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乙醇和水作为提取溶剂,用微波炉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浓度进行测定,采用单因数测定和正交实验得出金银花中绿原酸最佳提取工艺。测定波长选择324nm,实验表明,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微波提取条件为:以浓度为80%的乙醇做为提取溶剂,加醇量为金银花4倍量,微波处理时间为60S,水浴提取温度为70℃,提取水的用量为金银花15倍量,提取时间为50min。得出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为8.3379mg·g^-1。  相似文献   

2.
HPLC法测定四地产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四地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对照药材相比,探讨绿原酸含量测定作为鉴定金银花品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HPLC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WG-C18(250mm×4.6,10μm),紫外检测波长为327nm,流动相为0.4%磷酸水溶液、乙腈.结果:对照药材中绿原酸含量为25.84mg.g-1,山东省为24.10 mg.g-1,河北省为24.48 mg.g-1,河南省为23.10 mg.g-1,安徽省为22.08 mg.g-1.结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可以作为判定金银花药材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四地产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四地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与对照药材相比,探讨绿原酸含量测定作为鉴定金银花品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HPLC对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YWG-C18(250mm×4.6,10μm),紫外检测波长为327nm,流动相为0.4%磷酸水溶液、乙腈.结果:对照药材中绿原酸含量为25.84mg.g-1,山东省为24.10 mg.g-1,河北省为24.48 mg.g-1,河南省为23.10 mg.g-1,安徽省为22.08 mg.g-1.结论:金银花中绿原酸含量测定可以作为判定金银花药材品质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比较了罗田金银花和大地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含量,发现罗田县的两种金银花叶中绿原酸含量均较高,而罗田金银花叶相当于花中绿原酸含量的2.5倍,为罗田金银花花茎叶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及其在果蔬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银花的花、茎、叶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金银花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并用所得绿原酸对时令果蔬进行保鲜处理,以研究其对果蔬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从金银花的花和叶中提取其绿原酸的最佳浸提条件: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60min,料液比1:25,乙醇浓度60%.茎中绿原酸的提取最佳浸提条件:浸提温度60℃,提取时间45min,液料比1:25,乙醇浓度60%.保鲜实验结果表明:绿原酸对贡梨、红富士鲜切片都有保鲜效果.对圣女果的保鲜作用差.  相似文献   

