机制。  相似文献   

8.
人以实践的生存方式与动物根本区别开来,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人成为人。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人是什么”有不同理解,作为道德教育目的的具体化的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也各有主张,但在总体上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都是围绕两个基本层次展开:一是对道德主体进行社会道德规范的灌输,二是促进道德主体德性的养成。道德主体以一定的道德知识为基础,通过内化把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素质,道德素质经由道德实践外显为主体的道德能力,道德能力的提高既是形成道德素质的核心,又是检验道德素质高低的根本标准。社会道德规范的灌输与个体德性的养成相统一构成完整的道德教育,借此才能达到道德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9.
古代、近代西方国家注重和坚持道德灌输,到20世纪初批判和否定道德灌输,之后又建立无灌输道德教育的理念, 再到20世纪末重新寻求灌输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可谓一波三折,呈现出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通过考察西方道德  相似文献   

10.
所谓道德灌输,就是教育者将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理论、观念传授给受教育者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确立一定的道德意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活动。道德灌输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所有的道德教育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道德灌输这一实质内容。灌输是相对于自我教育而言的,与疏导是统一的,它是道德理论转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适应社会文化的功能,而且具有社会文化的功能。新世纪我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期待,就是教会人们选择道德价值取向。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的确立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向,其思想体现在:强调主体道德素质的培养,重视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人的道德素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所谓道德灌输,就是教育者将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和道德理论、观念传授给受教育者的过程,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确立一定的道德意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道德活动。道德灌输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所有的道德教育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着道德灌输这一实质内容。灌输是相对于自我教育而言的,与疏导是统一的,它是道德理论转化为人们的道德行为的中介环节。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关于道德生活的研究日益兴盛起来,道德与生活的关系问题也逐渐被人们重新审视,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概而言之,大多强调道德的神圣性地位,强调道德对生活的引导性作用,把道德高高地悬于生活之上,其实,道德生活蕴含于现实生活之中又超越现实生活.过分强调道德高于现实生活的属性不利于道德教育的发展,对人们道德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并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体性道德教育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主体性道德教育应注重唤起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 、重视个性化原则、注重启发式原则、强调激励性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5.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一、直接道德教学的含义提倡直接道德教学是威尔逊道德教育理论的一大特色,他把直接道德教学界定为“向学生直…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教育的世纪走向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道德教育不仅具有适应社会文化的功能 ,而且具有选择社会文化的功能。新世纪我国社会对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期待 ,就是教会人们选择道德价值取向。主体性道德教育思想的确立是现代道德教育的基本趋向 ,其思想体现在 :强调主体道德素质的培养 ,重视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 ,反对单纯的道德灌输 ;人文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石 ,人文教育的目的是完善人格 ,人的道德素质取决于人文教育的品质 ;个性化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生活世界是道德教育的根基 ,个性化与生活化整合是道德教育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17.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笼统地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可分为直接道德教学和间接道德教育两条途径,二者可分别对应于传统道德教育和现代道德教育。因此,人们常常把直接道德教育等同于权威主义与灌输,对直接道德教学持排斥态度,并把道德教育的许多失误归之于直接道德教学,片面强调间接道德教育,这必定会影响德育课程的实施,削弱德育的实效。因此,本文主要对直接道德教学的内涵、现实性及其限度进行审视,以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直接道德教学,发挥其德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论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能力是人们认识道德现象、理解道德规范,在面临道德问题时能够鉴别是非善恶,作出正确评判和道德选择,并付诸行动的能力。它是人的本质能力,是顺利完成道德行为所必需的心理特征,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条件。青少年道德能力的养成,既不能企求单向的道德灌输,也不能寄希望于青少年自身的自然成长,而必须从道德教育理念、教育者与青少年的关系、道德教育的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变革。 一、确立以培养道德能力为中心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理念 长期以来,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对青少年基本上是采取单一的道德灌输,即直接向他们传授道德知识、道德规  相似文献   

20.
一、德育中层次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人们在道德教育中习惯于强调社会道德规范的整体性灌输,却很少关注人,尤其是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这种“人本缺失”的德育观,过于青睐德育在目标、内容、评估和对象要求等方面的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