6.
以观赏金银花为原料,利用超声波强化提取绿原酸化合物.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了超声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超声温度对绿原酸提取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观赏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超声温度70℃,超声时间40 min.在上述最佳条件下,绿原酸的提取量为36.72 mg/g.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了中草药金银花中的主要成分绿原酸,建立了一个准确快速的分析方法。回收率为98.26%,相对标准偏差为2.21。用该方法分析了金银花样品,绿原酸含量为2.20±0.046%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乙醇浓度、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金银花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该方法不需要绿原酸标准物。结果表明,乙醇的浓度对绿原酸的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选用金银花叶为原料,采用水浴振荡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对绿原酸和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用白砂糖对提取液进行调味,并对制成的金银花叶茶进行感官评分.结果表明:绿原酸和黄酮的最佳提取温度为90℃,最佳提取时间为60 min,最佳液料比为60∶1(V∶m),此时绿原酸和黄酮的提取率分别达到75.51%和82.31%.白砂糖质量浓度为50 g/L时制得的金银花叶茶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的破壁方法对金银花中挥发油和绿原酸提取的影响。方法采取温差破壁技术、酶法破壁、低温超音速气流破壁技术和低温高频振动破壁技术,以破壁率、挥发油和绿原酸的得率作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破壁方法;比较最佳破壁方法提取挥发油和绿原酸与传统不破壁水提技术的提取效果。结果经过低温高频振动破壁后金银花的破壁率以及挥发油和绿原酸的得率最高;且与传统不破壁水提相比,挥发油得率提高了3倍,绿原酸提高将近1倍。结论植物破壁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金银花资源的利用率,所得产品质量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索氏提取法提取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方法和工艺,通过不同溶剂浓度、pH值、虹吸次数3个因素对绿原酸提取效果的研究,确定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70%、pH为4、虹吸次数为5。本方法工艺简单,提取条件易控制,提取率高,可为进一步研究利用金银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市面上同名不同厂生产的银翘解毒颗粒,以处方中主药金银花的主要成分绿原酸为检测标准,利用金银花在330nm处具有最大的吸光度的特点,用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了不同厂家产品中绿原酸的含量,并以此评价各厂银翘解毒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绿原酸、木犀草素苷是金银花植物特有的且具有清热解毒、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效的保健药用成分。实验研究了金银花茎藤培养基培养香菇子实体中的蛋白质、香菇多糖以及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的含量状况。实验证实,以金银花茎藤等为主要原料培养香菇,其蛋白质含量略高于栎木屑培养基,其特有的香菇多糖含量基本没有变化,同时含有较高浓度的金银花植物所特有的绿原酸、木犀草素苷等保健药用成分,赋予了香菇新的药用保健价值,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对不同溶剂提以金银花中绿原酸类物质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60%的乙醇是一种较好的提取溶剂。醇沉法在一定范围内可提高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平衡施肥方式对金银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银花是大宗常用珍贵中药。根据《中国药典》[1]规定,绿原酸含量及木犀草素苷含量是金银花产品质量主要指标。遵循平衡施肥原则前提下,通过不施肥、仅施用无机肥、仅施用有机肥、无机肥有机肥结合施肥的四种不同施肥方式,对金银花产量及产品中绿原酸、木犀草素苷含量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提高金银花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仅施用无机肥与仅施用有机肥差别不显著;仅施用有机肥更优于仅施用无机肥;有机肥无机肥结合施肥,十分接近于仅施用有机肥,可作为大规模商品化生产种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金银花样品中绿原酸和木犀草苷提取工艺,并建立两者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方法:设计三水平四因素的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条件,并以此条件处理不同产地的金银花,用HPLC测定其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用50%的乙醇35mL在70℃下回流提取1h;0.5%冰醋酸和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50nm,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线性方程Y=1×106x-8067和Y=4×106X-119017,线性区间为:0.2-1.6ug和O.22-2.21ug,回归系数r值为0。9999和0.9997;精密度、稳定性、回收率试验结果均良好;五个产地的金银花有四个绿原酸和木犀草苷的含量高于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17.
金银花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药用植物,其花、叶、藤皆可入药,经济效益好。山东平邑县是金银花的故乡,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居全国首位,因而平邑号称“花县”。金银花已成为平邑县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平邑金银花原为野生植物,从清嘉庆初变为人工载培,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现有4500万成龄花墩,年产干花200万吨,平邑金银花不仅产量居全国第一,而且质量好,具有花蕾肥大,色泽纯正,味道清香等特点。花含黄酮类,肌醇、皂甙、绿原酸、木犀草黄素等成分,叶含鞣质、绿原酸、忍冬甙、番木甙、忍冬黄素等成份,柄含…  相似文献   

18.
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喀什地区疏勒县的菠菜中微量元素和绿原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疏勒县菠菜中微量元素含量高低依次为Ca〉Zn〉Mn〉Cu;绿原酸的含量为0.00073ug/g,测定波长为330nm,以绿原酸的浓度和吸光度作标准曲线,得回归方程线性方程C=16422A+0.0645,线性相关系数R为0.9785.  相似文献   

19.
以Fe_3O_4纳米粒为磁性组分,绿原酸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和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分别为功能单体和交联剂,采用多重乳液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绿原酸磁性印迹聚合微球,并对形态、大小、组成和磁响应性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平衡吸附试验研究了绿原酸磁性印迹聚合微球的吸附性能,发现其对绿原酸表现出较好的吸附特异性,进一步的Scatchard分析表明存在两类不同性能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HACCP体系及其在金银花饮料工业化生产中的应用,对金银花饮料生产的主要工序进行了危害分析,确定了金银花饮料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及控制临界范围.通过对关键点的临界范围的控制,使金银花饮料生产的质量管理水平得以稳定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